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封神2,覺得整體還不錯,比之前看過的幾個評論所描述的要好得多,特效并不弱于第一部,劇情沖突其實還更激烈了,本應該也有7.2分左右的評分,但如今卻隻有6.0,估計就連導演自己都還沒想明白為啥分會這麼低,而之前看的幾個最熱影評中所說的原因,其實也都沒說到點子兒上。

下面,筆者說下這個片子的幾處真正的不足:

1.醜化了聞仲

筆者對這兩部封神最欣賞的,就是妲己不再是奉女娲之命才來蠱惑纣王,而是一個對纣王有報恩之心、有男女之情的妖狐,它對纣王的犧牲付出和情感都令人感動。比起封神榜原著裡的那個工具人,這個活生生的形象要強得太多。

然而,這個改編的亮點,被第二部裡對聞仲形象的魔改中和殆盡。

大家對封神榜都很熟悉,裡面的太師聞仲,雖然愚忠于大商(這是可以理解地),卻是一個正面的形象。他多年領兵在外征伐,為國奉獻半生,為人又端方自守,深得麾下将士愛戴,正是那種讓人佩服、有好感的統帥形象。

可到了封神2裡,聞太師卻成了一個人渣。他與鄧婵玉對話時,強詞奪理,胡攪蠻纏,如同一個地痞;在姬發投降後,仍然要屠盡西岐,顯得毫無人性;等到鄧婵玉拿回封神榜後,他又當場毀諾,不肯停戰,如同一個毫無誠信的賴皮。總而言之,又壞又猥瑣,咋能這樣黑老聞呦。

2.醜化了截教

在《封神演義》裡,截教雖然是失敗者,但大多數讀者卻對其報以同情、贊賞的态度。原因有三:

其一,截教從通天教主,到趙公明、三霄等弟子,多是性情中人,行事磊落;收徒弟也是有教無類,不像闡教那麼狹隘,因此讓人不自覺地欣賞;反觀闡教,盡是一群虛僞之徒,明明是想要打壓截教,卻還假惺惺地說啥按天意行事,隻誅殺封神榜上之人,可榜上卻大多是截教中人。

其二,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不是通天教主的對手,就不要臉地二打一,欺負這個小師弟,這讓很多讀者都看不過眼。

其三,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還經常以大欺小,親自動手滅殺三宵之類的截教二代弟子,簡直不知廉恥,看書時就非常反感。

特别是這些被打着“上榜者就是天意決定該死”旗号滅殺的截教弟子們,大多也确實并沒有做過什麼壞事。隻不過是在定封神榜名單時,被大佬們拍腦門放上去,也并未考慮人品好壞,全看利益交換和個人心意,期間蘊涵着巨大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因此在讀者心中,這些修道有成的截教仙人們,其實形象并不差,在心底也并不将其視為反派,甚至會欣賞、喜歡這些角色,對于這些無辜的人莫名其妙被耍陰謀弄到榜上,再被闡教殺死反倒心懷不滿,報以同情。

然而到了封神2裡,導演卻對截教大肆醜化。元始天尊和十二金仙就個個仙風道骨、悲憫慈和,通天教主卻又醜又猥瑣,長和伏地魔一樣,讓人難以直視。而在原著裡一身仙氣,為人善良謙和的三霄,也和女巫一樣,騎個東西在天上亂飛,還不停磔磔怪笑,這黑的也太過分了吧。

3.刻闆的正邪分界

對原著進行改編不是不可以,像把妲己從工具人改編成有情感的人就挺好。可在封神2中,導演卻強行給闡教、截教,以及商、周賦予了過于鮮明的正邪特征,這點未免令人反感。

在數十年前,國内的作品大多走這種正、邪兩極分化的路子,正方高大全,周身沒有一個缺點;反派從形象、人品到能力全是垃圾,平生一件人事兒不幹。這些與生活常識不符的設定導緻人塑刻闆僵硬,且嚴重失真。在近些年的作品中,這種極端的人設開始漸漸消失,人塑開始貼近真實,争鬥的兩方也往往是因為立場而發生沖突,并無絕對的對錯,那種強行把人分成正邪兩派的傻比設定已幾不可見。

而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封神2的導演居然倒退曆史,把過去的糟粕沉渣又翻起來,奉為圭臬。如此倒行逆施,又豈能不讓大家反感呢?

