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至今我最喜歡的電影沒有之一,看了很多遍都沒有下筆寫下一篇影評,今天我将會從四個角度來談一談我對于這部電影的感受,僅代表個人看法與大家交流。

對比:

整個電影的對比感很強烈,在戰争的大背景下,全片前半部分描述德國,後半部分描述法國,在對比的過程中體現着相同,戰争下同樣的仇恨痛苦以及悲傷,抑或是為了減少痛苦對雙方的推卸。用對比的手法表現着相同,給予我的感覺很強烈。

安娜在法國衆人合唱馬賽進行曲和阿德裡安在德國聽到的合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當安娜來到巴黎,感受同樣與阿德裡安感受的東西,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那一份無奈,在戰争下的對與錯,沒有那麼絕對了。

色彩:

有沒有人也注意到了開頭是唯一一個彩色與黑白共存的畫面,整個城市被黑色籠罩,主人公阿德裡安象征着那一抹彩色去到陌生的城市企圖用真相來寬慰這家人受傷的心靈,但也為之後埋下了伏筆,這一抹彩色是虛幻的,不真實的,美好的,于是正片開始之後的黑白與彩色的對比才更為諷刺和強烈。當彩色出現的時候是虛幻的,不真實的謊言,當黑白出現的時候是真實,是痛苦。真實與謊言的交織使得這中間的界限沒有那麼清晰了。

真實與謊言:

安娜問神父應不應該坦白,神父說真相能帶來什麼?隻有淚水和更多的痛苦。當從阿德裡安開始的謊言轉移到安娜身上的時候,安娜也從這沉重的謊言中接受并原諒了自己。謊言也許比真相更有力量,真相是生硬的,謊言是靈動的,身處謊言更明白真相多麼痛苦。嗯,是吧,謊言不會蒙蔽一些東西,反而能讓你看清一些東西。

安娜在法國見到阿德裡安說“他們原諒你了” ,因為弗蘭茲父母并不知道真相,顯而易見,這是一句謊言。但後面問到安娜原諒了嗎,安娜說“我也是” 。我認為這是一句真話 ,安娜接受并原諒阿德裡安。

最後分别的一吻或許是阿德裡安能給的最真實的回應。自此分别,阿德裡安又将籠罩在欺騙自己的謊言中度日。

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安娜跟神父的對話中,最後為什麼神父會問安娜對那個法國人是什麼感覺,我想也許神父窺探到了謊言最深層的一部分,即撒謊雖然為了讓弗蘭茲的父母不再痛苦,而更有一部分則是安娜為了阿德裡安内心的解脫而撒謊,并延續了這個謊言,這一句“我不知道”則反映,安娜埋藏于心的那一份自己無法接受的情愫 。

安娜為了尋找阿德裡安對舅母而撒謊的“我們是朋友” 更深層的是為了隐藏自己内心的情感,不讓别人看穿,阿德裡安為了坦白撒謊的“我們是朋友”是對于真相的懦弱,兩個人經曆的同樣的經曆 ,但理由早已不再相同。

法妮和阿德裡安母親見到安娜的時候從眼神已經知道了兩人暗藏深處的情愫,法妮拿衣服給安娜的時候說“我們所愛之人都不能被替代” ,三人合奏時,法妮唱到“我的愛情消失了”黯然的神色還有安娜離席阿德裡安母親所說的“來搶我們的阿德裡安”都能體現。

阿德裡安對于坦白真相的懦弱,不僅僅在于述說他殺了弗蘭茲這件事,對于感情也是這樣的,對于母親也是(從母親對他的行為和稱呼上可見)。他愛安娜,但他不能辜負法妮,不能忤逆母親 ,于是他推開了安娜,不願意直視自己的情感。阿德裡安一生都在為别人而活,而安娜,追尋自己的旅程也戛然而止。

結尾:

很少看到有人講這個,剛開始我也很費解,很多朋友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一樣,有些覺得安娜沒有走出來,有些覺得她放下了。在這裡我講一講我的感受。

一直覺得最後跟安娜一起看畫的人很像阿德裡安與弗蘭茲的結合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當她回複這個人這幅“自殺者”讓她有活下去的念頭時,我想是在對死去的弗蘭茲和逝去的愛情阿德裡安說再見,并最終以彩色結束。我甯願相信這是一個向上的結局,她終于放下了,全片這幅油畫出現了很多次,都是彌漫着死亡和難以言喻的悲傷,而最後這幅畫則是對于他們三個人的情感痛苦過往的放手,殺掉過去的自己,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