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前說點題外話,這篇影評是吾友十六寫的,2023年元旦節我貼在了我的公衆号上,因為是别人的作品,就沒有發豆瓣。現在發出來,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樸贊郁的新作 《無可奈何》正在上映中,兩部片子相隔時間不長,難免做個對比。

從主創來說,這兩部電影相差不大。 導演是同一個導演,《分手的決心》編劇鄭瑞景,樸贊郁的禦用編劇,兩人合作的作品除了2022年 的《分手的決心》,還有2016年的 《小姐》、2009年的《蝙蝠》、2006年的《機器人之戀》、2005年的《親切的金子》。樸贊郁登上國際影壇的作品,幾乎都出自鄭瑞景手筆。
但如果說鄭瑞景的文筆有多好多好,多會講故事、設懸念、立意圖,倒也未必。沒有樸贊郁的構想,鄭瑞景自己寫的劇本就豁得來沒邊。2022年的電視劇《小小姐們》借《小婦人》搭框架,寫出來個四不像。我看完後寫了短評:
《小小姐們》到目前為止十集,是《小婦人》(馬其家三姐妹對應吳家三姐妹)+《蘭花竊賊/改編劇本》(幽靈蘭花+反轉再反轉再次反轉)+《小姐》(富家千金和窮女孩、變态的家庭、一個女孩被囚禁、兩女孩自導自演逃出搭船去日本)+《鱿魚遊戲》。這部劇就是像網文一樣的融梗大全。
至于剛播完的《暴風圈》,三萬多人裡中有58.8%的人打了1星,被罵到隻有4.2分純屬活該,感覺這才是她的真實實力。都不說台詞敏感問題,隻講故事的結構和走向,也是爛片的标準。看完後我寫了劇評:
《暴風圈》真是爛得稀奇古怪又俗濫老套。開始是懸疑片(總統候選人在教堂被暗殺,誰幹的),接下來是宅鬥片(死老公财産贈發妻,三代婆媳互撕逼。外室嬌兒登堂入室,正宮娘娘掃地出門),升級為政治片(北有艦來美有核,半島束手恨無策。大連香港一鍋黑,老中為什麼好戰争),和戰争片(一整排物資卡車跨過鴨綠江,兩個集團軍邊境集結),畫風一轉是愛情片(脫北保镖死命護主,核戰警報一晌貪歡,今朝有酒今朝且醉,竊聽生疑苦命鴛鴦),接下來是諜戰片(如父恩師布棋局,早亡父親是卧底,婆婆小三皆間諜,南美财産值兆億),末了是動作片(保镖電梯巧脫困,恩師磨斷塑料繩,引蛇出洞身犯險,早教輕舟蛟龍遁,血染西海何足論)。
甚至劇中有些敏感台詞引發外界置疑時她的回應,很難不讓人懷疑她智商有問題。

太好笑了,虛構一個和中國同名的國家叫中國,中國駐韓大使張口是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虛構的人格局很大,被劇中虛構的 “中國” 冒犯到的現實中的中國人氣量小。這不是霸淩是什麼? 感覺韓國人不霸淩就不會做人做事了,霸淩已經成為他們血液的一部分,早就意識不到什麼是霸淩了。
鄭瑞景坦言因自己創作的台詞使主演全智賢受到波及,感到“内疚且沉重”。她表示,這句台詞确由自己所寫,但劇集本身是建立在“完全虛構”的世界觀之上,和現實國際格局無直接對應:“如果可以,我真希望能為劇中所有國家起一個虛構的名字。”她強調,《暴風圈》的設定更像是一部帶有科幻性質的政治驚悚劇,“并非針對任何現實國家”。
知道,知道,知道他韓的編劇愛虛構,就像虛構唐太宗被楊萬春射瞎一隻眼睛大敗而歸并且割讓大半個江山一樣。隻要掮出虛構的幌子,就可以掩飾一切的惡意。鄭編在我這裡,可以擡走了。
鄭瑞景編劇、樸贊郁導演的《小姐》,我也寫過影評,但評價不高。雖然是這個片子,讓我認識并喜愛上了金泰梨。我不是樸贊郁的粉絲,便是《小姐》這個片子讓我觀感不好,而原片《指匠情挑》又太優秀:
《無可奈何》的編劇是李京美,編劇兼導演,她編劇并導演的電影有《沒有秘密》,這部電影的編劇有四個,除她之外,還有鄭瑞景和樸贊郁。看,都是一個圈子裡的老熟人。我為這部電影寫過影評:
影評中間有一段,幾乎和對《暴風圈》的影評一模一樣:
《沒有秘密》是一部家庭倫理懸疑驚悚片,但在一開始,會以為是政治片。金鐘燦背叛了服務了十六年的黨派和黨派頭目,和别的黨派大佬秘密會唔要另立新黨。半夜女兒失蹤,金妍紅報警警方敷衍,告訴丈夫丈夫隐瞞,逼得妍紅親自去查找真相,這時是懸疑片。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線索一條條被找出,這時是偵探片。在她尋找答案的過程中,被跟蹤被伏擊被打斷肋骨,這時是驚悚片。最後丈夫的秘密被妻子發現,妻子狂怒之下報複,就成了家庭倫理片。
——風格非常鄭瑞景。
李京美的編劇功力和作品數量應該是不如鄭瑞景,但《無可奈何》的演員陣容大過《分手的決心》。《無可奈何》的第一主角是李炳憲,所有的故事和鏡頭都圍繞他展開,餘下的幾人分攤他剩下的部分,妻子孫藝珍、對手樸熙順、對手李星民和妻子廉惠蘭。這裡所有的演員,全都是影帝影後、視帝視後、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
李炳憲,兩個青龍獎四個百想大賞三個大鐘獎;孫藝珍,一個青龍獎兩個百想大賞兩個大鐘獎;樸熙順,青龍獎最佳男配角;李星民,百想大賞最佳男主角;廉惠蘭,百想大賞最佳女配角。含金量如此之高的配置,可以說是韓國影視圈裡的頂配。
《分手的決心》演員配置也不差,第一主角是湯唯,她在亞洲的影響力自不必說,在韓國憑《晚秋》裡的安娜拿了2011年的近十個女主角獎; 第二主角樸海日,在2011年就拿了大鐘獎最佳男演員,女配李貞賢同樣是青龍獎影後。
兩部電影上映時間相差不過三年,編劇導演是同一撥人,演員配置咖位也相似,所差的不過是人數。所以放在一起比較有什麼問題?9月29号,《無可奈何》上映5天,觀影人次超過100萬名,主創拍照認證:

