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爛若舒錦,無處不佳”來形容電影《魔鬼代言人》(The Devil's Advocate)大概是不為過的。在這部“精骛八極,心遊萬仞”的經典作品中,野心勃勃的導演試圖對人類的生存困境和靈魂深處的終極惶惑作出哲學與宗教的解答。這是一項危險的工作。衆所周知的事件是,陳凱歌在《無極》中不自量力地突入這一危險的言說場域,于是毫無懸念地落得個飽受譏諷的尴尬結局。而泰勒·海克福德卻成功了,在十年前。
如果說文學是魔幻現實主義發轫于斯的聖地,那麼電影這一奇妙的藝術形式則使魔幻現實主義的叙事技藝得以充分揮灑,無所不用其極。此片即為一個鮮活的例子。北齊的謝赫在《古畫品錄》中談到繪畫的技藝時說:“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随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這段話雖說是講繪畫藝術,用來形容這部電影的叙事技法倒也合适。匠心獨運的叙事結構、神乎其技的場面調度、内涵豐富的精神底蘊、幾近完美的角色演繹、出色的對白設計、契合情景的配樂,适時點綴的哥特藝術元素……凡此種種,賦予了這部影片卓爾不凡的高邁身姿。本文并不打算詳細地探讨影片的叙事技法,而是試圖對電影中所涉及的哲學和宗教命題作出初步的解讀,并借題發揮,談談筆者自己對這些命題淺陋的看法。這裡的文字隻能算是基督教門外漢的皮相之談,并非信徒對耶和華的虔誠膜拜。十幾年的無神論教育,早已把我信仰的能力摧殘得氣若遊絲。詩人王家新說:“活到今天,要去信仰是困難的,而不去信仰是可怕的”,而我仍然陷身于可怕的無物之陣之中。
僭妄的受造者:人和魔鬼的身世
“我告訴你,紐約很可怕的!”凱文的母親不無憂慮地說。“我猜也是。”凱文漫不經心地應道。
“„巴比倫大城傾倒了,成了魔鬼的住處‟,《啟示錄》第十八章。多讀聖經對你有好處的!”
“我都背得滾瓜爛熟了。”凱文露出一絲輕蔑的微笑。“是嗎?你知道巴比倫城的下場嗎?”
“„哀哉,巴比倫大城!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燈光在你中間絕不再照耀‟。祝我好運吧!”
無疑,凱文是熟讀聖經的,這是他法庭上辯論的利器,在後來的“摩伊茲案”中,他就祭出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方天印,用一番滔滔不絕的雄辯為摩伊茲洗脫罪名,再加上摩伊茲對助理檢察官阿諾·莫杜施了巫術,使其咳嗽不止,無法發言,凱文如願以償地取得了又一場勝利。
著名的橄榄球教練文斯·隆巴迪曾經替凱文喊出了他的心聲:“勝利不是一切,而是唯一!”聖經也好,宗教信仰也罷,在創造了六十四場連勝神話的年輕律師凱文眼中,不過是用以赢取勝利的工具。美國是一個崇尚成功的民族,“對成功女神這婊子排他性的崇拜”(詹姆士語)壓倒了一切,包括上帝。在法庭上,也許凱文無數次地稱頌過耶和華的名,而在他心裡,上帝不過是一個陳腐的虛無缥缈的價值符碼。
這個時代是人與世界完全失落的時代。“世界之夜”,這個海德格爾的悲痛隐喻,正在迅速地伸展着它的觸角,将人類一切的生存圖景納入它的勢力範圍。繁華之都紐約成了今世的巴比倫大城。“哀哉,巴比倫大城!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燈光在你中間絕不再照耀”,凱文在熟悉地背誦出這段經文時,心裡卻對即将在紐約展開的異彩紛呈的新生活畫卷充滿了憧憬與渴求。“祝我好運吧!”凱文微笑着對母親說。
在影片中,僭妄的受造者随處可見,包括人,也包括迷人的魔鬼撒但。在今世的巴比倫大城之中,在瑰麗迷離的世界裡,他們行走、奔忙、獰笑、叫嚣、心潮激蕩,自以為義,以至不屑于談義。而上帝始終沉默着,冷眼旁觀,甚至令人懷疑他從來不曾在場。
讓我們回到聖經,去尋找上帝的身影,追問人和魔鬼的身世。在《舊約·創世紀》中,耶和華用卑賤的塵土,創造出具有神高貴形象的“有靈的活人”——亞當,賜予他人間的樂土伊甸園,又用亞當的肋骨創造出了人類原初的母親——夏娃。人之堕落并非造物主所編寫的原程序,正如後面将要提到的天使之堕落一樣。造物主知道人無法獨立承當起分辨善惡的重任,因而明令禁止人采摘知善惡樹之果。而夏娃卻聽從了蛇的教唆,僭取并偷嘗了禁果——連同她的丈夫。(吊詭的是,人之所以會聽從蛇的教唆,違反了上帝的禁令,恰恰是因為人無從辨别善惡。)蛇說:“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蛇并沒有全然欺騙人,偷嘗了禁果之後,人的眼睛的确變“明亮”了。而人的眼睛“明亮”之後,對神的第一個行動,竟是“藏……躲避”——“那人和他妻子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在知善惡之後,人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有罪,第一次有了犯罪後的羞恥感。
我們再來看看造物主的行止——“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聖經之言提示我們,從亞當和夏娃犯罪堕落之日起,神就一直在尋找失落的人,呼喚他們回到神的面前。而人則從彼時起,一直在躲避神,怕見神的面。對于全知全能的神來說,“你在那裡”的呼喚,與其說是神不知人的去處,毋甯說是神在警示人:你當扪心自問:自己是否已經迷失了方向,落在罪惡的黑暗中,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僭取知善惡樹之果這一事件,不僅導緻了人與神的決裂,亞當與夏娃二人一體的和諧關系,也産生了裂痕。亞當對夏娃的稱呼不再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而代之以“與我同居的女人”。從此,丈夫與妻子的關系被神界定為“戀慕”與“管轄”,綿亘千古的男人和女人的戰争悄然拉開了帷幕。
更有甚者,亞當對自己違背神的旨意的行為,非但毫無忏悔之意,更把責任完全推到夏娃身上,并且還怪罪神把夏娃安排給他。而夏娃也擺出了一副受害者的無辜姿态,再把責任全然推诿到蛇的身上。人的原罪是一種概括的罪性,一切具體的罪的形态從這母體中衍生。
