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沙雕”和“高甜”殺出重圍的《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也讓背後的出品公司雙羯影業喜提“爆款”。
在《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收官之際,筆者獨家采訪了該劇出品人、雙羯影業創始人匪我思存,總制片人、雙羯影業聯合創始人沈浛穎和制片人、文學策劃吳丹。
在匪我思存看來,《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是一個“偶然”。在雙羯影業的青春劇窪地上,《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是“最先開的那朵花”。 除了以其為代表的“青春暖萌”系列,公司還有另外兩條産品線,一是“中二熱血” 系列,主打歡脫輕快,年齡層偏下;二是“輕熟少女” 系列,匪我思存自己的作品大多屬于這個系列。《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收官後,公司其他的項目也将陸續面世。
“如果說網劇是紅海,青春劇是紅海中的紅海。”在女性情感垂直領域資曆深厚的主創們,深知對于閱劇無數的觀衆來說,高級感、新鮮感很重要,雙羯影業選擇深耕青春劇,比起直戳觀衆痛點的現實題材,更偏向于“造夢”式的青春童話故事。在主創們看來,《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不是“甜寵”而是“怪甜”,不打情懷牌,而是造夢劇。
如今的國産劇市場,具備好内容與優秀主創團隊都隻是标配,能否滿足用戶所需才是關鍵。近年來,諸如《都挺好》這類直擊社會痛點的現實題材劇往往引發收視熱潮,即所謂的有“爆相”,而《獨家記憶》等一批清新的小甜劇也能觸動觀衆,撬動市場。像《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這樣小體量網劇的成功,正是因為找到了癢點,滿足了觀衆的情感需求。
青春劇永遠有市場,但“高級感”很稀缺
每個人都經曆過青春,并且永遠有人正青春,因此青春劇永遠有市場,不過,數量多卻也難出爆款,流水化生産下品質堪憂,真正能從一衆青春劇中突圍的還是寥寥,大有濫觞之患。
2019年4月上線的《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豆瓣評分一度高達8.0,騰訊視頻站内評分9.2,熱度常居前三,口碑熱度俱佳,在國産青春劇中表現十分亮眼。
沈浛穎把《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的突圍歸功于表達的“高級感”:“它的表達,比如戀愛的過程、細節的處理,以及人物的設置等等,是有獨特性的,升級了的。”
男主顧未易是物理天才,女主司徒末是氧氣少女,配角傅沛、王珊、林直存等都不是“惡毒配角”挂的,有些還是“神助攻”。畢竟在《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這樣一部造夢劇中,反派的出現難免違和,和劇的基調不合。“其實很想帶給大家一些溫馨溫暖的一些東西。”全員好人,是為了給觀衆美好的體驗。
男女主的愛情故事無時無刻不在甜中透着“沙雕”。比肩而坐,一人一邊的耳機裡放的居然是郭德綱的相聲。
聲勢浩大的表白,先是在“豬隊友”的慫恿下送了一封薛定谔方程情書,被女主以看不懂退回。
後來想在遊樂園找一個讓女主“沒法離開”的地方表白,按照套路一般男女主定情都是摩天輪、旋轉木馬之類浪漫的場所,也合情合理。但編劇卻讓兩個人去坐了碰碰車,沖撞下根本顧不上說話,于是表白又失敗了。
最後,女主吃早餐時主動問其男主,兩人就在平平淡淡的聊天中确認了戀愛關系。
除了劇情和細節上的升級,劇中還借鑒了韓劇、韓綜裡的小動物叫音效,增加了俏皮感。從觀衆反應來看,好評度很高。
“青春劇已經不稀罕了,各種橋段都被已經反複呈現過,但高級的表達是稀缺的。”同樣是撒糖,有新意的更甜,同樣是青春劇,有高級感的勝出。
《小時光》不是甜寵劇,而是造夢劇
“我覺得‘甜寵’并不能構成類型,隻是觀衆或者媒體喜歡這樣定義和歸類。”在沈浛穎看來,“話梅劇”、“甜寵劇”這樣的簡單歸類是不準确的。
非要說預設的話,她們對《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早期的定位是“怪甜”。畢竟男主角是個外冷内熱的怪咖物理學霸,談起戀愛來腦回路格外清奇:先是想用薛定谔方程表白,又想在遊樂園碰碰車上表白。而所謂的“沙雕甜”、“甜寵劇”都是劇播出後觀衆反饋的。
