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看過很多歌舞片,這算是第一次認真品味。總是覺得歌舞對我來說有點接受無能,因為太unrealistic了,我之前也說過,不喜歡太夢幻的,簡直像真空世界,讓人頭暈目眩,猶如喪失思維的毒蘑菇中毒狀态。

但是這部電影确實确實很棒,它是極緻的浪漫,極緻的抒情。

作為一個歌舞片,當我提起La La land,我第一時間想起的竟然不是歌曲,而是角色的情感。

開始兩個主角相遇得“很西方模式”,愛得很快也很深,所以我也隻是看着,還并不覺得被觸動、被拉入。但是男女主餐桌前的那場不算争吵的争吵确實給了我第一次波動。Mia坐在桌上吃東西(她演技很自然),Seb則溫柔地說着未來的計劃,不知不覺兩人就開始質問和急促回答。女人睜着波斯貓一般大而深邃的眼睛看着男人,男人卻低垂着眼睛卡殼着“作抵抗”,語速越來越快,分歧像燭光一樣跳躍,終于,于情侶而言不合時宜的語句被不假思索地投出,是閃爍着不知望向何處的眼睛,是僵硬怎麼也控制不住的嘴角,兩個虛弱的角色,一對脆弱的男女,為童話添加了“人”的屬性。

我一直覺得,眼淚是有附魔功能的,它讓一切不真誠變得真誠,讓淺薄的愛變得深厚,是投降的白旗,在風裡被吹打、擊落,又耀眼。

淚是痛的來源,卻也将治愈一切。

不管怎樣,這場戲讓我愛上這部電影。

電影的歌曲都是一流的,而且制作團隊充分知道如何在恰當的時機插入音樂,“銀瓶乍破水漿迸”,是能夠把握,在一個水瓶破了良久之後的某個時刻,打破另一個水瓶。不禁讓人覺得激蕩,覺得柔順,在音樂的浪波裡沉浮。(所以我和朋友基本上不在進入音樂的時候談論,太冒昧了)

這部電影的畫面不用說,肉眼可見的用心和有審美,光影的錯落映襯着人的肌膚,仿佛會呼吸一樣,向每個觀看着的觀衆吐出一口柔媚的氣。Mia和Seb在多少個綠色、紅色、白色的燈光下美得驚人啊,人此時就是導演渾然天成的一幅畫。

而且導演很喜歡用人群襯托主角,畫面聚焦人群中主角,那種“萬人俱往,我獨返”的獨特性和堅毅性,好像是:與天下為敵,而天下皆淪為我背景。太酷了,有點子聯想到我們國家的俠客文化。

特别巧的一點是,和朋友連麥看的時候,我的進度條一直沒變,停在開始十多分鐘的樣子,所以我一直不知道我看到哪兒了,當影片結束出現一個end字幕的時候,我還不覺明厲,以為這隻是轉場的一個小設計(之前前段就有一個鏡頭我和朋友說很像一些影片結束的形式,這算不算某種意義上的狼來了?)

最重要的是,我迫切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那男女主多年後物是人非重遇啊!啊啊啊啊,而且我看的時候還掉了幾滴淚,他們愛得不膚淺不突然,他們相伴走過很多無聲的歲月,我陪你走過籍籍無名大抵如此了。

女主在鋼琴聲裡,仿佛陷入走馬燈,畫面都是和男主一起的日子,相愛得那樣明顯。可如今身邊的丈夫是另一個面孔,深愛的人在台上,那是千山萬水的近和近在咫尺的遠啊。

“在一曲裡我已想完和你的一生,原來無疾而終才是我們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