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迫使自己冷靜一些,才能夠把這篇文章寫下來。《蜘蛛俠:平行宇宙》曾是我最喜歡的“蜘蛛俠”電影,在我最喜歡的動畫片中也名列前茅——如今,這個位置要被它的續集《蜘蛛俠:縱橫宇宙》(下文簡稱為《縱橫宇宙》)取代了,因為後者又一次拉高了動畫電影的最高水平。
... 凡是在第一部中基于漫畫式美學驚豔過我們的特點,這部《縱橫宇宙》中統統都有,在此基礎上,影片又加入了更多開創性的視覺風格,它像一本從平面走到立體的漫畫書,用個性化的2D視角與最頂尖的CG技術裝點,裡面滿是藝術美學和流行文化的跳躍……它令我再次堅信,動畫就是不斷探索創作極限的最佳方式。同時,本片也為蜘蛛俠以及超英電影提出了一個命題:那些成就我們的“錯誤”,真的必不可少嗎?這是個既英雄又反英雄的曲折成長故事。【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首先必須大吹特吹《縱橫宇宙》的視覺奇觀,獨白氣泡、具象拟聲詞、柯比爆裂這些常規操作就不提了,我感覺主創們是把第一部裡沒用上的點子,一股兒全塞進了續集裡,全新CG動畫技術将現代波普藝術、故障藝術,賽博朋克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入每一幀,以至于本片的視覺風格分外豐富、飽滿和炸裂。每一個戲份吃重的蜘蛛俠角色,都有自己專屬的宇宙畫風,而且他們的色彩、動作與人設、情節非常契合,實現了多維度的有機統一。拿我印象最深刻的三個蜘蛛俠為例,首先是以水彩為主要風格的蜘蛛格溫。
... 格溫·史黛西的靓麗外形配合鮮豔色彩本就相得益彰,再加上帶有重複垂直條紋顔色的剪影,把她舞蹈般的動作展現地更為利落和優雅(所以看她毆打中世紀手稿風的秃鹫特别帶感)。此外,格溫所處65号宇宙的色彩會随着她的心理情緒變化而轉換,特别是她與父親和好的那一段,出現了明顯的單色調背景和顔色擦除,視覺表現力一流。考慮到格溫是本片的叙事雙核之一,事實上承擔了主角邁爾斯沒法顧及的另一種家庭故事線,如此給她“上資源”是應該的。然後是印度蜘蛛俠帕維塔,他所在的孟巴頓是一片歡樂海洋。
... 這座由孟買和曼哈頓組成的假想城市,像是古典與現代、石廟與高樓拼接而成的曼陀羅集合體,松散的線稿、漂亮的圖案,也為這種印度風的混搭感做了注解。雖說碎嘴、話痨、幽默感是蜘蛛俠的标配,但帕維塔顯然要比别人更會搞笑和吐槽,連蛛絲都是最花裡胡哨的,不禁讓我聯想到了通天繩、抖空竹和悠悠球……帕維塔的樂觀與50101号宇宙渾然一體,這也注定了他要遭受更多傷害才能變得“成熟”——但邁爾斯救下了他女友的父親,如何界定“邊界”也成了他的難題。還有朋克蜘蛛俠霍比,他絕對是全片中最酷的一位。
... 渾身都散發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英倫朋克範兒的霍比,無論走到哪兒,都能憑一己之力把周圍的畫風帶偏,那種以拼貼畫、雜志剪報和塗鴉風疊加的複合氣質,硬生生在二維動畫裡堆出了定格動畫的既視感。霍比的個性一如他的外表般叛逆,這不僅指他玩搖滾,更是指他擁有着桀骜不馴的反骨,當其餘蜘蛛俠都服從于米格爾“正确的正義”時,他是第一個反抗權威的叛徒,又在最合适的條件下為格溫等人送出了助攻。另外邁爾斯世界的經典美漫風、蜘蛛俠2099新紐約的未來科幻風也很亮眼,還有猶如蛛絲纏繞交織形成的立體蜘蛛聯盟基地,你甚至能看到直通月球的太空電梯……即便把“蜘蛛俠”這個限定詞去掉,《縱橫宇宙》都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多元宇宙題材電影,通過不同媒介的創作,讓爆炸的想象力乘上了多種畫風碰撞交融的列車,一路沖向了強烈視覺沖擊的未知領域。
... 影片的動作戲也毫不含糊,節奏明快,鏡頭精準,剪輯和對焦張弛有度。我最推崇兩場戲,分别是蜘蛛俠們在孟哈頓追緝斑點,以及邁爾斯在蜘蛛聯盟裡的大逃竄,人物細節、環境要素太充實了,讓我好好體驗了一把“視覺高飽和”是怎樣的滋味。另外可以肯定的是,《縱橫宇宙》的音樂沒掉鍊子,電子樂、合成搖滾樂、古典樂、嘻哈樂等應有盡有,連搓碟都搓得更有勁兒了——而且與片中笑點一樣,配樂也是與畫面情節高度融合的。作為一部蜘蛛俠電影,本片的彩蛋可謂數不勝數:斑點搶劫了毒液宇宙裡的陳太太;米格爾狠狠埋汰了MCU裡的荷蘭弟和奇異博士;托比蛛、加菲蛛兩位真人蜘蛛也出現了;另外還有猩紅蜘蛛俠、樂高蜘蛛俠、四百大媽,連蜘蛛馬、蜘蛛貓、蜘蛛恐龍都跑出來了……整整數百個蜘蛛俠集體登場的狂歡啊!
