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電影的故事線和鏡頭語言之雜亂,不堪卒觀之水平,餘稱之為“遲到早退式”觀影。

電影叙事時間線
從電視報道新冠肺炎開始,以1月25日封城為節點,武漢金銀潭醫院收治大量病人,接着廣州和上海的醫援隊到埠,超負荷的運作使得醫院狀況頻發;經過中央最高小組的入駐,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11天完工,也給更多的無處醫治的在家隔離的人民群衆提供了更多的床位和醫護資源,而後情節陡轉,所有在從前醫生付出的多倍努力也無效的情況下,突然中了彩票一般,病情無論輕重都奇迹生還了。
這場災難的起因,高峰,轉折,結束,這些關鍵時間點幾乎采用了一種讓人感到委屈的表達方式。

刻畫金銀潭醫院的預判和應急措施,提前改造了ICU,卻沒有與之相對的麻痹大意的對立面;某醫生的名字甚至都沒有出現過。
和絕望對抗的背水一戰中,一些年輕人不一定完整意識到自己将會付出什麼代價。自己在醫院拼死救人,父親卻無人救治,原本是一個很好的入手點,在年輕醫生的表達裡卻變成了一種不成熟的控訴,甚至連老父親的鏡頭都沒有給。與之相對,一個插管都不會的實習醫生的非理智行為,導緻自己感染新冠,隻是因為“她很像我媽媽”;本着什麼不疼不癢刻畫什麼的原則,這裡鏡頭給的很足。

專業的呼吸科陶主任在離開廣州之前,竟然能說出:“放心吧,一周我就回來了。” 作為一個專業人士,陶主任不可能意識不到冠狀病毒的破壞性。如果說這點是樂觀,到埠之後,對于基礎設施跟不上的嫌棄就和樂觀的心理相悖了,面對中央小組的應對措施分析會議,隻能說出:“新冠病毒像個瘋子一樣,對着人體器官到處開槍”的埋怨。關于降低病死率的措施,隻在争議早插管還是晚插管,卻給不了相對整體性方案的論述,也沒有對于過往病例的反思和總結。劇組是沒有錢請專業顧問嗎?

所有的無計可施最後毫無原因的突然一個不漏的痊愈了。
且不說中間沒有提及鐘老的付出。全民隔離的時間停滞,沒有疫情之内醫生病患和疫情之外普通人付出的視角切換;
國家發展叫停的代價是語言表達的,粗制濫造的水平甚至不如“我們的城市生病了”來得溫情;
在死亡率逐步攀升的情況下,醫護人員全國範圍的挺身而出甚至為陌生人而犧牲的“舍小我成大我”的精神,也隻是更衣間裡打了個招呼和休艙後“認識你真好”草草了結。
沒有生離死别的重逢喜悅,也沒有對生命的珍視與慶幸,轉而會師般演繹感謝,一句方言“感謝你們啊”,落筆刻意的痕迹讓人出戲。

電影叙事人物線
電影着墨較多的是以歐豪和周也扮演的快遞小哥夫婦,在陶主任拼盡全力救治下好轉後又撒手人寰的老張一家,給妻子女兒寫好遺書奔赴武漢的上海吳醫生,武漢金銀潭醫院救着他人的命,妻子卻沒有一張床位的院長,分别給了醫院之外的生活鏡頭的描寫。

冒着較高醫療風險,給新冠肺炎患者産婦生孩子,在醫生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三個醫生服務一個病人。産婦平安歸來後丈夫卻感染了肺炎,原因不是回饋社會,不是幫助身邊的人,而是為了掙奶粉錢。不僅給了生三胎響亮的一記耳光,也給了疫情期間或因為愛這個城市、或因為回饋醫護人員的拼命、或因為在人民共同災難面前的獻一份心的前線物流小哥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疫情期間,原籍黃岡的老師發出悼念友人一家的朋友圈,朋友一家在疫情期間遭遇了滅頂之災,疫情期間,在武漢像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新冠的殘酷可見一斑。電影中吳醫生在整理老張信息的時候,發現女孩父母也已亡故,在送去的死亡告知書和遺物的時候,女孩哭着問了一句,沒有爸爸媽媽的孩子以後該怎麼辦?
但現實中更殘酷的應該是,吳醫生這種專業度的呼吸科醫生,根本沒有時間去送死亡通知書,沒有時間安慰小姑娘,而是一直在疫情一線,和病毒賽跑,與時間搶人。武漢的萬千家庭,在隔離的環境中看着人出門,等回來的隻是骨灰盒。電影入手想法是好的,但描摹不夠深入,隔靴搔癢。

吳醫生和陶主任聊到寫給妻子的遺書,剛剛經曆挫敗的陶主任卻突然亢奮,撕掉了吳醫生的遺書讓他清醒點。疫情期間,看到諸多奔赴第一線的醫生們的遺書,感人至深。

電影的情境到這裡卻成了批評,遺書誰都不願意寫,中國醫生不是沒有這種清醒。有的是在這種清醒下作出選擇的精神,至少我們要贊揚的是這種精神。電影卻強奸了這種精神。

院長在醫院組織戰疫,妻子感染了新冠卻沒有床位,這裡不僅缺失了獨自在家隔離的生活畫面;現實不是電影,不是每個病人都能等到方艙建好的那天。

關于鏡頭語言與表達邏輯的幾個問題
1. 拍攝患者和醫生時用了刻意晃動的長鏡;超過十次的插管過程的特寫;重複五次以上的病人生理不适的吐血咳痰鏡頭;烘托氛圍時對患者幻想意識的MV即視感的巨慢鏡頭表達;
2. 陶主任臨行前拍照有埋下伏筆叮囑一定要一個不漏的回來,最後沒有交代。
3. 金仔搶救時幾乎回光返照的鏡頭,最後生還。
4.疫情初期在安保措施一切就位了,人已經開始排隊了,幾乎要進到醫院了,醫生突然發現防護服有破洞,收病人動作戛然而止;院長大吼幾聲,鏡頭沒有切換,防護服馬上送來的鏡頭無縫銜接。
5. 病人有序進入醫院後,突然瘋了一般開始搶床位,亂竄的過程中撞倒醫療設施,導緻醫生受傷。但前期缺少對于新冠恐怖氣氛的鋪墊,銜接生硬,場面尴尬。
6. 救治病人的過程,超過四處以上的鏡頭拍攝了幾個高水平的醫生在等待病人的結果,真實的情況醫生有時間翹首等待?

可以想象,十年以後的10後,20後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會感受到新冠的險惡,也不會認識到人類生命在生死問題上束手無策的無力,感受不到身先士卒的真正的中國醫生一齊寫好遺書後為疫區帶去希望的精神。亦感受不到在特殊時期下人性或醜惡或溫情的複雜。
講不好人,也講不好故事。這不是我心中的中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