最終,人僭取了分辨善惡的知識,卻被逐出了伊甸園。并因犯罪而受到詛咒,付出了更多的代價:女人必須忍受十月懷胎的苦楚,必須忍受生産兒女的額外苦楚,(生産的苦楚——生養兒女是神造人時原有的設計,是人類傳宗接代的方式。但女人生産的“苦楚”,卻是因犯罪而受到咒詛的結果。)男人“必須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必須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歸了土”。
後來,這個家喻戶曉的悲痛故事被17世紀英國的一位大詩人寫成了皇皇巨著《失樂園》。這位大詩人就叫做:約翰·米爾頓。這個名字同時也屬于《魔鬼代言人》中的律師事務所老闆,凱文的父親,撒但的化身,the Devil。關于撒但的身世,向來衆說紛纭。通常的說法是,撒但原本是上帝所創造的最高級别的天使路西菲爾(Lucifer,在拉丁語中是“帶來光明者”、“明亮之星”、“早晨之子”之意)。在基督教的傳說中,路西菲爾是光輝耀眼、深受尊崇的六翼天使,擁有淩駕于其他天使的智慧與美麗。神曾讓路西菲爾擔任天使長,陪侍于神的右側,統領所有圍繞在神寶座周圍的基路伯(高級的天使)。然而,路西菲爾卻“因美麗心中高傲,又因榮光敗壞智慧”,背棄了神。“你(指路西菲爾)從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後來又在你中間察出不義。”(《以西結書》第二十八章)路西菲爾(撒但)帶領三分之一的天使叛變,妄圖取代神的地位,最後戰敗。《以塞亞書》第十四章中記載了他的下場:“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為何從天上墜落,你這攻陷列國的,為何被砍倒在地?你心裡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的衆星之上,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正如《箴言書》中所言,“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心裡謙卑與窮乏人來往,強如将擄物與驕傲人共分。”路西菲爾的下場像一切受造者昭示:驕傲是通向毀滅之路。
聖經之中并沒有出現路西菲爾的名字,更沒有說撒但就是路西菲爾。但經過了中世紀神學家的闡釋,又由于但丁的《神曲》和米爾頓的《失樂園》的橫空出世,風行天下,這麼一觀念已深入人心,即撒但成為了萬惡的源泉、“七宗罪”的化身,一種罪的拟人化象征物。這“七宗罪”是七位“堕落天使”所分别代表的罪行:路西菲爾的驕傲、瑪門的貪婪、撒但的憤怒、阿斯莫德的欲望、别西蔔的暴食、利未安森的嫉妒、巴力毗珥的懶惰。
驕傲與虛榮
讓我們回到《魔鬼代言人》,回到凱文。這魔鬼與人媾合而生的生靈,擁有着路西菲爾般的智慧與美麗。他英俊潇灑,才智超群,雄辯過人,他持續刷新着連續勝訴的記錄,他擁有貌美如花的妻子。現在,他還有了到紐約這個充滿了奇迹與挑戰的繁華之都一展拳腳的機會:上流社會奢華炫目的生活正在向他微笑着招手。一切近乎完美。母親的忠告在他眼中不過是杞人憂天或癡人說夢,他的内心充滿了驕傲,一如路西菲爾,他的父親的前身。
虛榮,是驕傲的孿生兄弟。天才的叔本華曾對二者作出如下闡述:“驕傲是自己對自身的某些特殊方面有卓越價值的确信,而虛榮是引起他人對自己有這種信任的欲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亦終将有此确信。驕傲是一種内在的活動,是人對自己直接的體認。虛榮是人希望自外在間接地獲得這種體認。”正是基于自己的雄辯之才的驕傲,凱文沉迷于制造一個永遠不敗的神話,籍此博取世俗的贊譽。正是驕傲,使凱文汲汲于虛榮的眩光。
“連續勝訴六十四件案件,哈哈哈!了不起!”面對米爾頓的贊賞,凱文微笑着說:“法庭辯論讓我鬥志高昂,我不讓客戶俯首認罪。” 這一刻,他的内心無疑充滿了驕傲。他在乎的是勝利,以及勝利給他帶來的物質回報和精神滿足。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并不是他所關心的。檢察官和律師的角色變換對他而言不是什麼問題。“慢慢就習慣了”。
紐約之巅。欲望之巅。兩千年前的劇本再度上演。
兩千年前,撒但帶着耶稣基督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繁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 耶稣說:“撒但退去吧!因為經上記着說:„當拜你的神,單要事奉他‟“(《新約·馬太福音》第四章)
兩千年後,撒但引着凱文來到今世的巴比倫大城之巅。“對你有影響嗎?聖經,教堂?”撒但問道。顯然,他對兩千年前耶稣基督援引經文喝退他的事記憶猶新。
“沒有。我現在算假釋期。她(母親)已經懶得跟我傳教了。”凱文的回答平靜而從容。撒但笑了。畢竟,兩千年前,他面對的是上帝的獨生子,耶稣基督。而兩千年後的此刻,他面對的是自己和背負着原罪的人所生的兒子。他淡淡地說:“底下有一大堆有潛力的大客戶。”
“你在和我談雇用條件嗎?”聰明的凱文心領神會。無需魔鬼的苦心引誘,因着驕傲與虛榮,他自渴求這萬國的繁華。
撒但畢竟老奸巨猾,他還不放心,決意再一次進行試探:“我注意你很久了,你是個人才。隻有還有件事不太肯定……”
凱文不自覺地望着米爾頓穿着的那對高檔皮鞋,問道:“什麼事?”
“壓力,壓力會改變一切!有些人,壓力越大他越專注,有些人則會因壓力而崩潰。你能随時善用你的才智嗎?你能在期限内達成目标嗎?你能夜夜安然入睡嗎?”撒但需要的是一個對自己的才智充滿驕傲,隻把勝利鎖定為為其目标,念茲在茲,執著于斯,專注于斯的好兒子——為了勝利,他可以不顧一切,即便使有罪的人逍遙于法網之外,他仍不會為心靈中的道德律所審判和懲處,而能“夜夜安然入睡”。
凱文笑了笑,内心的驕傲與欲望不容得他不接受挑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們來談談薪水吧!”
