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季了,心情其實很複雜,因為我不會喜歡編劇真的殺死伊芙,也不覺得兩人能HE。接下來是我一路追下來的心得,有很多角色分析,也有自己的追劇心路旅程。
關于這部劇的高明之處
其實看第一季時對于這類貓抓老鼠故事了解并不深入,唯一看過并深入研究過的是劇版的漢尼拔。所以一開始很難意識到這部劇的創新在哪裡,毫無疑問的,是性别。這種貓抓老鼠的劇情設置一般都是兩個硬漢,基情四射卻又死不承認。殺死伊芙并不是單純地把性别轉換了,呈現一些好萊塢爛大街的女性類型角色。總所周知,好萊塢塑造反派/英雄女性不外乎幾種策略。
第一種,聖母型。一般為英雄正派角色,單純善良,同時也很有能力,身邊總有一群不成材或需要照顧的男人。典型的就是新版神奇女俠。
第二種,苦大仇深型。一般是經曆了一些創傷,用極端方式複仇,從良家婦女變成性感火辣的沉默女殺手,有情緒宣洩的作用。典型的就是庫伊拉。
第三種,混沌型。極度理性主義,非常自私利己,為達到自己目的不擇手段,道德感低,典型的就是《消失的愛人》女主角。
POI裡的肖根其實就是三種的結合和變體,但人家畢竟不是主角,不是承擔說故事的。在殺死伊芙裡,小變态和eve就是主角,所以這種刻闆的,背景故事有限的設定并不适合這部劇。于是菲編小筆一劃,創造出了兩位你很少在英美劇裡,甚至從不曾在商業大熒幕上出現的角色,薇拉内爾和伊芙。
關于薇拉内爾
首先,小變态并不是傳統男性視角下的女殺手。她經典的粉裙造型告訴觀衆一個重要的事實。性感不是她的标簽,而是她的僞裝,而且她甚至不常用這個僞裝。她毫無疑問是個徹底的反派,虐待狂、虛榮、任性、自戀、沖動、小孩子氣、不負責任,一個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而且她最為颠覆的,就是好萊塢不能對孩子出手這一設定。雖然沒有明确說明,但小變态第一次出場就打翻一個女孩的冰淇淋,原因是女孩不對她笑,她覺得被冒犯了(跟小孩子較真的V姐),其次是她曾把一個嬰兒扔到垃圾桶裡。這代表了她根本沒有一點母性,她自己就是個孩子,而且隻要别人沒給她足夠的注意,她動眼淚動刀子都要你注意她,原因不外乎一點,我怎麼好,你怎麼能不看我呢。
第三季小變态繞過同母異父的弟弟這點我個人有個解釋,那就是她并不是擁有最基本的良知,而是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精神。這點和漢尼拔是很像的,漢尼拔能因為樂師吹奏不好把人煮成菜,小變态也可以因為一個人瞪她一眼動刀子。隻是V姐有了一個重要身份,她還是一個打工人,頂上有人,哪怕V姐能力再足,也抵不過一把狙擊槍,所以V姐能在業界存活的原因有很大的一點,她絕對的利己主義,她可能眼光并不長遠,但對她來說敵人不是永遠的敵人,朋友也不是永遠的朋友。
V姐的吸引力是一個陷阱,很多人都很容易愛上高功能精神病患者,首先他們自信,有目标,尤其V姐還是個特别時尚的girl。但問題是,小變态的問題也很容易被忽視,她大手大腳買衣服證明了她根本沒有未來規劃,她要做什麼就做什麼,這也讓她經常陷入危機之中。這種危機感在前兩季還有展現,第四季則徹底削弱了。V姐在醫院偷錢湊車票,被一大叔綁去照顧其實都是說明了她是那種走一步看一步的人,可以說脫離了這種遊蕩于各組織高危生活,小變态根本無處可去。她天生就是幹這行的,也隻能幹這行,你要她轉行等于叫一個學畫畫二十年的人去搞電腦,根本不可能。
關于伊芙
所以又來到了伊芙。如果說小變态是混沌型的變體,伊芙就是聖母型的變體。她有黑暗的沖動,精明的智慧,可歸根結底,她就是個普通人。一開始她更像是被小變态選擇來玩這個貓鼠遊戲,可經過一連串的事情,我們V姐看見一種無私的愛,家人之愛,對她來說最接近這種愛就是伊芙的迷戀,不管她怎麼樣,伊芙都會去推敲她的動機,追着她跑,滿足她的虛榮心。
伊芙是個健全的人,她有丈夫,關心她的同事,最新一集的閃回我真的破防了。因為比爾的死就是伊芙,也是我心中的一道疤,這個三集領便當的老頭可能被淡忘,但不會被抛下。所以伊芙把小變态送進監牢裡是可以理解的,她害怕了。現在薇拉内爾變了,努力善良,這樣她就不能恨她,而經過那麼多事情,她抛下了工作,和身旁的人若即若離,然後小變态就這樣眼巴巴地跑來說我錯了,簡直像是羊來了的謊言。
伊芙很容易被遮掩在小變态這種光芒之下,但她其實一點都不弱。她還是有良知的,雖然這種良知因為逐漸接近黑暗而被磨沒了,但伊芙還是會怕,她幾乎都在虛張聲勢,并沒有小變态的底氣。第四季的伊芙罕見掌握了主動權,但這種主動權很快又被小變态拿走了。兩人的愛情就像觀衆的評論一樣,隻能圍着小變态轉,所以在這場攻防消磨戰裡,伊芙就算了赢了也是自傷八百,而且她注定不能和小變态過下去,因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她第一段婚姻的相處模式,她是個主導者,婚姻關系必須圍着她轉,她要的注意力,她的虛榮心不亞于V姐。
關于卡羅琳
要說這部劇裡我最喜歡誰,一定是卡大姐。這位卡羅琳就像是女版的007,拯救了世界,大隐于官僚體系之中,受人尊敬,慧眼識英雄,人脈廣闊。可問題在于,她的成功是犧牲了家庭和自我,她不願意和女兒敞開心扉,她把所有人放在心上認真交往,卻永遠可以抛棄他們。卡羅琳在屬下死後的憤怒很快就消散了,隻有在她兒子死後才産生動搖,因為那是她為數不多重要的人。第四季更像是她的一個悲劇史,她的悲傷轉換成一種無底的,錯誤的憤怒,她已經不奢望一個好結局,官僚,人脈統統背叛了她,她也不在乎了,像她這種人注定得不到好結局。在她最愛的父親死後,卡羅琳的反應堪稱經典,她平靜地出去,然後讓朋友砸毀整棟房子,全部的回憶,然後她要複仇,卻發現在這行裡,水太深,像小變态說的,如果你真要認真算賬,估計你身邊認識的人都要全死了。
卡羅琳更像是一個孤芳自賞的人,而且她是她故事裡的主導者,英雄和主角,從不用和任何人分享或撰寫故事。她清楚知道上位要付出的代價,就像多數人,她在并不知道要做什麼的迷茫期就踏入這場間諜遊戲裡面,然後逢場作戲多年,就這樣硬着頭皮繼續。她和康斯坦丁可以說是同類人,也是她一直沒有殺死康斯坦丁的原因,他們太相似了,又或者說,其實她也冷酷地意識到,要殺的不是屬下,而是罪魁禍首。
總結來說,三位女性真的都是影視劇少見的類型,背景故事豐富,幽默,有着男性角色不可取代的屬性,卻也不局限于發揮女性性别的優勢。她們不隻是獨立的故事角色,還融合了諜報類型片的優勢。話說我是不是越來越像在寫論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