我個人不反對喜劇作品有底,隻要前期有笑點和鋪墊,結尾也不生硬,整體的觀感是流暢的,我都可以接受,比如這個節目前幾季的《警察和我》《越獄的夏天》。(這兩個作品其實都編得比較巧妙,最後分别用肢體搞笑和劉歡的笑點消解了底的沉重,讓觀衆觀感上更舒服。)

然而,這一季我感覺各位創作者都放棄了,甚至有一些黔驢技窮的感覺,想不出來點子就找一個熱門的主題,整一個西遊三國晚清的背景,寫不出來結尾就升華一下,體現一下家國情懷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古裝或者四大名著的衍生,主題大多是小人物被掌控時局的人物玩弄于掌股之上,最初唯唯諾諾,最終奮起反抗。這不僅造成了一種放棄搞笑、集體煽情的風氣,也使很多喜劇小組都喪失了自己的風格,趨向一種套路。

先說張呈和雷淞然。其實我看完他們的《舊警察故事》的時候,還是比較期待他們之後的表現的。當時我感覺這個切入點很新穎,笑點都比較自然,雷淞然的演技也能撐起來這個本子,立意也不錯,體現了小人物在利益面前的搖擺,雖然最後的底有點生硬又比較沉重,讓人看着不像喜劇,但是整體而言是可以接受的。我記得當時觀衆的反饋也比較好。

本來以為這二位能在後續攢出更精彩的活,沒有他們之後的兩個本子都和第一個本子一模一樣。大緻情節都是小人物被有權有勢的人擺弄,最初見利忘義,最終良心發現、奮起反抗。笑點大多在于小人物本來正義凜然,卻在得到一點利益之後違背了初心。底就是小人物決定反抗權勢、反抗命運,用一些熱血的台詞和打鬥場面結尾。看了三次一樣的故事,我已經能在故事的開始猜到結局,因此我很難再相信他們是真誠地想表達一種反抗精神,反而懷疑他們是在利用觀衆的情感拉票。隻能說,二位尤其是雷淞然是有演技有喜劇天賦的,希望二位好好發揮,不要再用這樣的套路了。

還有一種喜人慣用的套路是這樣的:主角有一個敵人,主角的朋友們盡力幫助他打敗這個敵人卻沒有成功,最後發現這個敵人其實是站在主角這一邊的。這個敵人可以是《夜宴》裡的畫師,也可以是《盲盒總動員》裡的隐藏款。當我意識到他們并不想傷害故事中的主角,我會奇怪他們為什麼不早點說出自己的立場,反而故意表現得像反派一樣,害得主角瞎忙活。這樣的情節本身就有點站不住腳,不知道為什麼被用了這麼多次。

再說逐夢亞軍。第一季他們密室逃脫的那部作品在我心目中是四季以來最巧妙的一個本子,反複為煽情做鋪墊,卻總是在最後一秒用一個笑點消解。每當蔣龍的情緒渲染到了一個極點,我們已經設身處地感受到了他的委屈,屏息凝神地等着煽情的音樂響起,“老師就說沒音樂幹吧”“07級的顧宇峰,我的台詞課代表”幾句台詞就會打破我們的情緒。它既表達出了主創的情感,又絲毫沒有犧牲喜劇效果。

但是這一季他們的作品實在是喜劇元素太少了,很難稱之為喜劇。《伯牙絕弦》我個人的觀感還可以,隻是最後結尾過于突兀,沒有加梗來消解這個底;而《蝦兵蟹将》則與張呈雷淞然的套路十分相似,完成度卻比張呈雷淞然的作品還要差很多,不僅笑點很弱,而且哪吒和托塔李天王的态度轉變也十分突兀,讓人很難接受。我感覺其實他們從第一季的《叫小番》開始,作品大多是他們用演技和兩人之間的化學反應撐起來的,喜劇的那部分都相對弱一些。他們自己也在采訪中說了,第一季ktv的那個作品和《悟空》完成度并不高,他們沒有想到觀衆會那麼捧場。而到了這一季,四年過去了,觀衆又年輕了一些,可能了解他們的人更少了,大家對這種類似于正劇的作品接受度也不那麼高了。所以我覺得喜歡他們的觀衆也不要遺憾他們的喜劇沒有人懂了,他們可能确實不再适合這個舞台了,更适合去演一些内核更深的影視劇,畢竟他們也有足夠的演技和知名度。