“錢?”,撒但笑得很迷人,“這就好說了!”這是他設下的一個新的賭局。對手不是凱文,是上帝。撒但的内心充滿了勝利在望的驕傲。
雙重的罪性與救贖的曙光
僭妄的人,總是背負着原罪,卻不肯直面自己的惡,一心推诿抵賴,拒絕忏悔。僭妄的堕落天使,總是執持着内心的驕傲,頑梗不化,蔑視神恩。
作為這兩種僭妄的受造者媾合而成的生靈,凱文,将雙重的罪性可怕地融合無間。當妻子瑪麗安的鮮血點燃了凱文的憤怒時,他并沒有醒悟——憤怒本就是七宗罪之一,而且是撒但所代表的原初罪性。他悟出的隻是自己被耍了的表層事實。他怒不可遏,攜槍直抵米爾頓的辦公室,厲聲責問,朝着他的仇敵連開數十槍。當然,這槍擊毫不濟事。因為米爾頓就是撒但,他的父親。
我們可以看到,當撒但繪聲繪色地将潛伏于凱文靈魂中的所有的罪惡一一道破時,作為亞當和夏娃後裔的凱文,其反應與他的始祖在偷食禁果後面對耶和華的責問時何其相似!正如亞當把罪責全然推到夏娃身上,而夏娃把所有罪責完全推诿到蛇身上,凱文也把罪責全然推到自己的父親,萬惡的撒但身上,他隻是不停地為自己開脫:
“That’s a lie!” “You‟re a liar!”
“I know what you did, you set me up!” “It‟s entrapment, you set me up!” “You played me, it was a test!your test!”
“You brought me in , you put me there ,you made her lie!”
而且凱文,内心畢竟還存有罪惡感。知善惡樹之果的汁液,融入到在亞當與夏娃的血液中,曆經千百代,直到悲劇已經鑄就,一切無可挽回,作為堕落天使後裔的凱文,還執著于那無可救藥的虛榮與驕傲,他近乎歇斯底裡地叫喊道:“Lose? I don‟t lose!I win!I win!I‟m a lawyer, that‟s my job, that‟s what I do!”
這一刻,撒但感覺自己穩操勝券了。他聳聳肩,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對白:“Vanity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虛榮,是我最愛的原罪。)”。
然而,作為人的後裔的流轉到凱文的血管裡。這是人的原罪之根,同時也隐含着人的得救之道的一線曙光:一線從幽暗的内裡透射出來的希望之光。
于是,凱文終于直面自己背負的罪:“You are right, I did it all, I let her go.” 于是,面對克莉絲塔的第一次挑逗,心猿意馬的凱文最後還是說:“I can‟t do that.” 這該死的罪惡感!撒但不由怒火中燒。在憤怒中,撒但露出了“毀謗者”的面目,用蠱惑人心的語言炮彈向着沉默的上帝猛烈開火。
上帝是個虐待狂?
“Who are you carrying all those bricks for? God? Is that it? God? I tell you...Let me give you a little inside information about God.God likes to watch.He‟s a prankster.Think about it.He gives man instincts.He gives you this extraordinary gift,and then what does he do? I swear, for his own amusement , his own private cosmic, gag reel, he sets the rule in opposition.It‟s the goof of all time.Look,but don‟t touch.Touch,but don‟t taste.Taste but don‟t swallow.And while you are jumping from one foot to the next, what is he doing? He‟s laughing his sick fucking ass off.He‟s a tightness!He‟s a sadist!He‟s an absentee landlord!Worship that? Never!”
撒但對上帝的毀謗叫嚣之詞,是如此怵目驚心而又精彩紛呈!(不得不誇獎一句的是,在這一經典場景中,阿爾·帕西諾的表演實在形神兼備,無懈可擊,令人叫絕!)難道上帝果真如撒但所指責謾罵的,是一個虛僞的卑劣的造物主嗎?他創造了萬物,創造了人,創造了天使,制定了規則。同時,他創造了一切誘惑。然後,他悠閑地冷眼旁觀,靜待着人和天使的堕落,并加以輕蔑的指責和嘲笑,以此昭顯他無以倫比的偉力和大能?
如果不是這樣,他為何要創造出那枚引人犯罪的知善惡樹之果呢?作為全知全能的神,他為什麼從不阻止人與天使之堕落呢?作為上帝的作品,撒但根本無法與上帝抗衡的,上帝之所以容忍他一直存在,難道就是為了通過他們的争鬥向世人展示神迹,使世人更加虔誠?既然他不忍于世人的堕落和罪惡,為什麼又會對世人慘痛的處境熟視無睹,從不施予援手呢?為什麼他會對奧斯維辛虔誠的禱告無動于衷,充耳不聞呢?難道上帝對于人這僭妄的受造者早已喪失了耐性,已決意将人棄絕在“世界之夜”之中,任其自生自滅?
撒但尖銳的譴責,人類永恒的困惑,孕育出一個絕望主義的幽靈,徘徊在人間的上空。聖經之言似乎在向人暗示:作為上帝的創造物,人雖然偷食了知善惡樹之果,僭取了分辨善惡的知識。然而,人所擁有的這種知識卻不是和上帝一樣完滿無缺的,而是有限的,殘缺不全的。該隐隻知道自己的供物不蒙耶和華的喜愛和納稅是不好的,卻對弑兄的重罪毫無概念。正因為耶和華知道人分辨善惡知識的有限性,才先後三次與人立約,通過先知向人傳達神聖的律法。正是基于這種殘缺不全的知識,這種有限的理性,這種“不可避免的無知”(human inevitable ignorance,哈耶克語),作為受造者的人,永遠無從體認上帝本真的存在狀态(“自有永有”),更無法真正理解上帝妙不可言的所作所為或無所作為。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上帝當然有資格嘲笑這僭妄的受造者淺薄的思辨,假如他有發笑的興緻的話。但是,無可辯駁的是,上帝一直容忍并默認了人擁有思考之智慧這一事實。既然如此,人也無需因着羞愧于造物主的曬笑或自己的淺薄,而停止思考。于是,人仍舊沉迷于運思之魅,企圖藉着殘缺不全的認知能力,對關于上帝的令人惶惑的諸多命題作出了哲學的解答。其中一種(在人的眼中)較為成功的解答路徑,名曰:“自由意志(free will)”。
自由意志的迷津
作出自由意志解答的哲學家們相信,上帝的創造使人天生就具有自由意志——人生來就具有依照自己的意願而行動的能力。面對世界,人得以自由地作出選擇。因此,世界上的罪惡和苦難,正是人濫用自由意志的結果,這責任理當由人自己來承當。造物主并不橫加幹涉。
從聖經之言中,我們可以推斷:上帝在創造亞當和夏娃之時,必然賦予了他們自由意志——倘若聽從蛇的蠱惑偷食禁果這一罪行,不是基于自由意志所作出的自主決斷,而是一個預先就被上帝所決定的毫無選擇餘地的行為,那麼,上帝又有什麼理由要讓亞當和夏娃對他們犯下的罪行負責呢?