10月6号,《無可奈何》在上映13天後觀影人次超過200萬名,發行公司CJ官博發了認證視頻:

新聞報導同時出街:

我看了之後驚訝《分心》在韓國的票房居然不高。依它在國際上的聲譽, 讓樸贊郁在戛納拿了最佳導演獎,在韓國國内男女主角都拿了最佳演員,在中國也有非常高的談論度,B站上拉片分析的視頻有幾十個,這樣一部電影,韓國人居然不領情。他們哪裡不滿意啊,故事蠻好看的,畢竟戛納都蓋章了。湯唯他們不是也蠻喜歡的嗎。于是在微博上發了一條:

就是這麼簡單的陳述,卻引來了莫明其妙的攻擊:

又去騷擾回複我的網友:

《小姐》為什麼要拉踩《蝙蝠》?《蝙蝠》是2009年4月的片子,新浪微博2009年8月28日才上線公測,沒有社交媒體公共空間怎麼讨論?《分心》上映時又為什麼要帶上 《小姐》?一個2022年的電影一個2016年的電影。更何況2016年《小姐》上映時在微博上讨論,是因為聽說這部韓國電影改編自英劇《指匠情挑》,這才有了興趣,不然樸贊郁是男是女面長面短誰會關心。
一句又一句的算總帳,究竟要和網民怎麼算總帳啊?看了讓人好生害怕。

我說韓國觀衆喜歡湯唯隻是嘴上喜歡,不肯真金白銀掏錢去電影院支持,此言論同樣針對孫藝珍和玄彬。孫藝珍所有票房沒過損益點的電影,都是粉絲不是真愛的原因。真愛就是《協商》宣傳的時候玄彬說的話,“這部電影有孫藝珍”,就足夠了。同樣的意思,我在《哈爾濱》的影評裡也寫過:
“玄彬的粉絲那麼多,評分依然掉到5.2分,可見粉絲多是沒什麼用的……韓國觀衆也不太認可,如果認,票房不會是491萬人次,而是941萬人次才對,搞到最後離損益點500萬人次尚差那麼一線的距離,韓國觀衆太不争氣了。”
我對留言的另一名網友說,我很喜歡分心,寫了那麼長的影評呢。
回複完了想起吾友十六的影評還沒發,趁這個機會,就貼上來。她的這篇寫得比我好,更客觀更理性,我是湯唯粉,她橫掃韓國影壇的 《晚秋》我同樣寫了長評。
以下是十六的正文:
與君相決絕
聞君有兩意,與君相決絕。
在宋瑞萊這裡,“有兩意”不是張海俊愛上了别人,而是他的愛已不再可得,“相決絕”不是一别兩寬各生歡喜,而是選擇死在你的身邊,斬釘截鐵地了斷。
《分手的決心》的影片結構有一種對稱的美感,前半是生機勃勃的鬥智求生,後半是隐忍缜密的決意求死,這一點在初刷看劇情的時候還不怎麼能感覺出來。到第二遍,看到片末閃回一身紅衣的宋瑞萊反反複複地聽海俊的囑咐“找個大海扔了吧”,含着淚意的眼神決絕地刺向屏幕之外,才令人頓悟原來後半段一開場,瑞萊一身紅衣被人扇巴掌打得毫無尊嚴,其實就已經開始了死的宣言。