... 索尼怎麼可能把香饽饽“蜘蛛俠”IP讓出去啊?就現在這個創作力和執行力,今後不帶迪士尼/漫威一起玩也完全沒問題!反正,這部《縱橫宇宙》我至少得三刷起步,因為信息密度太大了,好些地方我都顧不過來,以至于我看完後一直沒能好好消化,與其嫌它太“滿”,不如多看幾遍去進一步感受它的豐滿。憑借出類拔萃的視聽風格和輕松熱鬧的娛樂性,《縱橫宇宙》就足以獲得滿分認證了。可貴的是,它的故事與人物塑造同樣優良。我最驚訝的一點,是影片在寸秒寸金的情況下,依然花了大量篇幅去描繪邁爾斯的青春煩惱和家庭關系。
... 這種“奢侈”行為并非浪費——由于蜘蛛俠的故事往往大同小異,不少創作者會掉入經驗主義的陷阱,在打地基時偷懶。《縱橫宇宙》沒犯這樣的錯誤,主創深知任何一絲差異都會讓蜘蛛俠形成不一樣的氣質。在邁爾斯身上,艾倫叔叔的死令他覺醒,對格溫的思念促他上進,母親的包容讓他踏實無畏,父親難以言說的愛,使他在彷徨之餘也能一往無前。正因有了必要的鋪墊,影片後期高潮叠起時才能蘊含飽滿的感情(邁爾斯的家庭線/感情線搭配格溫的故事線一起回味,效果更佳)。
... 我在觀影前特意又回顧了一遍《平行宇宙》,十分清楚兩部電影一脈相承的基礎語境:成為蜘蛛俠意味着犧牲,你不能救下所有人。蜘蛛俠們獲得能力的途徑或許略有差别,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在失去至親後的痛楚中才蛻變為真正的“蜘蛛俠”,犧牲、失去、遺憾是定義所有蜘蛛俠的基石和母題。而放在“平行宇宙”的世界裡,這份苦痛套餐成了标配——不認命的米格爾曾經試圖改變它,結果隻換來了更多的滅亡,這樣的事情顯然已經發生了多次,痛定思痛的他,決定維護一切“命中注定”的平衡與秩序。這類電車難題成為了聚集“蜘蛛俠聯盟”的原因,所有蜘蛛俠相聚在這裡,隻為同一個目标。
... 本該是維持正義的組織,卻因為追求正義的執念,而披上了一層強權與殘酷的負面色彩。邁爾斯是最特别的蜘蛛俠,因為他是被穿越的輻射蜘蛛咬傷,他的出現,不僅間接導緻了1610号宇宙的彼得·帕克死亡,還讓42号宇宙失去了蜘蛛俠,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但這件事不能怪邁爾斯,面對“是救一個人,還是救整個宇宙”這種問題,關心則亂的他,肯定會一邊喊着“我全都要”一邊去救父親。所以,《縱橫宇宙》真正的看點,其實是在其他蜘蛛俠身上:當别人遇到與自己相似的困境和絕望時,自己是否會因為對方也是蜘蛛俠而袖手旁觀?
... 在米格爾等人的慘痛教訓下,這似乎是一個無奈又必須的選擇,但沒有誰會真的甘心。在這種情緒之下,影片順利塑造了幾個配角的成長:彼得·B·帕克當初因為遇見了邁爾斯,才鼓起勇氣與MJ和好并擁有了女兒,現在又因為對孩子對家庭的呵護憧憬,反過來下決心幫助邁爾斯;格溫先前因為對錯誤的放任和姑息,緻使事态惡化,最後又出于對錯誤的接受和領悟,踏上了組隊逆天改命的征程。當所有人遭遇過10000次失敗後,你是否還有勇氣去發起第10001次挑戰,去博取那第一次成功的可能性?
... 因此,盡管《縱橫宇宙》在結尾時留下了巨大懸念,讓許多觀衆沒看過瘾,但這部影片的故事,确實已經階段性地講完了。好消息是,下一部《蜘蛛俠:超越宇宙》會于2024年上映。無論将來發生什麼,至少現在《蜘蛛俠:縱橫宇宙》就是我心目中最棒的蜘蛛俠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