《魔鬼代言人》一片所持的哲學見解正是如此。在紐約之巅,面對萬國的繁華,凱文選擇了一條與耶稣基督截然相反的道路,一步一步地陷入了魔鬼的圈套——基于自由意志。是的,自由意志!凱文的母親和妻子先後受撒但的誘拐,同樣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自主決斷。撒但從不強迫别人遵從他的意志。和上帝一樣,他尊重人的自由意志。“I don't make things happen”,他隻是帶着迷人的微笑,通過言說之魅,來誘導出人内在的原罪。他并不直接提出任何要求。他甚至兩度擺出勸導受蠱惑者迷途知返的姿态。
自由意志,這本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字眼!在人的眼裡,它凝聚着人的驕傲和榮光。而撒但卻說:“Free will, it is a bitch.” Bitch這個詞在英語中意為“母狗、蕩婦、令人讨厭的東西”,充滿了低賤與卑劣的意味。可悲的是,撒但的話并沒有錯。人背負的原罪,賦予了人性幽暗的底色。在“世界之夜”裡,在傾倒的巴比倫大城裡,造物主賜予的自由意志之光在這幽暗的人性之中,業已異化為蕩婦身上俗豔的珠光寶氣。
“I‟m a fan of man.I‟m a humanist, maybe the last humanist.”撒但肆意闡釋着蒙田的話語:“凡是能發生在人身上的事就沒有不人道的。”他的“人道主義”,在于順着幽暗的人性扭曲自由意志的真義,他所界定的“自由”,是一種絕對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自由,一種為所欲為地去滿足欲望的自由。吊詭的是,絕對的自由,正意味着絕對地受奴役。“人生而自由,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恰恰是欲望,隻有人内心的欲望,才是真正的枷鎖,使人成為自己的階下之囚,不得自由。而撒但的陰謀,正是利用了世人的自由意志——這迷失于欲望之海的自由意志,一步步引誘世人背離上帝,走向堕落。“The 20th century was entirely mine”,此刻,撒但勝券在握,洋洋自得。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自由”?耶稣早在《約翰福音》之中為我們提供了答案:“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自由。”真正的自由,并不是絕對的自由,而是置于真理的框範之下的“不自由的自由”。自由并不是原生價值,真理才是。離開了真理,自由就隻是虛空,隻是捕風。
在這斑駁陸離的世界上,人好比一顆璀璨奪目的鑽石,閃耀着自由意志的光芒。然而,背負着原罪的人卻忘記了:鑽石本身并不會發光,它不過是折射出光芒而已。也許,當人從僭妄中醒悟過來,尋找這光的來處時,人的目光才會重新回到聖經的訓示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舊約·創世紀》第一章)此刻,人才會聽到基督的聲音穿透“世界之夜”,在人間的上空回蕩:“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新約·約翰福音》第八章)這聖潔的光,便是真理之所在;這真理,便是自由的母體。
凱文一度迷失于撒但絕妙的詭辯,陷身于無法抗拒的欲望之中。然而,最後一刻,他卻聆聽到了基督的福音,頓悟到了自由的真義,毅然出離這欲望之海,“You‟re right, it‟s time.Free will,right?”凱文露出了微笑。在這詭異的微笑中,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拔出了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毫不猶豫地扳動了扳機。面對突如其來的潰敗,撒但絕望地叫喊:“No!damn you!Enough!Haven‟t I given enough?”《以西結書》所描寫的情景在霎那間上演:“你因美麗心中高傲,又因榮光敗壞智慧,我已将你摔倒在地。使你倒在君王面前,好叫他們目睹眼見。你因罪孽衆多,貿易不公,就亵渎你那裡的聖所。故此,我使火從你中間發出,燒滅你,使你在所有觀看人的眼前,變為地上的爐灰。”在熊熊烈火中,撒但顯露出驕傲的熾天使路西菲爾的真身。
撒但精心構築的美夢在瞬間坍塌。在最後一刻,他輸掉了整個的賭博。萬國的榮華,在兩千年以前,無法使上帝的獨子耶稣基督拜伏在他的跟前;兩千年以後,同樣無法使人和堕落天使的兒子凱文膜拜于他的腳下……
倘若影片到此即告結束,那麼《魔鬼代言人》這部作品,雖然不能稱之為平庸,卻難以進入經典的殿堂。泰勒·海克福德的過人之處,在于不落入宣告上帝将取得最終勝利的庸常窠臼,而是設置了一個峰回路轉複又柳暗花明的精彩結局: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
從冥想之中的欲望之海出離的凱文,在法庭上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充當魔鬼的代言人,人們心中在想:一位英雄誕生了,上帝終歸獲取了勝利。然而,撒但卻是無處不在的。他曾化身為蛇,也曾化身為律師行老闆,如今,他也能化身為小報記者。凱文的身上畢竟留着驕傲而虛榮的路西菲爾的血。而瑪麗安也一如她的始祖夏娃,慫恿着丈夫吞食那顆誘人的果子。誘惑無處不在。自由意志仍陷于迷津之中。“世界之夜”依舊漫長。曙光正在被埋葬。
“哀哉,巴比倫大城!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燈光在你中間絕不再照耀……
䳉Āސ䪊
