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看到七七在紀念楊德昌先生的小短文中,提到《一一》這部電影囊括了人的一生,遂生起了興趣,瞬時想到了《燦爛人生》,但台灣和意大利的風格完全不同。導演用非常細膩平淡的叙事來講述少年、青年、中年的不同人生支線,我很喜歡其中幾個橋段

...

1.婆婆病重一睡不醒,家裡的每個人每天都會來跟婆婆講話,洋洋沒說是因為他認為婆婆什麼都知道,婷婷常常會說自己的心事,而NJ和敏敏有些無話可說,敏敏突然有天爆哭說才發現自己每一天都一樣,感覺白活了。這一段比較觸動我,我在想,我們每一天都不會比今天更年輕了,日子有時候就像小波在《黃金時代》中說的那樣,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奢望會一天天消失,中年人的空洞和少年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摯童真形成鮮明對比,但我希望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能多多少少煲有洋洋的視角。
2.婷婷跟莉莉的男友在一起,是少女期的懵懂和嘗試,那種被愛的綻放是年輕時的渴望卻不是愛,她後來拉胖子去開房,胖子落荒而逃,和她父親與初戀女友的經曆如出一轍,可能人生就是如此吧,兜兜轉轉又回到一,就是這樣循環往複,還有就是人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有些人就是用來懷念的,不斷的離别才是人生常态,那些遺憾,求而不得有時候會像美麗的泡沫,但是如果去觸碰就會碎~
3.洋洋對爸爸說:“爸比,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麼知道你在看什麼呢?我們是不是隻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後來,他真的去拍了每個人的後腦勺,因為别人看不到所以他拍出來給别人看,這就是導演視角吧,也應證了影片的那句台詞“電影發明以後 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感謝電影的發明,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和日常忽略的部分
影片以喜事開頭,喪事結尾,生生死死萬法歸一,人生不過爾爾,你要如何度過這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