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接受了詩意現實主義和法國新浪潮碰撞後的商業片,也是《電影手冊》評選的十大佳片,無數影人推薦的絕對經典、不可錯過的越獄片大師之作。

電影一開始,一位正在修車的男人直視鏡頭和熒幕後的觀衆對話,這無視電影禁忌,打破“第四面牆”的開場有力地舉起了新浪潮的旗幟。雅克·貝克運用近乎炫技般的紀實手法,貫徹自然光效的全局應用,以及純用原聲而不加以音樂渲染的劈鑿場景,把大量段落式鏡頭組接成了一個時空連續體,給觀衆帶來紀錄片的既視感。

影片巧思頻出,有做成窺視鏡的牙刷、躲避查寝做出的假人偶、自制出的簡易沙漏,合理的同時又帶給觀衆源源不斷的驚喜和驚訝。

雅克·貝克對細節尤其注重,善用畫面推動劇情發展、調動觀衆的情緒。一段三分鐘的獄卒對郵遞進來的包裹檢查的長鏡頭,不僅體現了監獄中管理的嚴格,也讓觀看機械重複動作的觀衆生出了煩躁,從而更深地融入了影片所構造的監獄環境之中。

雅克·貝克對人性的把控同樣精确。看完全片,會發現片名《洞》在影片中無處不在,既是具象化的貓眼、下水道、井口和囚犯挖出的越獄之洞,更是深不見底的人性黑洞。而影片中富有深意的鏡頭:一隻落入蛛網的蟲子,也已經暗示了這必然失敗的越獄行動。

為何監獄是多人?因為五個人遠比一個人越獄艱難。各懷心思的人會告訴你,為什麼永遠不要試圖挑戰人性的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