用“爛若舒錦,無處不佳”來形容電影《魔鬼代言人》(The Devil's Advocate)大概是不為過的。在這部“精骛八極,心遊萬仞”的經典作品中,野心勃勃的導演試圖對人類的生存困境和靈魂深處的終極惶惑作出哲學與宗教的解答。這是一項危險的工作。衆所周知的事件是,陳凱歌在《無極》中不自量力地突入這一危險的言說場域,于是毫無懸念地落得個飽受譏諷的尴尬結局。而泰勒·海克福德卻成功了,在十年前。
如果說文學是魔幻現實主義發轫于斯的聖地,那麼電影這一奇妙的藝術形式則使魔幻現實主義的叙事技藝得以充分揮灑,無所不用其極。此片即為一個鮮活的例子。北齊的謝赫在《古畫品錄》中談到繪畫的技藝時說:“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随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這段話雖說是講繪畫藝術,用來形容這部電影的叙事技法倒也合适。匠心獨運的叙事結構、神乎其技的場面調度、内涵豐富的精神底蘊、幾近完美的角色演繹、出色的對白設計、契合情景的配樂,适時點綴的哥特藝術元素……凡此種種,賦予了這部影片卓爾不凡的高邁身姿。本文并不打算詳細地探讨影片的叙事技法,而是試圖對電影中所涉及的哲學和宗教命題作出初步的解讀,并借題發揮,談談筆者自己對這些命題淺陋的看法。這裡的文字隻能算是基督教門外漢的皮相之談,并非信徒對耶和華的虔誠膜拜。十幾年的無神論教育,早已把我信仰的能力摧殘得氣若遊絲。詩人王家新說:“活到今天,要去信仰是困難的,而不去信仰是可怕的”,而我仍然陷身于可怕的無物之陣之中。
僭妄的受造者:人和魔鬼的身世
“我告訴你,紐約很可怕的!”凱文的母親不無憂慮地說。“我猜也是。”凱文漫不經心地應道。
“„巴比倫大城傾倒了,成了魔鬼的住處‟,《啟示錄》第十八章。多讀聖經對你有好處的!”
“我都背得滾瓜爛熟了。”凱文露出一絲輕蔑的微笑。“是嗎?你知道巴比倫城的下場嗎?”
“„哀哉,巴比倫大城!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燈光在你中間絕不再照耀‟。祝我好運吧!”
無疑,凱文是熟讀聖經的,這是他法庭上辯論的利器,在後來的“摩伊茲案”中,他就祭出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方天印,用一番滔滔不絕的雄辯為摩伊茲洗脫罪名,再加上摩伊茲對助理檢察官阿諾·莫杜施了巫術,使其咳嗽不止,無法發言,凱文如願以償地取得了又一場勝利。
著名的橄榄球教練文斯·隆巴迪曾經替凱文喊出了他的心聲:“勝利不是一切,而是唯一!”聖經也好,宗教信仰也罷,在創造了六十四場連勝神話的年輕律師凱文眼中,不過是用以赢取勝利的工具。美國是一個崇尚成功的民族,“對成功女神這婊子排他性的崇拜”(詹姆士語)壓倒了一切,包括上帝。在法庭上,也許凱文無數次地稱頌過耶和華的名,而在他心裡,上帝不過是一個陳腐的虛無缥缈的價值符碼。
這個時代是人與世界完全失落的時代。“世界之夜”,這個海德格爾的悲痛隐喻,正在迅速地伸展着它的觸角,将人類一切的生存圖景納入它的勢力範圍。繁華之都紐約成了今世的巴比倫大城。“哀哉,巴比倫大城!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燈光在你中間絕不再照耀”,凱文在熟悉地背誦出這段經文時,心裡卻對即将在紐約展開的異彩紛呈的新生活畫卷充滿了憧憬與渴求。“祝我好運吧!”凱文微笑着對母親說。
在影片中,僭妄的受造者随處可見,包括人,也包括迷人的魔鬼撒但。在今世的巴比倫大城之中,在瑰麗迷離的世界裡,他們行走、奔忙、獰笑、叫嚣、心潮激蕩,自以為義,以至不屑于談義。而上帝始終沉默着,冷眼旁觀,甚至令人懷疑他從來不曾在場。
讓我們回到聖經,去尋找上帝的身影,追問人和魔鬼的身世。在《舊約·創世紀》中,耶和華用卑賤的塵土,創造出具有神高貴形象的“有靈的活人”——亞當,賜予他人間的樂土伊甸園,又用亞當的肋骨創造出了人類原初的母親——夏娃。人之堕落并非造物主所編寫的原程序,正如後面将要提到的天使之堕落一樣。造物主知道人無法獨立承當起分辨善惡的重任,因而明令禁止人采摘知善惡樹之果。而夏娃卻聽從了蛇的教唆,僭取并偷嘗了禁果——連同她的丈夫。(吊詭的是,人之所以會聽從蛇的教唆,違反了上帝的禁令,恰恰是因為人無從辨别善惡。)蛇說:“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蛇并沒有全然欺騙人,偷嘗了禁果之後,人的眼睛的确變“明亮”了。而人的眼睛“明亮”之後,對神的第一個行動,竟是“藏……躲避”——“那人和他妻子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在知善惡之後,人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有罪,第一次有了犯罪後的羞恥感。
我們再來看看造物主的行止——“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聖經之言提示我們,從亞當和夏娃犯罪堕落之日起,神就一直在尋找失落的人,呼喚他們回到神的面前。而人則從彼時起,一直在躲避神,怕見神的面。對于全知全能的神來說,“你在那裡”的呼喚,與其說是神不知人的去處,毋甯說是神在警示人:你當扪心自問:自己是否已經迷失了方向,落在罪惡的黑暗中,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僭取知善惡樹之果這一事件,不僅導緻了人與神的決裂,亞當與夏娃二人一體的和諧關系,也産生了裂痕。亞當對夏娃的稱呼不再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而代之以“與我同居的女人”。從此,丈夫與妻子的關系被神界定為“戀慕”與“管轄”,綿亘千古的男人和女人的戰争悄然拉開了帷幕。
更有甚者,亞當對自己違背神的旨意的行為,非但毫無忏悔之意,更把責任完全推到夏娃身上,并且還怪罪神把夏娃安排給他。而夏娃也擺出了一副受害者的無辜姿态,再把責任全然推诿到蛇的身上。人的原罪是一種概括的罪性,一切具體的罪的形态從這母體中衍生。
