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見大的故事折射了日寇侵華國人的生存狀态,沒有家哪有國,國之大義對于老百姓來講或許太空泛,刺刀不見血或跑或跪或戰都可以,去他媽能活下去最重要,至于怎麼活管不着太多。
王毛一幹人等最後在血淋淋的屠殺中完成了覺醒,不可計數的家恨上升到整個華夏大地骨子裡的國仇,如何能忘。
日寇的侵略逼出了中國人最後的完全體,有人做了僞軍有人做了漢奸,有人浴血奮戰做了最後的脊梁。
逼到手無寸鐵的百姓退無可退,逼出了最後的血性。
淞滬,三個月,傷亡三十萬,中日戰損比5:1,失敗告終。
南京,十二天,傷亡五萬,中日戰損比4:1,失敗告終,屠殺我同胞三十萬。
太原會戰,兩個月,傷亡十萬,中日戰損比5:1,失敗告終。
徐州會戰,五個月,傷亡十萬,戰損比4:1,失敗告終。
蘭封會戰,一個月,傷亡三萬,戰損比8:1,失敗告終。
武漢會戰,四個月,傷亡四十萬,戰損比4:1,失敗告終。
南昌會戰,兩個月,傷亡五萬,戰損比2:1,失敗告終。
還能往哪裡去?
劇中這個杜撰的小人物不由得聯想到另一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天津沒守住,我走了!北平沒守住,我走了!華北沒守住,我還是走了!今天我張自忠,不走了!”

坐等衡陽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