比如申公豹,好歹也是個仙人,卻被拍成了一個神經病,長得醜也就算了,還每天神經兮兮地;而闡教的楊戬就白淨帥氣,救死扶傷、哪吒也是清爽可愛的孩童。

其實哪怕是在封神原著中,正邪之分都并不明顯。比如女娲就因為纣王看了她的畫像後,吟了幾句贊賞的詩,就懷恨在心。你說你心眼小報複纣王也就罷了,卻讓狐妖蠱惑纣王,害死那麼多無辜百姓和忠臣,更導緻國家動蕩,天下由治轉亂,百姓在戰火中流離失所,讓全天下的無辜百姓為自己的小心眼和任性買單,一看就是個賤貨,并不具備啥正義性。導演烏爾善的思維,簡直比幾百年前的古人還要刻闆呆滞了。

4.沒有拍出大家期望看到的東西

觀衆大多都是看過封神演義小說或者電視劇的人,誰都明白,在這場戰争中,俗世的士兵和将領,并非決定性的力量,闡教和截教的仙人鬥法,才是勝負的關鍵。而大家所期望看到的,也是兩教仙人各逞神通,上演一場精彩紛呈的仙人大戰,可導演呈現出來的,卻并非如此。

個中原因,又可分為愚蠢迂腐和客觀難度兩則。

迂腐愚蠢之處在于,導演拘泥于“主人公”、“主演”這樣的概念,認為第一部裡姬發是正方主演,第二部裡就硬要讓他繼續當主演,這其實是大錯特錯了。在小說裡,姬發不過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公子王孫,在第一部裡都不該充當重要角色,隻不過第一部不涉及仙家大戰,所以他的存在還不算太過突兀。可到了商周大戰這樣的背景下,還硬捧他作為戰争主力,就太扯了。而事實上,讓一介凡人充當作戰核心,也确實讓整部電影的力量體系産生了崩塌程度的扭曲。

楊戬、哪吒這種仙人不上陣,躲在後方救小孩和老太太,讓凡人姬發去充當決定性的力量,刺殺聞仲,簡直是搞笑。而雷震子自己不去進攻,非要靠個姬發,背上他去,姬發有啥特别的啊,捅一個坐着不能動的人,誰幹不了?于是便出現衆仙人倒地不起,靠兩個凡人打BOSS,而BOSS坐着不能動,身邊也無一人防護的奇葩劇情。

還莫名其妙地搞了個原著中的小人物鄧婵玉當主帥,看到她挂帥出征時我就已經預測到,舊演義小說裡用濫了的女将(如穆桂英、樊梨花)戀愛腦,為了男人臨陣投敵的劇情會出現,後面果然不出我所料,俗不俗啊?

如果導演能夠掙脫這些迂腐的東西,第二部不用姬發充當貫穿全篇的決定性力量,甚至哪怕是安排三分之一的時間,讓他作為一個戰鬥力強的将領,和鄧婵玉大戰,當成前菜,都還是可以地。但主要的争鬥,則必須由仙人充當。然而,由于導演不會、不敢拍仙人大戰,所以并沒有這樣做,這便決定了本片的格局和水準。

客觀來說,仙人大戰确實不好拍。因為封神演義的劇情,不是兩派混戰一場,而是一個一個強者陸續出場,這就注定了隻能拍電視劇,拍不了電影。硬要拍的話,就隻能舍棄掉大部分仙人,大改劇情,把重要的兩教高人集中起來,拍幾場大戰,比如十絕陣、誅仙陣啥的,讓衆仙混戰幾場。但這樣一是劇本想寫好很難,二是拍起來難度更大,也費錢。

所以導演就選擇了投機取巧,把一部本應恢弘大氣的封神大戰,演繹成了一對男女的戰場戀情。

當然,瑕不掩瑜,雖然問題不少,但封神2還是有很多亮點的(比如魔家四将的出手場景、鄧婵玉的演技),整體的特效水平也還可以,7.2分應該有,6分低了。人們之所以打低分,一方面是因為第一部看後期望比較高,第二部未能達到預期,也沒有看到想看的兩派仙人各逞手段,精彩大戰,因此心中不爽。其實平心而論,導演的執導能力并沒有下降,第一部之所以沒有出現明顯拉跨,不過是因為不需要拍仙人間的大戰,難度較小罷了。從始至終,他都沒有拍好一場規模宏大的仙人大戰的資金和能力。像指環王那種大場面的電影,本來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極少見的神作。

客觀而言,這片子也就三星半水平。但在唐探、誤殺3這種投機取巧、拍攝難度又小的電影充斥國内影壇的如今,我們應該對流浪地球、封神這樣拍攝難度較高的大場面作品給予更多的寬容和鼓勵。畢竟,如果連這樣的努力都沒人再做,導演們全去拍熱辣滾燙、西虹市首富這樣的作品,中國的電影行業就永無出頭之日了。

因此,我還是給封神2打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