最終,人僭取了分辨善惡的知識,卻被逐出了伊甸園。并因犯罪而受到詛咒,付出了更多的代價:女人必須忍受十月懷胎的苦楚,必須忍受生産兒女的額外苦楚,(生産的苦楚——生養兒女是神造人時原有的設計,是人類傳宗接代的方式。但女人生産的“苦楚”,卻是因犯罪而受到咒詛的結果。)男人“必須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必須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歸了土”。
後來,這個家喻戶曉的悲痛故事被17世紀英國的一位大詩人寫成了皇皇巨著《失樂園》。這位大詩人就叫做:約翰·米爾頓。這個名字同時也屬于《魔鬼代言人》中的律師事務所老闆,凱文的父親,撒但的化身,the Devil。關于撒但的身世,向來衆說紛纭。通常的說法是,撒但原本是上帝所創造的最高級别的天使路西菲爾(Lucifer,在拉丁語中是“帶來光明者”、“明亮之星”、“早晨之子”之意)。在基督教的傳說中,路西菲爾是光輝耀眼、深受尊崇的六翼天使,擁有淩駕于其他天使的智慧與美麗。神曾讓路西菲爾擔任天使長,陪侍于神的右側,統領所有圍繞在神寶座周圍的基路伯(高級的天使)。然而,路西菲爾卻“因美麗心中高傲,又因榮光敗壞智慧”,背棄了神。“你(指路西菲爾)從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後來又在你中間察出不義。”(《以西結書》第二十八章)路西菲爾(撒但)帶領三分之一的天使叛變,妄圖取代神的地位,最後戰敗。《以塞亞書》第十四章中記載了他的下場:“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為何從天上墜落,你這攻陷列國的,為何被砍倒在地?你心裡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的衆星之上,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正如《箴言書》中所言,“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心裡謙卑與窮乏人來往,強如将擄物與驕傲人共分。”路西菲爾的下場像一切受造者昭示:驕傲是通向毀滅之路。
聖經之中并沒有出現路西菲爾的名字,更沒有說撒但就是路西菲爾。但經過了中世紀神學家的闡釋,又由于但丁的《神曲》和米爾頓的《失樂園》的橫空出世,風行天下,這麼一觀念已深入人心,即撒但成為了萬惡的源泉、“七宗罪”的化身,一種罪的拟人化象征物。這“七宗罪”是七位“堕落天使”所分别代表的罪行:路西菲爾的驕傲、瑪門的貪婪、撒但的憤怒、阿斯莫德的欲望、别西蔔的暴食、利未安森的嫉妒、巴力毗珥的懶惰。
驕傲與虛榮
讓我們回到《魔鬼代言人》,回到凱文。這魔鬼與人媾合而生的生靈,擁有着路西菲爾般的智慧與美麗。他英俊潇灑,才智超群,雄辯過人,他持續刷新着連續勝訴的記錄,他擁有貌美如花的妻子。現在,他還有了到紐約這個充滿了奇迹與挑戰的繁華之都一展拳腳的機會:上流社會奢華炫目的生活正在向他微笑着招手。一切近乎完美。母親的忠告在他眼中不過是杞人憂天或癡人說夢,他的内心充滿了驕傲,一如路西菲爾,他的父親的前身。
虛榮,是驕傲的孿生兄弟。天才的叔本華曾對二者作出如下闡述:“驕傲是自己對自身的某些特殊方面有卓越價值的确信,而虛榮是引起他人對自己有這種信任的欲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亦終将有此确信。驕傲是一種内在的活動,是人對自己直接的體認。虛榮是人希望自外在間接地獲得這種體認。”正是基于自己的雄辯之才的驕傲,凱文沉迷于制造一個永遠不敗的神話,籍此博取世俗的贊譽。正是驕傲,使凱文汲汲于虛榮的眩光。
“連續勝訴六十四件案件,哈哈哈!了不起!”面對米爾頓的贊賞,凱文微笑着說:“法庭辯論讓我鬥志高昂,我不讓客戶俯首認罪。” 這一刻,他的内心無疑充滿了驕傲。他在乎的是勝利,以及勝利給他帶來的物質回報和精神滿足。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并不是他所關心的。檢察官和律師的角色變換對他而言不是什麼問題。“慢慢就習慣了”。
紐約之巅。欲望之巅。兩千年前的劇本再度上演。
兩千年前,撒但帶着耶稣基督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繁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 耶稣說:“撒但退去吧!因為經上記着說:„當拜你的神,單要事奉他‟“(《新約·馬太福音》第四章)
兩千年後,撒但引着凱文來到今世的巴比倫大城之巅。“對你有影響嗎?聖經,教堂?”撒但問道。顯然,他對兩千年前耶稣基督援引經文喝退他的事記憶猶新。
“沒有。我現在算假釋期。她(母親)已經懶得跟我傳教了。”凱文的回答平靜而從容。撒但笑了。畢竟,兩千年前,他面對的是上帝的獨生子,耶稣基督。而兩千年後的此刻,他面對的是自己和背負着原罪的人所生的兒子。他淡淡地說:“底下有一大堆有潛力的大客戶。”
“你在和我談雇用條件嗎?”聰明的凱文心領神會。無需魔鬼的苦心引誘,因着驕傲與虛榮,他自渴求這萬國的繁華。
撒但畢竟老奸巨猾,他還不放心,決意再一次進行試探:“我注意你很久了,你是個人才。隻有還有件事不太肯定……”
凱文不自覺地望着米爾頓穿着的那對高檔皮鞋,問道:“什麼事?”
“壓力,壓力會改變一切!有些人,壓力越大他越專注,有些人則會因壓力而崩潰。你能随時善用你的才智嗎?你能在期限内達成目标嗎?你能夜夜安然入睡嗎?”撒但需要的是一個對自己的才智充滿驕傲,隻把勝利鎖定為為其目标,念茲在茲,執著于斯,專注于斯的好兒子——為了勝利,他可以不顧一切,即便使有罪的人逍遙于法網之外,他仍不會為心靈中的道德律所審判和懲處,而能“夜夜安然入睡”。
凱文笑了笑,内心的驕傲與欲望不容得他不接受挑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們來談談薪水吧!”