與目前業内的總結不同,作為制片方,她們對青春類型有着自己的劃分體系。目前青春劇有兩種大的分類,一種是偏寫實向的,更多的是對青春的回望。另外一種屬于青春童話。前者更多是懷舊,後者的話更多是造夢。匪我思存告訴筆者:“我們所有的作品其實都是造夢,就是用不同的類型去造夢,為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造夢。”
從每每翻拍都能引發熱議的《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到瘋狂狙擊少女心的《微微一笑很傾城》《緻我們單純的小美好》,長久以來,“造夢式”、“童話式”青春劇總能打動女性觀衆。雖然“造夢劇”不是屬于80後90後或任何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但是夢幻的愛情故事總能打動包括80後、90後在内的不同年齡層的觀衆。
《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播出後,25至34歲的女性是觀劇主力,占62%,同時還吸引了一批35歲以上的女性受衆群體,占比達到23%,這是連匪我思存本人也沒有預想到的:“一個伯克利大學的教授,傳統的高知女性,通過朋友向我們表達了她對于這個劇的喜愛。”
時代更叠,觀衆的審美需求也在發生變化,而青春愛情是永恒的主題。在原子化的社會關系中,社會生活和文化圖景顯得支離破碎,孤獨感、壓力感成為彌漫性的心理狀态。越來越多人傾向于以劇“圓夢”。造夢式的青春愛情故事,精準匹配了主流觀衆的觀劇情感需求,完成了情感的釋放和寄托。
“雖然我們選擇青春這個類型,但是我們避開了偏寫實的青春。懷舊青春劇和造夢青春劇的打法是完全不一樣的。”以“天才學霸”“物理怪咖”進行人物塑造,從“當下”出發代替“懷舊”路線,用“造夢”吸引全年齡層的觀衆,《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讓雙羯影業“出道即爆款”,也驗證了其選擇的正确性。
“在懷舊青春劇中,觀衆能夠找到屬于自己那個時代的烙印和共鳴。這肯定是他的一個痛點,而我們呢,我們其實是癢點,搔到他那個癢的地方就OK了。“
“一個作品隻要讓讀者哭一次就夠了”
“匪我思存”這個名字和她筆下的虐戀故事,已在十五年跨度間成為無數讀者心中獨樹一幟的經典标杆。
網絡文學萌芽興盛時,她是部部經典的“網文大大”;IP改編浩浩湯湯,她是擁有影視改編“九宮格”的領軍人物,而現在,匪我思存又有了新的身份:《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的出品人、雙羯影業CEO。“其實我沒有覺得有身份上的變化,我還是一個創作者,保持着創作者的心态。希望能夠不斷推翻自己,戰勝自己。”
在匪我思存看來,創作是一件“任性”的事情。無論是寫小說還是影視改編,都要帶着點“禅意”。真正的創作,應該是由強烈的傾訴欲望開始,按照創作者的想法生産出來,最後交給觀衆檢驗與評判的。
在創作之初,就抱着要去打動哪些人、超越哪些前作、如何迎合受衆的想法,這是違背創作規律的。
因此,不管是當作家還是出品人,匪我思存都不會預設讀者或者觀衆的反應。她的标準是“首先要寫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能讓自己産生強烈情緒的故事”。她深知,創作者的情緒和受衆的情緒并不相通。也許一部小說,創作時有十幾個點戳中了她自己,為之落淚,但交給讀者後,讀者隻會為其中某一處流淚共情,電視劇也是如此。“一個作品隻要能讓讀者哭一次就夠了。”
如果說匪我思存代表了創作者,那麼沈浛穎則更能體會受衆心理。聯合創始人沈浛穎此前有着多年圖書出版經曆,長期和C端市場的觀衆打交道,挖掘了匪我思存等一批優秀作家,對女性情感垂直領域、對互聯網用戶群體的喜好頗為了解。
在孵化《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這個項目的時候,她們也沒有“奔着出圈去做”。“《小時光》本身的特質是什麼,我們把這個特質做到極緻,然後完整地用影視手段呈現出來,打動了一部分觀衆群體,就好了。”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競争激烈的網劇“紅海”,自稱“全新人公司”的雙羯影業沒有過多的野心和輻射全圈層的宏大目标。确定了青春題材+造夢故事+高級感的配方,找到了清晰的戰略定位,也就到了未來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