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電影相較于國内其他故事類電影還算及格,但是電影中有幾個至關重要的影響觀感的點:

首先,是從整部影片角度來說,情緒渲染鏡頭過多,情緒點總是一直給在一個點上停留太久,造成本來被帶動的情緒也應為渲染時長太長後面沒有其他點接着而走下滑路線。

其次,是從整體故事來說缺乏主人翁感,就是主人公“景浩”在整個故事中沒有完成成長和根本的“蛻變”。就好比主角出場是5分,整部電影演完才到6分。這就等于沒有成長,男主角解決問題的方式單一且不機敏,一路能夠進行到成功是靠别人伸手幫忙,關鍵處的問題解決并不是靠主角自己。比如說電影後面暴雨過後棚子塌了,限他3天内搬走,他沒有辦法和隊友們宣布解散,這個時候隊友們直接站出來幫他把問題解決了,這很不符合常識性,前面幾個人的設定都是1分錢掰成八瓣花,後面說不要工資就不要工資了,就因為“廠長”哭了需要幫助,這不合理。這個地方廠長沒有發生成功的“蛻變”,所以主角這個立體的人物沒有立起來,後面就強行直接成功了走上人生巅峰。 這個地方應該是隊友們輔助出意見,主角通過自己的思維和體力去完成最後的結果。

對比小人物故事電影《我不是藥神》和《無名之輩》主角都是有成功蛻變的過程的,從開始的不完美到經曆事情成長為一個立體的人,中間的過程是靠的主角自己思想上的提升而不是身邊隊友的直接幫助。

參考《何以為家》也是男孩在帶着妹妹經曆事情、風雨後蛻變成長,而不是經曆風雨後完全靠隊友幫助度過困難。

建議劇本階段以後能夠更嚴謹,更加考慮常理性。主角的坎坷一定是要通過自己出力80%去解決,而不是完全靠隊友出力80%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