“錢?”,撒但笑得很迷人,“這就好說了!”這是他設下的一個新的賭局。對手不是凱文,是上帝。撒但的内心充滿了勝利在望的驕傲。
雙重的罪性與救贖的曙光
僭妄的人,總是背負着原罪,卻不肯直面自己的惡,一心推诿抵賴,拒絕忏悔。僭妄的堕落天使,總是執持着内心的驕傲,頑梗不化,蔑視神恩。
作為這兩種僭妄的受造者媾合而成的生靈,凱文,将雙重的罪性可怕地融合無間。當妻子瑪麗安的鮮血點燃了凱文的憤怒時,他并沒有醒悟——憤怒本就是七宗罪之一,而且是撒但所代表的原初罪性。他悟出的隻是自己被耍了的表層事實。他怒不可遏,攜槍直抵米爾頓的辦公室,厲聲責問,朝着他的仇敵連開數十槍。當然,這槍擊毫不濟事。因為米爾頓就是撒但,他的父親。
我們可以看到,當撒但繪聲繪色地将潛伏于凱文靈魂中的所有的罪惡一一道破時,作為亞當和夏娃後裔的凱文,其反應與他的始祖在偷食禁果後面對耶和華的責問時何其相似!正如亞當把罪責全然推到夏娃身上,而夏娃把所有罪責完全推诿到蛇身上,凱文也把罪責全然推到自己的父親,萬惡的撒但身上,他隻是不停地為自己開脫:
“That’s a lie!” “You‟re a liar!”
“I know what you did, you set me up!” “It‟s entrapment, you set me up!” “You played me, it was a test!your test!”
“You brought me in , you put me there ,you made her lie!”
而且凱文,内心畢竟還存有罪惡感。知善惡樹之果的汁液,融入到在亞當與夏娃的血液中,曆經千百代,直到悲劇已經鑄就,一切無可挽回,作為堕落天使後裔的凱文,還執著于那無可救藥的虛榮與驕傲,他近乎歇斯底裡地叫喊道:“Lose? I don‟t lose!I win!I win!I‟m a lawyer, that‟s my job, that‟s what I do!”
這一刻,撒但感覺自己穩操勝券了。他聳聳肩,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對白:“Vanity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虛榮,是我最愛的原罪。)”。
然而,作為人的後裔的流轉到凱文的血管裡。這是人的原罪之根,同時也隐含着人的得救之道的一線曙光:一線從幽暗的内裡透射出來的希望之光。
于是,凱文終于直面自己背負的罪:“You are right, I did it all, I let her go.” 于是,面對克莉絲塔的第一次挑逗,心猿意馬的凱文最後還是說:“I can‟t do that.” 這該死的罪惡感!撒但不由怒火中燒。在憤怒中,撒但露出了“毀謗者”的面目,用蠱惑人心的語言炮彈向着沉默的上帝猛烈開火。
上帝是個虐待狂?
“Who are you carrying all those bricks for? God? Is that it? God? I tell you...Let me give you a little inside information about God.God likes to watch.He‟s a prankster.Think about it.He gives man instincts.He gives you this extraordinary gift,and then what does he do? I swear, for his own amusement , his own private cosmic, gag reel, he sets the rule in opposition.It‟s the goof of all time.Look,but don‟t touch.Touch,but don‟t taste.Taste but don‟t swallow.And while you are jumping from one foot to the next, what is he doing? He‟s laughing his sick fucking ass off.He‟s a tightness!He‟s a sadist!He‟s an absentee landlord!Worship that? Never!”
撒但對上帝的毀謗叫嚣之詞,是如此怵目驚心而又精彩紛呈!(不得不誇獎一句的是,在這一經典場景中,阿爾·帕西諾的表演實在形神兼備,無懈可擊,令人叫絕!)難道上帝果真如撒但所指責謾罵的,是一個虛僞的卑劣的造物主嗎?他創造了萬物,創造了人,創造了天使,制定了規則。同時,他創造了一切誘惑。然後,他悠閑地冷眼旁觀,靜待着人和天使的堕落,并加以輕蔑的指責和嘲笑,以此昭顯他無以倫比的偉力和大能?
如果不是這樣,他為何要創造出那枚引人犯罪的知善惡樹之果呢?作為全知全能的神,他為什麼從不阻止人與天使之堕落呢?作為上帝的作品,撒但根本無法與上帝抗衡的,上帝之所以容忍他一直存在,難道就是為了通過他們的争鬥向世人展示神迹,使世人更加虔誠?既然他不忍于世人的堕落和罪惡,為什麼又會對世人慘痛的處境熟視無睹,從不施予援手呢?為什麼他會對奧斯維辛虔誠的禱告無動于衷,充耳不聞呢?難道上帝對于人這僭妄的受造者早已喪失了耐性,已決意将人棄絕在“世界之夜”之中,任其自生自滅?
撒但尖銳的譴責,人類永恒的困惑,孕育出一個絕望主義的幽靈,徘徊在人間的上空。聖經之言似乎在向人暗示:作為上帝的創造物,人雖然偷食了知善惡樹之果,僭取了分辨善惡的知識。然而,人所擁有的這種知識卻不是和上帝一樣完滿無缺的,而是有限的,殘缺不全的。該隐隻知道自己的供物不蒙耶和華的喜愛和納稅是不好的,卻對弑兄的重罪毫無概念。正因為耶和華知道人分辨善惡知識的有限性,才先後三次與人立約,通過先知向人傳達神聖的律法。正是基于這種殘缺不全的知識,這種有限的理性,這種“不可避免的無知”(human inevitable ignorance,哈耶克語),作為受造者的人,永遠無從體認上帝本真的存在狀态(“自有永有”),更無法真正理解上帝妙不可言的所作所為或無所作為。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上帝當然有資格嘲笑這僭妄的受造者淺薄的思辨,假如他有發笑的興緻的話。但是,無可辯駁的是,上帝一直容忍并默認了人擁有思考之智慧這一事實。既然如此,人也無需因着羞愧于造物主的曬笑或自己的淺薄,而停止思考。于是,人仍舊沉迷于運思之魅,企圖藉着殘缺不全的認知能力,對關于上帝的令人惶惑的諸多命題作出了哲學的解答。其中一種(在人的眼中)較為成功的解答路徑,名曰:“自由意志(free will)”。
自由意志的迷津
作出自由意志解答的哲學家們相信,上帝的創造使人天生就具有自由意志——人生來就具有依照自己的意願而行動的能力。面對世界,人得以自由地作出選擇。因此,世界上的罪惡和苦難,正是人濫用自由意志的結果,這責任理當由人自己來承當。造物主并不橫加幹涉。
從聖經之言中,我們可以推斷:上帝在創造亞當和夏娃之時,必然賦予了他們自由意志——倘若聽從蛇的蠱惑偷食禁果這一罪行,不是基于自由意志所作出的自主決斷,而是一個預先就被上帝所決定的毫無選擇餘地的行為,那麼,上帝又有什麼理由要讓亞當和夏娃對他們犯下的罪行負責呢?