再說思念成吉。他們從上一季開始就有慣用的情侶套路,如今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新的固定套路:一對情侶鬧矛盾,一系列無理取鬧之後,分别承認自己還愛着對方,于是和好,觀衆開始喊“哦”,完結散花。史密斯夫婦的那幾個作品,包括前天的《愛人再見》都是這樣。首先,這樣的情節已經沒有新意了。其次,兩位主創應該都是話劇或者音樂劇演員出身,表演都比較誇張,這導緻二人之間的感情總是有一種刻意的感覺,不夠自然,也不夠喜劇。如果他們嘗試演一些不同的關系,比如父女、兄妹,或許會有所突破。

然後說一下酷滕和天放這一組。他們從二喜的畢業大戲就開始走溫情路線,已經走到了一種後半段作品基本找不出笑點這種地步。雖然《天放的方舟》、《螺絲釘》都有很打動人的立意,但是喜劇的部分做得實在是不足。反觀他們在别人作品中的表現,盲盒總動員裡的核桃,龍袍替身裡的太監,都演得恰到好處,效果也很炸,希望他們可以把這種感覺帶到自己的作品裡。

我還想說一下雙高胎,這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組,上一季的風格是比較單純的犯傻和吐槽,作品很少有大底,應該也比較貼合年輕觀衆的喜好。但是他們這一季的《龍袍替身》這個底讓我感受到了不安,整部作品的高潮落在了殺豬匠為了保護皇帝而自刀,皇帝卻已經給他穿上了護身甲,結尾重在渲染兄弟情,喜劇效果弱了不少,并且我個人的感受是最後兩位的表演太肉麻了,與他們上一季純粹的風格大不相同。不過好在後面的作品《盲盒總動員》中,雖然感覺高越演得還是有些過于肉麻,但他們有盤核桃這樣的爆梗,也用“國王與乞丐”的梗消解了最後的底,整體感覺還是可以接受的。希望他們不要也走上煽情這條不歸路。

最後想說一下前幾季中表現非常亮眼的幾位老演員,蔣易和土豆呂嚴。他們都有個性鮮明又十分擅長的個人風格:土豆呂嚴的漫才和蔣易的無厘頭三國題材。第一季蔣易的《您的問題》更是讓我印象深刻,用非常戲劇化的形式巧妙地諷刺了一些服務行業問題轉嫁的現象,可見他的創作力并不局限于無厘頭鬼畜。然而這一季蔣易一直擔任吐槽的角色(事實證明他的情緒太平了,不太适合吐槽),看不出自己的創作表達,土豆呂嚴更是直接放棄了二人角色分明的漫才,排了很多人員冗雜、角色定位不清晰的作品。不知道這出于什麼原因,但是我個人感覺他們還是更适合原來的風格。

我的感受是這一季表現比較亮眼的是一些觀衆不那麼熟悉的演員。比如張興朝,上一季沒有充分發揮個人特色,這一季徹底放飛了,他的無厘頭風格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不可否認的是個性非常鮮明,而且很受年輕人的喜愛。再比如高海寶和泰維、李昕季烨和王繼續,雖然走的也是煽情的路子,但是前期的梗很足、情節的鋪墊比較流暢,演技也過關,尤其是高海寶,演得很自然也有喜劇效果,觀感比一些“老喜人”好得多。希望節目組下一季多找一些這樣有才華的新人,帶來更多新穎的點子。還有,這個節目現在的編劇感覺都有點黔驢技窮了,可能是因為賽段太短想不出本子,或者看不到觀衆真實的反饋,在錄制結束之後好好休息休息吧,然後多去線下曆練曆練,付錢來的觀衆可能會給出更真實的反饋,讓他們提升一下寫本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