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部預告片剛出的時候我很興奮,我以為終于有一部電影可以打破漫威主流的超級英雄電影程式,呈現出一部有趣的反英雄群像電影,再加上當時發布的電影原聲,我是更加期待這部電影。結果,打臉打得好嚴重,看完電影和我滿臉懵逼,思考我究竟看了啥。第一部的問題太多,首先是糟糕的故事線,虎頭蛇尾亂七八糟i,剪輯更是胡拼亂湊,整體觀感仿佛由流行音樂堆砌的超長MV,角色毫無發展弧度,極其扁平,電影都放了一半了還在加入新角色。總而言之,就是浪費了很好的素材和瑪格特羅比塑造的哈莉奎恩。

緊接着一系列事件發生,整個DCEU動蕩不斷,而MCU那邊迪士尼把滾導開除,而華納伸了橄榄枝。有着《銀河護衛隊》的成功,滾導塑造群像電影的能力可是有目共睹,接着第一隻預告出來,我決定再相信DCEU一次。

英國上映得很早,所以我果斷買了BFI IMAX的電影票,花了十七鎊去觀影,整個觀感特别好,比《黑寡婦》值多了。接下來我具體闡述一下為什麼第二部不僅比第一部強太多,而自身也是個優秀的電影。

R級Cult片血漿滿天飛

一群罪犯集結的電影被限制在PG13的評級就是荒謬,這也是第一部電影的失敗之處,《死侍》的成功已經确定了R級超英電影是可行的,但是華納還是打算打安全牌結果搞得不倫不類。滾導不愧是cult片出來的,整部電影血漿一點也不剩,各種花式死法,最有趣的是即使在主角團你也不知道誰會突然領盒飯,整場電影我都在糾結誰會下一個死。這才是真正的《自殺小隊》,本身就是罪犯集結自然百無禁忌,沒有評級的限制,才能真正體現出這群反英雄的殘暴,并且貢獻了不少笑點。

打破男性凝視

第一部很大的一個槽點便是對哈莉奎恩的刻畫,瑪格特羅比在事後采訪也提出了她的不适,鏡頭不停地聚焦在她的身體上,比起自殺小隊的成員她更像是一個漂亮的花瓶。自Laura Malvey提出男性凝視這個詞以來,好萊塢并沒有反省對女性角色的塑造,她們是客體,被凝視的對象,呈現出Mulvey所說的“to-be-looked-at-ness”。而《猛禽小隊》裡由女性主導,抛開了男性凝視下的女性刻畫,結果被各種男性影評博主抨擊。不提《猛禽小隊》的優缺點,就看《自殺小隊2》裡對哈莉的塑造,她依舊是美麗的,一襲紅裙是全片最絢麗的色彩,但鏡頭不再集中在她的胸部和屁股上,而是她健壯的背部肌肉。第一部裡,哈莉是遇難淑女(damsel in distress),等待着小醜的救援,而在這一部,哈莉自己主動越獄,并且扯破長裙作為武器,她被賦予了自主權(agency),不再是被動的角色。最有趣的是,算是承接《猛禽小隊》的劇情,哈莉在一槍打死篡黨首領後,表示自己不再戀愛腦,如果遇到感情中的flag會主動切斷關系。

親情友情的正确塑造方式

第一部裡死射的背景故事是與女兒的聯系,略微爛俗,在這一部,當我看見血腥運動在監獄裡跟女兒見面,我瞬間警惕起來擔心狗血的情感雞湯,結果父女倆開始花式Fuck you,比誰音量更大,我頓時覺得幾分欣喜。其實整個故事線的主旨的愛,首先是對孩子的關愛。哈莉因為篡黨首領要迫害孩子一槍打死了他,沃勒的手下因為她以血腥運動的孩子要挾而對她反感。電影也呈現了不同的親密關系,血腥運動和他的女兒之間對互相失望,捕鼠者父親對女兒的關愛,圓點人跟母親之間詭異的關系和俄狄浦斯清潔,鲨魚王和捕鼠人、瑞克和哈莉之間的友誼,整部電影都有理有據,這讓在Boss戰時所有人決定參戰的理由更加合理,而不是像第一部剛剛見面的幾個人開始喊family,而最終戰勝boss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于愛。

最後

還有一些亮點我補充一下,首先這部電影真的很搞笑,整個電影院裡笑聲此起彼伏。以及主要角色塑造得很不錯,血腥運動的戰鬥力和他怕老鼠的設定讓這個角色更加鮮活。捕鼠人和父親的故事橫穿了整部電影,當我看到Taika Waititi的臉的時候差點把我走私進電影院的奶茶噴出來。Rick Flag真的是全員惡人裡唯一好人,可惜好人不長命。圓點人那偏執一心想要創造出超級英雄的科學家母親提供了不少笑點。鲨魚王在實驗基地的水族館裡逗食人魚玩耍格外可愛。和平使者真的應驗了他的那句話:“我追求和平,無論以任何手段。”哈莉依舊是電影的亮點。作為一部爆米花電影,我認為值得五星,因為電影的節奏非常好基本上沒有尿點,劇情連貫兩小時都不覺得冗長,鑒于滾導漫威DC兩開花,有才華的人真的是在哪都吃香,沒有諷刺某些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