《魔鬼代言人》一片所持的哲學見解正是如此。在紐約之巅,面對萬國的繁華,凱文選擇了一條與耶稣基督截然相反的道路,一步一步地陷入了魔鬼的圈套——基于自由意志。是的,自由意志!凱文的母親和妻子先後受撒但的誘拐,同樣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自主決斷。撒但從不強迫别人遵從他的意志。和上帝一樣,他尊重人的自由意志。“I don't make things happen”,他隻是帶着迷人的微笑,通過言說之魅,來誘導出人内在的原罪。他并不直接提出任何要求。他甚至兩度擺出勸導受蠱惑者迷途知返的姿态。
自由意志,這本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字眼!在人的眼裡,它凝聚着人的驕傲和榮光。而撒但卻說:“Free will, it is a bitch.” Bitch這個詞在英語中意為“母狗、蕩婦、令人讨厭的東西”,充滿了低賤與卑劣的意味。可悲的是,撒但的話并沒有錯。人背負的原罪,賦予了人性幽暗的底色。在“世界之夜”裡,在傾倒的巴比倫大城裡,造物主賜予的自由意志之光在這幽暗的人性之中,業已異化為蕩婦身上俗豔的珠光寶氣。
“I‟m a fan of man.I‟m a humanist, maybe the last humanist.”撒但肆意闡釋着蒙田的話語:“凡是能發生在人身上的事就沒有不人道的。”他的“人道主義”,在于順着幽暗的人性扭曲自由意志的真義,他所界定的“自由”,是一種絕對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自由,一種為所欲為地去滿足欲望的自由。吊詭的是,絕對的自由,正意味着絕對地受奴役。“人生而自由,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恰恰是欲望,隻有人内心的欲望,才是真正的枷鎖,使人成為自己的階下之囚,不得自由。而撒但的陰謀,正是利用了世人的自由意志——這迷失于欲望之海的自由意志,一步步引誘世人背離上帝,走向堕落。“The 20th century was entirely mine”,此刻,撒但勝券在握,洋洋自得。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自由”?耶稣早在《約翰福音》之中為我們提供了答案:“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自由。”真正的自由,并不是絕對的自由,而是置于真理的框範之下的“不自由的自由”。自由并不是原生價值,真理才是。離開了真理,自由就隻是虛空,隻是捕風。
在這斑駁陸離的世界上,人好比一顆璀璨奪目的鑽石,閃耀着自由意志的光芒。然而,背負着原罪的人卻忘記了:鑽石本身并不會發光,它不過是折射出光芒而已。也許,當人從僭妄中醒悟過來,尋找這光的來處時,人的目光才會重新回到聖經的訓示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舊約·創世紀》第一章)此刻,人才會聽到基督的聲音穿透“世界之夜”,在人間的上空回蕩:“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新約·約翰福音》第八章)這聖潔的光,便是真理之所在;這真理,便是自由的母體。
凱文一度迷失于撒但絕妙的詭辯,陷身于無法抗拒的欲望之中。然而,最後一刻,他卻聆聽到了基督的福音,頓悟到了自由的真義,毅然出離這欲望之海,“You‟re right, it‟s time.Free will,right?”凱文露出了微笑。在這詭異的微笑中,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拔出了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毫不猶豫地扳動了扳機。面對突如其來的潰敗,撒但絕望地叫喊:“No!damn you!Enough!Haven‟t I given enough?”《以西結書》所描寫的情景在霎那間上演:“你因美麗心中高傲,又因榮光敗壞智慧,我已将你摔倒在地。使你倒在君王面前,好叫他們目睹眼見。你因罪孽衆多,貿易不公,就亵渎你那裡的聖所。故此,我使火從你中間發出,燒滅你,使你在所有觀看人的眼前,變為地上的爐灰。”在熊熊烈火中,撒但顯露出驕傲的熾天使路西菲爾的真身。
撒但精心構築的美夢在瞬間坍塌。在最後一刻,他輸掉了整個的賭博。萬國的榮華,在兩千年以前,無法使上帝的獨子耶稣基督拜伏在他的跟前;兩千年以後,同樣無法使人和堕落天使的兒子凱文膜拜于他的腳下……
倘若影片到此即告結束,那麼《魔鬼代言人》這部作品,雖然不能稱之為平庸,卻難以進入經典的殿堂。泰勒·海克福德的過人之處,在于不落入宣告上帝将取得最終勝利的庸常窠臼,而是設置了一個峰回路轉複又柳暗花明的精彩結局: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
從冥想之中的欲望之海出離的凱文,在法庭上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充當魔鬼的代言人,人們心中在想:一位英雄誕生了,上帝終歸獲取了勝利。然而,撒但卻是無處不在的。他曾化身為蛇,也曾化身為律師行老闆,如今,他也能化身為小報記者。凱文的身上畢竟留着驕傲而虛榮的路西菲爾的血。而瑪麗安也一如她的始祖夏娃,慫恿着丈夫吞食那顆誘人的果子。誘惑無處不在。自由意志仍陷于迷津之中。“世界之夜”依舊漫長。曙光正在被埋葬。
“哀哉,巴比倫大城!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燈光在你中間絕不再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