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男孩最後問心理評估師是否可以再問一個問題時,
我腦子裡一閃而過的一句話和台詞完美匹配。


來看劇評,
沒想到這劇會有這麼多的深度思考,
說實話,看得有點頭疼腦僵。


我覺得整劇隻需要抓住兩個核心就可以:
1️⃣當你看到第三集男孩要問心理評估師最後一個問題那裡時,如果你能大概反應出他要問什麼,那麼這劇你至少就已看懂一半了。

...

2️⃣當你理解第四集“我們怎麼會有這麼乖的女兒”“就像我們怎麼會有傑米”這句對白時,那麼整劇的精華基本就算是全掌握了。

...

如果從追逐事件和探索人之本性的台詞角度上來說,
感覺還是蠻深刻的。


尤其是第三集,
觀感有點出乎意料的小震撼,
似乎在看過日劇《緊審》系列之後,
再沒看到過集一集之如此密集火力深挖人性心理的台詞設計。


第三集是揭示案件本相的點睛之集。
心理咨詢師最後自己從緩神到痛哭,
應該說基本糅合了這裡面所有劇評給出的心理狀态,
體現的是一種男與女、愛與恨、生與死在經曆一場對決後複雜而慘烈的心情。


而第四集則是全劇的點睛之集。
從劇情的設定,到那段夫妻之間的對話,
最後給出的,實際上是沒有答案的答案。
也就是說,
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是誰錯了?怎麼辦?
這些困擾天下所有父母的問題,
其實并沒有唯一答案。

所有精髓最終全被精煉在了夫妻倆的對話裡:
有黑也會有白,凡事不會無死角,
在接受現實的同時,
隻有家人的愛和和諧、相互扶持…
這才是幸福和解決一切問題的本源。

大家覺得表演很不易,
我覺得其實台詞的設計才是最難的。
全局唯一有點出戲的,
就是 13 歲的思維行為和語言表達顯得有些太“天賦異禀”和成人化,
或者說,
後兩集與其剛被抓的前兩集之間的狀态反差有些過大~
其實這方面可以忽略不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