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驚喜它在展現女子奮鬥的過程注入可貴的現實主義人文關懷,我向往它細膩刻畫了如高山流水般的理想情誼,我更贊賞它試圖全景式刻畫并回答人何以立身的野心。

何惟芳: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何惟芳,一個兼具隽永智慧和超越時代局限性的反抗精神而熠熠生輝的傳奇女性形象,堅韌無畏、悲憫大義。關于她的成長背景寥寥幾筆,但演員演繹建構的心理情緒細節,配合導演編劇緻力于将其置于真實的生存考驗叙事中,成功賦予人物豐滿的血肉。我真的很喜歡電視劇結結實實拍出了勞作的細節——刨土栽花的雙手,帶着泥污的手簽契約抓鮮花餅、隐在花叢中的佝偻背影,加之穿插的養花專業技術、唐朝商業背景、競争沖突、其他女子事業線等,這一切都使經商故事具體可感。
婦人逃出後宅邁入商道,絕非易事。從隐忍藏鋒的處世策略到随心而活的目标導向,從洛陽逃到長安賣花為生,遇到種種險境,何惟芳的智慧和意志力都是獨一檔的強大,能幫助她解決大部分難題。然而,天下女子共命運,上至後宮妃嫔,下至沉默的官奴,自主權的喪失和結構性壓力是女性群體面臨的永恒命題。
細究何惟芳反抗命運中所遇之人,皆是女性或與女性有關:玉露、幼貞、山野村婦、勝意、芸娘、朱大娘、朱福、呂耕春、不知名貴女、無名啞女、皇甫令歌;至于表哥李荇,代表母族力量,蔣長揚,受生母影響頗深,二人皆是對女子無世俗偏見之人。
這一系列過于巧合的過程顯得刻意而反邏輯,但剖開外殼不難發現何惟芳與這些人的關系既是求助又是互助互相救贖的關系。于是主創用意便呼之欲出:除了明顯強調的女子互助精神,她們的援助乃至犧牲不斷推進何惟芳成長的同時,還試圖展現不同階級女性遭受的生存困境,以及回答突破困境需要的意志品質。
所謂孤舉者難起,衆行者易趨。何惟芳,一個臻于完善的集大成的女性覺醒答案(之一),她走的路背後有千萬條岔道,一不小心便喪命,她的成功濃縮了女性群體智慧和經驗,也代表着若幹女子凝結的女性主義光輝。透過何惟芳,我們看見了許多苦命女子的悲喜榮辱,而透過許多苦命女子的命運,終有人覺醒成為一個又一個何惟芳。

秦勝意: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豫章行》與秦勝意故事的深刻互文揭示:女性苦難面相實為結構性性别壓迫與封建倫理吃人機制共同作用的精神創傷顯影。為何世道不公是她的終極質問。
縱觀秦勝意的人生,與何惟芳為貢藥主動嫁人不同,她因十石米被迫嫁人,而王擎的暴力控制,家人的輕視打壓,更讓沒有退路的境地雪上加霜。身體上的傷痕與持久的精神折辱已經将她的自尊和自信消磨殆盡,于是她活得謹小慎微,處處察言觀色。她不是不相信何惟芳的真情,而是不相信自己。一生中最有勇氣的舉動是拖住王擎助何惟芳逃跑,這段過程刻畫得很細緻,先自歎認命,後被翻牆的何惟芳強烈的求生意志所打動,旁觀一會才助力翻牆,她一定經曆了許多心理掙紮。
但為什麼又複婚了?她不過是個擁有樸素願望的女子罷了,希望有家可歸,有人惜她,安分過日子。但無法生育又是二婚,與姐妹身份心态差距産生的隔閡,哪怕明知王擎非良人,也想相信一次惡人痛改前非,好過嫁給比王擎更差的人。最要命的是王擎幾乎抓住她的軟肋,為她編織了一個虛幻的美夢。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她的悲劇完整回應了魯迅的《娜拉走後怎樣》。魯迅在此文探讨了娜拉反抗夫權走出家門後如何自立的問題,指出娜拉出走後的結局,一被迫回歸家庭,二堕入風塵,強調經濟基礎才是女性獨立的前提。秦勝意其實差點把第二個結局也經曆了,反抗王擎放走牡丹被賣到歡雲樓。之後她與牡丹一起賣花獲得經濟自立,但仍不足以補全她殘缺的内心,因為她的财富沒有換來親人和社會的尊重,換言之,女性地位依舊附着于男性,社會經濟制度和男女地位不因一個女子獲得經濟自由而變化。
而與秦勝意形成對照的何惟芳,試圖走出第三條路,當心志不被封建觀念束縛,帶着一技之長自立于世,無家無安便唯女自強,團結可利用的力量從個人起改變不平等風氣。但撼動社會結構,做到兼濟天下,很難,需要很多何惟芳和秦勝意共同努力。
借何惟芳之手把秦五兒秦勝意的故事寫進傳奇,口耳相傳,是主創對這個角色無盡的關懷和悼念。

