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分鐘的電影不是很長,正與電影名所描繪的,與瑪格麗特度過的下午,這部電影也陪我度過了傍晚那一段悠閑且靜谧的時光。
電影的色調我非常喜歡,整體仿佛一個童話故事,明亮而歡快,像一幅油畫棒畫。情節也不是很繞,小鎮中年男基曼與95歲的瑪格麗特因為數鴿子而相識,漸漸發展出友誼,他們一起共度午後時光,瑪格麗特給基曼讀書,基曼也在電影最後将無人照顧的瑪格麗特接到了自己家照顧。
瑪格麗特與基曼初時,瑪格麗特給基曼讀了加缪的《局外人》,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曾經拜讀過。《局外人》開頭描寫了老鼠接二連三的死亡,這段文字我本快遺忘,但随着瑪格麗特那富有節奏的朗讀,我仿佛是做到了基曼的身邊一同傾聽,那段文字描寫的畫面又鮮活了起來。我算不上一個愛讀書的人,讀過的書也不是很多,但是在電影開頭,瑪格麗特說出書名後,我感到了興奮,有一種穿透了電影第四面牆的感覺與瑪格麗特相望的感覺。
給鴿子命名我覺得非常可愛,正如基曼這個可愛的人一樣。喜歡在小鎮英雄紀念碑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當被告知上面出現的名字都是已經死去的人時,也是不屑一顧的态度。喜歡自顧自的做木雕,喜歡種菜,喜歡說一些笨笨的好笑的話。但他其實也是一個缺愛的人,正如電影開頭瑪格麗特向他解釋自己名字為什麼有兩個T,瑪格麗特說人都是“愛情的結晶”,而基曼卻說“也有些人的出生是意外”。伴随着插叙的叙述手法,基曼的過去與現在交織,我看到了一個從小就缺愛而孤獨的孩子。不知道親生父親是誰,從小因為長得胖被羞辱,患有閱讀障礙,不會表達,每次想去安慰人卻總是說出一些莫名奇妙的話。
基曼給我的感覺有點像加缪《局外人》裡的默爾索,因為偶然的原因而存活與荒誕的世間,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不在乎紀念碑上刻自己的名字不吉利,簡單而固執的生活。但他與默爾索不同之處在于,他沒有那麼冷漠。雖然與母親磕磕絆絆的吵了大半輩子,卻還是在成年後住在裡母親房子不遠的房車裡,時刻關心母親的生活,雖然關系的方式不是那麼溫柔。母親去世的片段可以說是全電影最冷色調的片段,他看見大晚上母親家的燈全亮着而發脾氣,沖上樓卻發現母親坐在沙發上已去世。他的動作突然變得很慢,顫顫巍巍的用手将母親的雙眼合上,随後靠着母親的額頭哭泣。“我們尋找、期盼、等待,當母愛降臨,生命在黎明時分,許下一個永遠無法兌現的承諾。此後,再有其他女人伸出雙手,把你緊抱進懷裡,這隻不過是安慰而已。我們總會回到母親的墳前,像條被遺棄的狗一樣哀嚎”
雖然基曼的童年時不幸的,但他有一個愛他的女友,還有瑪格麗特。因為瑪格麗特,基曼開始讀書,開始看世界有了新的變化。對于這個變化,基曼一開始是無法适應的。瑪格麗塔把字典送給基曼後,基曼卻不會好好的用字典。他覺得自己在沒看字典前世界是簡單的,一個事物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它就是什麼樣子。但查完字典後,字條背後包含的一大堆意義讓他眩暈,他無法在簡單的感知世界。這個是很有意思的一點,和讀書是一個樣子的。我真正開始閱讀是在成年之後,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我的感覺也如基曼一樣。通過閱讀我了解到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思想觀念,前期我是不适的,因為這些書改變了一部分的我,我看待事物的感覺跟之前不一樣了,我無法在簡單的去認識事物,我開始思考事物背後的邏輯與事實,真如王爾德所說過的“真相很少純粹,也絕不簡單”。這種思考模式的轉變我一開始是害怕的,所以我在看這個基曼在歸還瑪格麗特字典的這一片段,是非常有感覺的。
瑪格麗特是個非常可愛的老太太,帶着花朵珍珠耳釘,穿着粉紅的裙子,畫着可愛的妝,還有那隻酒紅色的可愛包包。每次她的出場當讓我的心變得暖暖的。她用她溫柔且有禮貌的話語和書籍慢慢的治愈了基曼的心。而基曼作為一個優秀的傾聽着,用細膩的感受能力去感受瑪格麗特的朗讀,也溫暖了這個孤獨的老太太。
我一直認為閱讀是對抗時代荒謬的方法,瑪格麗特與基曼的關系并不僅僅是友誼那麼簡單,愛的故事裡并不隻有愛情,沒有一句“我愛你”卻依舊可以相親相愛。
這不是一場平凡的相遇,除了愛與溫情。沒有其他的形容詞,她以花為名。依書而生。在纏繞的形容詞中,在莺飛草長的動詞中,有些人以剛掙脫,她卻以柔勝出,穿透我身,直至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