一男一女的故事,一方強一方弱是好看不起來的,必須男強女強,棋逢對手才能有來有往。
從身份上說,瑞萊是女人、偷渡客、僑民、看護工、家暴受害人,除了是大美人,是各方各面都弱于張海俊的。張海俊,男人、刑警、最年輕的警監、頭腦好、體力超好的工作狂、有妻有子還有穩定性生活的人生赢家。如果瑞萊不是殺人兇手,這個男與女的對手力場是拉不起來的。她必須更聰明、更狡詐、更處心積慮才能占到他的上風。
強壓弱,男欺女,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已經看得太多,看到不要看。反過來弱勝強、女勝男,才能把觀衆的胃口吊起來,讓他們略微把同情放在強者的一邊,詫異于海俊一照面的色授魂與,隐隐擔憂他全無保留的付出,被瑞萊玩弄于股掌。這樣觀衆付出的情感才是均勻的、對稱的。喜歡美女的看到楚楚可憐但是腰背挺得筆直的蛇蠍美人,喜歡男人的看到一個操守無瑕但是隐隐克制春心卻幾乎忍不住要出軌的警察。
這樣展開的前半段影片,精彩得如同高手過招,電光火石之間讓人以為大局已定,張海俊按捺不住情思漏夜開車回釜山見心上人。誰知峰回路轉,在代替瑞萊陪伴星期一奶奶的時候,他從老人手機的行程記錄窺破了瑞萊的蹤迹和布局。
作為一個贊同“智者樂水”的男人,海俊隻是一葉障目,不是真傻。能用場景再現印證自己的猜測,看破她一路行來的各種心機,既是對瑞萊的頭腦和狡詐的一種側寫式的贊美,也是對他自己的一重強化:他确實是一個能和悍然殺夫的瑞萊勢均力敵的對手,一個有素質的警察。
海俊在瑞萊面前的那段剖白,痛訴自己是如何因為色迷心竅錯過了線索反而讓她有機會毀掉證據掐滅線索,仔細品味其實并不是弱化,而是對他自身操守的強化:隻有一個有自尊心的警察,才會無法忍受自己的失職。當然,一個自負聰明的男人,也必然不喜歡被女人玩弄——這裡他界定瑞萊一方的感情是“玩弄”,決定了劇情走向——因為他認定自己付出的是真,而另一方隻是玩弄,這個在他而言是無以為繼,必須忍痛斬情絲。
而瑞萊呢?她是真的隻有玩弄嗎?從上帝視角的觀衆當然知道不是。或者不全是。
身為大美人,她對男人傾慕的目光必然是熟悉的,也把這種傾慕用得得心應手的。但從她尾随海俊去捉洪山五的同夥,帶着金絲手套空手入白刃地肉搏時,情勢就已不同。那時候她的車燈打在路旁的護欄上,塗着防鏽漆的護欄随着燈光的跳動而一閃一閃反射着橘色網狀的光,那個就是她動心的信号,也是對她前途的注腳。
電影前半段的好看,就在男強女強的對手戲裡這種頻頻釋放的信号裡。瑞萊苦心積慮掩飾自己的作案痕迹,正是她求生意志強烈的一個證明。
從精心掩飾的作案可以看出,她想要的,既是懲罰貪腐暴力的前夫,也是要保全自己,以一個幹淨的身份繼續活下去。當海俊出現之後,她的欲心裡還包括了得到他。(中文裡“欲心”的使用不太多,更多是“貪心”、“野心”或“欲望”,韓文裡的“欲心”似乎以上滋味都帶一些。)
一個有欲望的人是不太會想去死的。瑞萊生機勃勃的欲望,讓電影的前半段好看無比。