蔣長揚:勞我苦心知己解,相逢差足慰平生

表面蠹國害民,實際赤膽忠心,厭惡虛僞官場又不得不與虎謀皮,卧底的兩重性,以惡行善的矛盾反映了畸形的封建官僚體系。個人感情上,表面風流荒唐,實際看破紅塵,以無情作防禦姿态,有苦難言。直到遇到同樣愛财卻坦蕩直率的何惟芳,從共謀婚姻自由、合作斂财到共同對抗權貴,形成利益共同體和精神共同體的雙重聯結。
兩個人不在乎身外名,心中皆有家國大義,對傳統聯姻皆持反叛态度,對理想型都追求平等的情投意合。蔣長揚的守護給了何惟芳難得的心安,诠釋了「懂得」是愛情的一種高級注解。因為懂,才會尊重,才會信任,才會克制和設身處地。何惟芳既助力蔣長揚事業,又去僞存真,令其重歸本真,重新喚起對人間真情的信任,也是直擊靈魂的慰藉。
他們的結合沖破門第、身份、男尊女卑的成見,打破傳統才子佳人的愛情叙事,将理想主義與反抗救贖精神相結合,是超越世俗意義的知己情。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份真情相托皆源于對自我價值的堅持與同類靈魂的共鳴。
舉手投足間盡是溫柔缱绻,我感謝兩位演員生動演繹什麼叫惺惺相惜!

劉暢:山空月午夜無人,何處知我顔如玉

當一個角色演繹得足夠精彩,最懂角色的莫過于演員本人。一句紅顔知己精準指出人物所求。劉暢很複雜,不同于人格趨于健全的何惟芳蔣長揚,劇裡完整展現他曲折的成長路線,從縱情任性、搖擺不定到最後被甯王同化的悲劇轉向。試圖探尋這個角色的意義,我發現,原來國色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所有人物按性别身份所作所為皆可放在同一緯度上兩兩對比觀察,倒真有點餘晖共照的意味了。
劉暢自比物件而苦悶,人生走向失控,何惟芳被迫當做物件而不破不立,逐漸把握命運的咽喉。二婚同為活命,入贅和做妾一實一虛。劉暢将愛情私有,蔣長揚卻有明月共照的胸懷。面對物是人非的舊情,劉暢抽刀斷水,幼貞忠誠自持。同是家暴,劉暢尚有怯懦良心,王擎不死不休。同樣為官,劉暢既享甯王厚望,又想清廉務實,結果兩頭不到岸,策論輾轉三手唯何惟芳賞識,而蔣長揚甘願以貪官自居、李荇剛正無私,有志之士甯折不屈,是真正的于道各努力。
(其他人:同對前夫,何惟芳當斷則斷,秦勝意卻再入歧途。同樣面對花行刁難,何惟芳智取反擊,秦勝意主張忍讓自保。同是不孕,秦勝意難以再找良人,李幼貞卻能迫使簪纓之家入贅無後。同樣肩膀帶傷,何惟芳自傷求出路,李幼貞自傷以自醒,而秦勝意的傷是壓迫的烙痕。同樣草菅人命,李幼貞憑心情打殺下人,袁将軍以奴命練兵。等等。)
劉暢心氣高源于三代簪纓的門楣榮耀和聖賢書的熏陶,但空有抱負才幹而内心孤高荒蕪,顧影自憐。面對父權和皇權的傾軋,無功無德,身無所立,步焉能繼。甯王兩次打壓劉暢,第一次驅逐家族出長安,是皇權對士族的碾壓,第二次幹脆打斷腿,是人格摧殘。前有孔乙己被打斷腿,跛腳使劉暢内心殘缺具象化,暗示個體被扭曲的悲劇,結合權力形成一種畸形符号,自此人物堕入萬劫不複的境地。他的悲劇也是當時部分士族子弟的縮影。

李幼貞: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既是漠視人命的上位者,深謀遠慮的野心家,也是權力鬥争的犧牲品,執着虛妄愛情的可憐女兒。愛着想象中的劉子舒,如猴子撈月,借此守着那一點微弱的自我,以實現對自我命運的掌控。但前景仍是消極的,在洛陽劉家一節,她的權力高壓使愛人一家疏離,之後故技重施,使自己墜馬受傷,陷入徹底的孤立。
在劇中,對抗與複仇幾乎相伴而行,報複是對侵害者的反抗與抗争。每個角色都有身不由己的境遇和命運,如何選擇抗争和複仇的方式,反映了做人的底線。
何惟芳因母親和玉露對劉家生恨,但看到管家被懲罰,她卻看到人命如草芥,看到劉申落水,亦不覺痛快。因啞奴之死,報複縣主,隻以群狼環伺恐吓。因勝意和花滿築,也隻以牙還牙不至于害人性命。淪為官奴被迫以草藥害人自救也說是下策。蔣長揚對父親和其外室有恨,但不牽連孩童。勝意恨世道不公,借王擎報複,她的死既是為仇恨的贖罪也是對世道的報複。劉暢對劉父的恨,以殺狗來表明恩斷義絕。而李幼貞因嫉妒生恨咄咄逼人,反倒把自己逼入絕境。
失道者寡助,允許仇恨,但不宣揚對仇恨的迷失,允許眼淚,但不宣揚低頭折節、自我異化。可悲可歎。

