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自本人公衆号:Solituder唠電影)
說不感興趣也好,說狗血還容易踩雷也罷,自己去影院最不太想接觸的類型,便是國産青春片了。
甚至片中男主zyx也提到“我讨厭青春片”(bushi
而這次,在子楓妹妹和不錯的友鄰口碑的号召下,我走進了盛夏,回到了未來。
一、盛夏
這是一部特别有當下氣息的Z世代青春電影,可以說極度适合00後左右的人群觀看:
抖音和Siri成了同學們的日常,(這倆甚至還分别是影片非常重要的叙事推進點和情感遞進點!)
高三老師會在上課前叫大家把手機放進盒子(當時自己也是這樣:史上最令人神往的養機場hhhhh)
去club和音樂節嗨皮也越來越普遍。特别喜歡吳磊給子楓介紹電子樂、電音節那段:“我一首特别喜歡的電子樂下面隻有兩個人評論,特别好奇這兩位是誰;去電音節可以遇到自己的同類……”
類比自己對電影和電影節的愛,深有感觸。
二、未來
影片最後說:“如果此時此刻,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現在就是未來。”
片中男女主的青春模樣無疑是美好的:
操場上同學們圍觀下的奔跑;上課時一人一隻耳機偷偷捂着耳朵聽歌;抖音上“秀恩愛”,秀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DJ台上為你定制的生日禮物。。。
但無論是片中還是現實中的自己,這樣的未來都還未至,遺憾,成了青春的常态。
而電影中父母和班主任的存在,仿佛成了反派,仿佛成了擊碎以上種種美好的一把大錘,把處在“未來”的兩個人一把砸回了現實。面對退學威脅,子楓和母親坦誠相待,在合适的時候吐露真言,沒有做自己後悔的決定....
我想以上就是影片主要想表達的:
接受喜歡的人并不喜歡自己的事實,接受青春種種不可避免的遺憾。
三、關于這部影片,我還想說:
可能很多人是抱着磕cp、看甜甜戀愛的期待去的影院,而對于其中接受度低的觀衆,或許看到張吳二人接吻後,吳卻說多麼希望自己喜歡你的時候破防了給了差評(也是影片從七夕檔提前的部分原因?);
可能很多人在糾結和争論那位MING的性别問題,(雖導演也确實安排了一些暗線在此)并針對此發表了不友好的評價。
但這些都沒有那麼重要,不該過度結合當下說影片蹭這蹭那,不該帶着先入為主的期許和審視的目光進入光影的美好。
是這個略顯嘈雜的信息時代使我們自身變得敏感了,而不是電影。
四、我的陳正道記憶
最後再來說說導演陳正道吧,上一次去影院看陳導的影片還是6年半前陪初戀看的《重返20歲》。
...
當時還是在大光明現場買的票(一張票要100,比今天的《盛夏未來》貴一倍多555),為了陪她看喜歡的鹿晗也是拼了哈哈哈哈哈哈。
巧的是這兩部都是陳導的青春題材,陰差陽錯下完美避開了他所有包括催眠大師在内的懸疑片。
随着《盛夏未來》片尾《Moments》不斷響起,看着我的子楓(要點臉行麼)被親吻,思緒竟回到了6年半前的大光明:當時伴着片尾鹿晗那首《我們的明天》,我告别了自己的初吻!把初吻留在了電影院!!我想這會不會是為日後我愛上電影而埋下的一顆種子呢?~
如今,那顆種子已生根發芽,而陳導也用《盛夏未來》證明了自己在青春片方面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
“我最讨厭青春片了。”
可誰沒有青春呢?
誰不想訴說最好的青春呢?
陳導做到了,做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