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偶像》短短20分鐘卻有很好的結構和表現力。
短片采用由李一桐扮演的主角張小喵以問答方式講述自己北漂經曆來倒叙,開頭場景讓人誤以為她在面試新工作,當然最後揭曉其實她是在老家的一個飯店相親,這是一個反轉。
聚焦到張小喵的工作經曆,作為編導卻被要求去捧一條毛毛蟲做偶像,在這個離奇故事中導演最想表達的東西采用了【重複】這個手法來反複強調:

第一,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的孤獨感和對親情的渴望。
張小喵在母親打電話來時明明是自己在家,甚至生日也是自己在家吃火鍋,卻要粉飾太平跟母親說【在聚會】,這個情節出現了三次。當然最後一次鏡頭轉到母親那頭,母親竟然是孤獨一人住院(又是反轉),同樣把旁邊病号家人探望的熱鬧聲說成是在【和二姨打牌】(孤獨vs熱鬧是一個對比),這句也在幾次通話中重複出現。我想最終這種孤獨感及對親情的渴望和張小喵的工作不順一起促成了她的回鄉。

第二,金錢至上物欲橫流下年輕人的掙紮與被規訓。
在最初聽到要捧一條毛毛蟲成偶像時,張小喵是拒絕的:“導,咱能不能有點堅持啊?”,但是那位僅僅因為對方有錢就把這句“梁總您這個想法【從根上就壞了】”吃回去的上級跟她說:“【你還是太年輕了】,咱都是【打工的】,隻要把甲方伺候好就行了”,再加上甲方助理跑來助攻:“有錢,捧啥玩意兒不一樣”,淋漓盡緻地表現了金錢至上的行業環境中,隻要有錢,文藝創作的追求、從業者的素質要求是被丢到犄角旮旯無人想起的。故事發展到中期,當她的搭檔小汪不理解為什麼所有評委會誇一條毛毛蟲跳舞好看的時候,張小喵脫口而出的是:“【你還是太年輕了】”。這個重複體現了張小喵已經被金錢至上這個規則所馴化,并且從“受害者”成了“加害者”,開始去規訓别人。 後續當毛毛蟲脫下繭衣、暴露出其真實面貌就是一隻大蛾子而非大衆想象的蝴蝶後,張小喵成了衆矢之的。她的上級為了推卸責任重複了這句:“她【從根上就壞了】”。這真是黑色幽默,明明根上壞了的是有錢就傲慢到想要捧紅毛毛蟲的梁總所代表的資本,最後卻要一個【打工的】來背所有的鍋,被金錢至上規訓了的人,隻會被金錢至上吞噬。

第三,這世界有時确實十分荒謬,但我們仍然要懷有夢想和希望,因為這是我們心中的蝴蝶。 前期張小喵在毛毛蟲偶像路順的時候,在出租屋裡一邊【跳舞】一邊對毛毛蟲說:“總有一天,我會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賺大錢”。這裡李一桐的表演很精确,她的表情是迷茫的、眼神是迷離的,因為她并不知道自己在走的路會不會通向自己真正想要的,這和導演鏡頭語言特意給了鏡子中的舞姿相呼應,最終也證明她當時索求的是鏡中花、水中月。回鄉後的張小喵遇到了另外一種規則的馴化,那就是婚姻。這種馴化讓她平靜地去和一個比她矮比她醜比她胖的老實人相親,這位老實人在相親過程中一言不發全靠介紹人發問,飯後一起離開時自己走在前邊根本不關心後邊的張小喵有沒有跟上,這些故意設置出來的不相配隻是在突出這個馴化的強大罷了。 當我們幾乎被這樣的結局扼住喉嚨無法呼吸時,張小喵發現了一隻蝴蝶并情不自禁地轉身跟上了它。也許這隻蝴蝶并不真實存在,因為在進入小巷前導演根本沒給這隻蝴蝶鏡頭,并且從李一桐的冬季造型來看,這個季節的城鎮中本不該有蝴蝶。但那又如何呢,隻要你心中有蝴蝶,你就可以看到蝴蝶,并且當你追上去和它一起【起舞】時,你就會獲得心中的平安喜樂。這裡李一桐的表達再次精确,其表情是滿足的、快樂的,舞姿是舒展的、惬意的,和之前與毛毛蟲相處跳舞時的表達形成了反差。

除了以上這些被導演反複、重複表達的主旨,這短片還用了很多模仿、諧音、經典台詞、網絡流行口癖來諷刺行業亂像,還用了槍戰鏡頭來表現營銷混戰,以及采用反轉、對比、倒叙等手法,這些都增加了可看性和避免觀衆丢失注意力。

總之,個人認為《制造偶像》是藝術性和娛樂性并存的一個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