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等到老爸回家,小夥兒第一時間告訴了老爸。
結果,老爸的态度相當有意思,說這事兒你别管了,踏踏實實在這兒住,他能咋樣,這是我們誓死捍衛的權利,而且,咱也有這權利。
老爸不是腦袋有問題,他是随時随地在推行自己的思想的,甚至,他在電台還有一檔關于權利讨論的節目。
看到這裡,就感覺挺别扭的。
這老外的電台,這麼随意的麼,就這種節目還讓播,腦袋不清楚麼。
...既然敢如此挑戰,老爸靠什麼維生就很讓人好奇了。
電台的欄目貌似也沒什麼收費項目,這家夥好像也沒在電台直播帶貨。
唯一的生活來源,好像就是到處講課。
我去,這就奇怪了,這老爸明顯就沒有什麼證書,“專家”更算不上,憑什麼講課?
再說了,就這“歪理邪說”,到哪裡講課會有市場?
哎,老外那邊就是這麼奇怪。
...為了“分化”父子倆,普世還是有很多方法的。
小夥兒的“意志力”也沒老爸那麼堅定,在日常生活中,小夥兒也隐隐約約感覺,這樣的生活不太對勁,之所以選擇服從,很大程度上是來自老爸的權威和壓制。在這方面而言,這個老爸确實不太靠譜。
既然如此,小夥兒完全可以對自己負責,不用理會老爸的意見。
其實,這個觀點在故事裡頭,沒有太大的問題。
然而,大概也是同樣的觀點,鼓吹得當下的少年都感覺可以“對自己負責”,至于之後被普世的毒打,普世當然不會再提。
...房子的事兒,不可避免的鬧上了法庭。
老爸的那一套,法庭不買賬,完全不買賬。
這事兒,老爸是完全的“無理取鬧”,不想給錢還白票,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兒,這先例如果開了,讓資本如何自處?
這極其荒誕詭異的邏輯背後,老爸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論的。
你可以覺得這就是扯蛋,但,如果仔細想想,或許還是有那麼一點點道理,稻草人想做人,本身就很吊詭。
...此時的小夥兒,已經想着回歸普世了。
他也想着有自己的學校生活,能有幾個高中時代的朋友。
雖然自己是在家學習,但老外那邊沒有學籍的問題,隻要通過考試,就可以進入高中學習。
但是,也沒那麼容易。
至少,也得提供一個居住證明和免疫接種證明。
這個,當然沒有。
...房子被收了,老爸再有能耐也沒轍。
父子倆隻能睡在車裡。
即便是到了這種地步,老爸依然“死性不改”,還在灌輸他那套所謂的理論。
你說的都對,可惜無法改變。
既然無法改變,那就接受,這由不得你。
如果不能改變思想,那就改變位置,啥都沒有的時候,就改變心态。

故事的結局雖然在開頭已經放出,但真正到結局時,還是有點遺憾。
那個叫嚷着維護權利的老爸,到最後隻是個慫貨,像極了咱這邊的某一個群體。
真的遇到事兒了,還得是小夥兒自己上。
奈何,為了這種“忽悠”,斷送了自己的命運,又難免替小夥兒不值。
曾幾何時,小夥兒心心念念的期待着能擁有自己的高中生活,在那裡,他可以遇見一個女孩兒,或許可以談一段戀愛。然而,這樣的期待,終究被“忽悠”斷送了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