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底開始,看了大量的書和電影,借以尋找生活的意義,借以平複内心的雜亂。

卻也發現這世上絕大多數作家都活的渾渾噩噩,騎牆般的三觀在理想與現實間左右搖擺,在道家與儒家之間反複橫跳。

能将理想與現實合二為一,并為之矢志不渝者少之又少。

他們是偏執的,是苦痛的,是孤獨的,甚至是為當世所不容的。

但他們還是堅持了下來。

經常想,如果他們活到了現在,看到現在的樣子,會是怎麼樣的心情?

舊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一個人的頭上,都是一座山。

壁立千仞,無處可搬。

悲痛大約是有的,但是否還有仍改變的勇氣。

或者說,處在這樣一個時代,你我該有怎樣的态度。

同流合污?憤世嫉俗?置身事外?

應該都不是那一代人的選擇。

黃文秀說,不回避問題,盡自己所能,建一個樂園。

一個個樂園形成的就是我們向往的生活。

換句話說,即是做一粒星星火,共為燎原之勢。

既然無法改變大勢,那就沉下身心,到農村去,到群衆中去。

再走一遍長征,再來一次農村包圍城市。

黃文秀第一書記做出了表率和榜樣。

群衆合作社可以對抗資本剝削。

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可以破除迷信。

真心和實幹可以改變窮山惡水。

百泥村不是偶然遇到的貧窮的牢籠,隻是龐大的中國社會的縮影。

難能可貴的是,百泥村也在脫貧的紛争中突顯了沖破這壓抑等級制度的方法。

曾經從群衆中來,如今也該回到群衆中去。

曾經農村包圍城市,如今也該從農村包圍資本。

一鲸落,萬物生。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

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

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

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随喜贊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