夕陽隐喻: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一物多喻、動态式隐喻、一語雙關是劇十分突出的叙事特點,各種創造性的隐喻,不僅内涵豐富,還生動展示了流動的生命狀态和人物情感變化過程。
1.杯盞:甯王以杯盞比喻為寒門主心骨徐祖平,杯中之物代表凝聚的寒門階層力量;何惟芳以杯盞比喻如勝意一般大多數沉默的苦命女子,杯中之物全由他人控制,「執杯之手是男尊女卑的世道」。隐喻含義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妙,無論寒門還是女子,在皇權士族等權力和世道面前皆是易碎之物。
2.燭火:何惟芳被王擎關押凝視燭火頓悟勝意的善良;破廟道别,風口中搖搖欲墜的燭火比喻為男人不可靠的甜言蜜語,兩人守護才能點亮燭火象征女子合力才能抱薪取暖。
3.鳳凰紙鸢:三郎手中無人控的紙鸢墜入何惟芳後院;何惟芳目睹蔣長揚行兇,蔣長揚套話威脅,紙鸢線在他手中;離開長安,蔣長揚将紙鸢線交給何惟芳;這一步步不僅是倆人關系的動态展現,還象征了把命運(紙鸢線)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何惟芳的追求。
4.鷹眼:甯王獵鷹專射眼睛,眼線滲透後宮和各級官員家族,代表權傾朝野、狼子野心。
5.熏香:平民百姓隻用得起香粉;萬貫堂裝神弄鬼一節,何惟芳便留意到幽微的香氣;粟米案,在秋千上根據香氣便察覺蔣君的到來;後來研發平價澡豆,蔣長揚也開始關注所用熏香過于貴氣逼人,該換銀制的香囊。香氣也有階級等級,跟随心意變化蔣長揚趨同于與何惟芳站在同一高度。女字焚香,亦可象征品格。
6.牡丹無用:蔣長揚贈字,結合何惟芳所謂「無用之人方可欣賞有用之美」,象征破除功利的外表,才可欣賞本真之美,享受精神自由,是一次深刻的價值觀共鳴。對比之下,縣主府卻連府中的花照顧不好,反襯被異化的權貴之人無法欣賞本真之美。
7.金鲫魚:膽小祥瑞,比喻勢力相對弱小的皇帝,何惟芳用花瓣營造适合的環境才會冒頭,象征何惟芳是蔣長揚為國效力途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8.狗:劉暢看到縣主逗狗,把甯王賞的狗和下賤的下人作比,諷刺縣主高高在上和人不如狗的荒唐世道;入贅後,把被父母吃了的狗,比喻為過去的劉子舒同樣被父母吃了和一去不歸的決然。
9.合歡樹:無花無果,滿園牡丹無合歡樹的位置,是縣主對何惟芳婚姻不幸的嘲諷,也是縣主兩段婚姻結果的隐喻。

以花喻人是古老的命題,遠有香草美人,近有萬豔同悲,人物的命運和花朵相聯系。單獨說說金纏腰吧,牡丹用芍藥名字為蓮花取名,是包含愛意的。但有芍藥之名無芍藥之實,初易主便害了蟲,象征縣主新婚曲折艱難,甯王府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劉暢雨中護花,護花的心意和錯認芍藥對沖形成一種荒誕離奇,祈求千瓣寶蓮渡他,或許暗指縣主的心意能夠給予他救贖,但最終還是因為他錯愛而錯付了。

夕陽餘晖是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秦五兒于夕陽中獲名新生,秦勝意與何惟芳相别于夕陽,秦勝意注視着夕陽轟然死去,何惟芳和蔣長揚于孤兒院中并肩欣賞夕陽,劉暢獄中走向極端也是昏黃的夕陽餘晖。

落日之後是漫漫長夜,寒冷而黑暗,隐喻各人物人生困境。秦勝意經過艱難掙紮後選擇回到最美好的時分,注視餘晖,也是注視象征希望和光明的何惟芳。蔣長揚的事業隻能背地裡進行,和何惟芳的感情隐入晦暗,兩個人的感情交流大多時候也在夜晚。劉暢選擇和黑暗同流合污。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每個人物都在為克服漫漫長夜而踽踽獨行,有人捧着掌心的燭火對抗風雪,有人始終仰望明月前行,有人融成火種投入黑夜。願你我從這孤光一點螢中獲得一往無前的勇氣與智慧,自尊自愛,随心而活。

最後展望一下對《錦繡芳華》的期待:蔣長揚身居高位的雙重身份,在甯王下馬之際,應該兩邊都很難置身事外,如何明哲保身或全身以退是一看點,萬貫堂或許是後路之一。家國天下的主題,何惟芳實業救國的格局勢必要鋪開的。鑒于第一季有點戲份和姓名的女子都挺可悲可歎,估計蓮舟也會有好的轉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