然而到了後半部分,瑞萊的“惡”或者說她的欲望消失了,鏡頭前的她,表情多是帶着厭倦、疲憊和無以為憑的飄飄蕩蕩。
第一次看完的時候,我說,前半段的惡女消失了,變成了怨女,後半段應該出現一個惡男,應該讓張海俊黑化,好把前面積累下來的張力繼續拉滿。這當然是沒有完全看明白編導和瑞萊的決心。
和前面的情節真正形成對稱的,不是有欲心的瑞萊和另一個有欲心的海俊,而是一意求生的瑞萊和一意求死的瑞萊之間的張力。
這部片子有兩個代表性的意向:山和海。
瑞萊有一本家傳的手抄的《山海經》,反反複複出場多次,标注她人生的幾個抛錨地。而她的人生和裡面的神話故事全無關系,隻和書名裡的山與海有關。
我學韓文,例句裡很早就出現了山海的同時使用,有一句“산으로가니까?바다로가니까?”(你要去山裡嗎?還是你要去海裡呢?)這種山海的對稱,山海所代表的意義的對稱,在影片裡也有很大比重。
山對于瑞萊來說,是責任,是可畏之地。有嚴重恐高症的她,人生最後一個任務就是把外祖父和母親的骨灰帶上鋤頭山抛灑掉,讓他們回歸故鄉。山,對她來說就是人生的艱辛。前夫奇道秀對于爬山的狂熱,不惜毆打她也想強迫她一道去爬山的做法,更加重了這種畏途的滋味。
人生遍布着苦難,與海俊相逢隻是偶爾的甜。海俊迫不及待地避開她,而她避都避不開的,是奇道秀和林浩信這種男人,強迫她成為他們人生中的獎杯,脅迫她做他們的人生的墊腳石。他們風光,要她做附庸;他們犯錯,她挨打有份。她的惡,是報應式的。待她愈惡,她對他們的殺意越重。海俊以善意待她,她回報的就是無關緊要的輕輕嘲弄。“你看得倒挺仔細的。”
山,是畏途,是不得不走的一程。
而海呢,海是瑞萊認定的歸宿。
人對自己的歸宿,一定是喜歡得不行不行的那種嗎?我感覺不是,人對歸處,是依戀,是不怕,但是也不會随時随地地凝視。
瑞萊在第一次接受警方問訊的時候,說自己不愛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她不喜歡山,喜歡大海。但是你看她凝視大海的神情,少有歡喜,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蹙眉含淚。
瑞萊在影片裡有數的幾個歡喜情節,要麼是在警局若有若無地引誘海俊,要麼是在他的單身宿舍翻他的東西,看他給自己做飯,要麼就是一起在雨中逛寺廟,在他随身的十八個兜裡東摸西摸,絕少在海邊徜徉。

她在海邊徜徉,反而是一個人彷徨無依的時候。
瑞萊蹈海,是她決意和自己的歸宿提前相逢。
在别人眼裡,她通過兩次婚姻實現了兩次階層跨越,一次是從非法移民,從被遣送就要被判無期徒刑的犯人,變成了韓國的合法公民;一次是被上過電視的股評師看上,連看護工都不必做了,過上了住豪宅穿華服背大牌包包的日子。但是她實際又得到了什麼呢?奇道秀和林浩信都不懂愛,帶給她的隻有暴力和無法安定的生活。
在韓國生活下去是她所願嗎?未必。韓文是一種很容易學很容易懂,但是一不小心就用得不地道的語言。跟上海話廣東話一樣,在其中浸淫十幾年,以為自己全聽得懂,但是一說就會讓人跳起來指着,“啊,你果然是個外人”。有什麼意思。
在被林浩信的詐騙受害人大巴掌打得尊嚴全無的時候,在一遍又一遍地聽海俊上一次和她分手時留言的時候,我想瑞萊一定已經無數次問過自己這個問題:還不歸去,更待何時?苟活下去,最好不過是跟哲成的媽媽,那個被林浩信騙走畢生積蓄的老太太一樣,苦了一輩子,死在醫院裡,臨死還要祈求陌生人的善意,給她足夠劑量的芬太尼。
沒有尊嚴,沒有愛,對于瑞萊來說就是生趣已絕,死志遂堅。她所想做的,不過是再見海俊一次,再給他留下她生命中最後一道印痕。
所以整個影片的後半段,都是一場漫長的告别。每一次瑞萊和海俊相見,都是一次告别。是以她格外從容,甚至能夠想到如果海俊來到林浩信的死亡現場,會被血腥惡心到,因此提前把泳池裡的水放幹,血刷掉。
如果這個時候她仍有生存意志,像一個狡猾的累犯、仍然想要擺脫法律制裁的話,她是會盡量避免和犯罪現場的接觸的。但是她沒有,她穿着絲綢的青綠色連衣裙拖動死屍,用高壓水龍沖走他的血迹,再跪在地磚上刷掉血痕。最後的最後,才是在燒烤爐裡燒掉那件沾染了血迹的連衣裙。
“你那條有時候看起來是藍的,有時候看起來是綠的,扣子閃閃發亮的連衣裙呢?”
“你看得倒挺仔細的。”
這種冷幽默,是把生存意志抽離之後才能有的。“是空空蕩蕩,又嗡嗡作響。”(李宗盛)

前半段海俊無心解謎,卻揭開了瑞萊的真實面目;後半段海俊有心拆解,結果一路清理線頭,隻清理出“她是來做最後一次道别”的答案。她一直是出謎題的,他一直是解謎的,但是命運的線頭,從來都不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