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陽光分外的好,還是看了《遇見花香》的緣故,以至于午睡時做了一些不可名狀的夢境,起來後身體一股子燥熱感覺。

還是來談談這部迷你劇吧——

說實話看前兩集是沒什麼感覺的,甚至有一絲絲的尴尬,直到第三集的姗姗來遲,伴随着片尾緩緩響起的弦樂,莫名戳中了回憶裡的某個點。

就像是主題曲裡唱的那樣:“就算綻放終将走向凋零,第一次遇見你的那刻,是我第一次嗅到格外喜愛花香的那刻。”個人很喜歡片名「花香」的意向隐喻,青春是一陣無畏的風,吹起心中漣漪陣陣。當我們遇見花的那天,便已不能夠再屏住呼吸。輕輕地、我向你走去,親吻的刹那,我感動于你牽動的情絲,我感悟于你潔白、高貴、典雅的芳香,隐秘之愛好似花香,從四面八方襲來,這便是我認識世界的那一天。

看似和性别無關,實則和性别息息相關。

這部劇令我覺得真實的地方在于,學妹說過的每一句台詞也是我曾經何時的經曆。高中那段時間我最喜歡的就是上學的日子,因為隻有上學的時候我才能見到她。

我們在夏天成為同桌,真正熟悉起來确實在冬天。

南方的冬天總是雨水多多,灑在瓷磚上顯得分外濕滑。有天晚上,因為不小心打滑,導緻我整個人從樓梯上倒了下來,結果就是直接撲在對方身上。昏暗之處、四目相對、心跳驟停,爾後卻有一種快要飛起來的快樂。盯着她的唇齒,心中升起一種異樣的感覺。這讓我想到了書上說的:“我隻是很想你,每天每天都在想你。愛你,取悅你,是像呼吸一樣的本能”。

是的,喜歡上一個人,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就會不知不覺地低下頭顱。

——“那是生的渴望,必須要感覺你。”

後來到了冬天,我驚喜地發現——慢慢地、不知不覺中,她會把她唯一的圍巾分給我一半,而我打着天氣好冷的借口,會在寒夜裡偷偷牽起她的手,她沒有說話,就這樣讓我牽着。于是每晚都是這樣,倆人穿過漆黑的長廊 ,我牽着她的手塞進我的校服裡。不是戀人,又好似戀人。一條短短的回家路,竟被我走出世紀之路的感覺。

像是劇裡兩人偷穿大人衣服一樣,拙劣的模仿下暗含的是對未來的憧憬。我那時候也有過很多憧憬,我以為會和她一起步入同樣的學校,以及未來——我們會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溫馨小家。就在我覺得,我在她心裡占據了一定位置後。時間轉眼已經快到畢業了,但是她似乎察覺到什麼,開始對我有意無意地開始回避。那個時候我咬咬牙攢了點錢買了第一台相機,雖然不是什麼很棒的牌子,但是我的初衷是——我想記錄下來和她的日子,想在畢業前留下她的照片。

結果拍畢業照那天, 她基本就是躲着我的。留給我的鏡頭根本沒幾個,到最後我也沒能留住她幾張照片,我們唯一的合影竟然是畢業照。直至畢業,她的報考消息還是我從其他同學口中得知——她往H省報了,然後我也一股腦地報去了H省, 結果很好笑的是,我在A市,她在B市。更搞笑的是,大學四年我們竟然一面沒有見過。我與她畢業後一直沒有聯系,直到大二下,我們重新取得聯系後,她突然給我發消息:“感覺高中挺對不起我的。”

生理反應很誠實地告訴我,不論過去多少年,我依然是一個感性的人,我會為了那段過往時常熱淚盈眶。但現實也很銳利,我明白自己早已不再對她心動。誠如劇中所言:“如果我第一個喜歡的人不是你,也許我會更有信心。”一次認真的心動會影響一個人良多。相比于劇中劇中學妹的那份果敢與真誠。現如今的我,倒是學姐的狀态倒是更像一些:不敢去愛上别人,也不相信會有人不顧一切地愛我。劇中學妹的勇敢,我想對大部分人而言,才是最為夢幻的童話橋段。

也不是沒有質疑過自己的取向,甚至有段時間為此陷入長久的迷惘。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後來有再嘗試過嗎?實話實說也是有的,但我總是把自己包在重重的殼子裡,仿佛主動喜歡是一樁重罪。假如愛情可以解釋、誓言可以修改,假如你我的相遇可以重新安排,那麼生活就會比較容易。然而這并不是随便傳說的故事,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戲劇,我無法找出原稿然後将你一筆抹去。

幾番兜兜轉轉之後,我已經坦然接納了自己:我深知自己會一直會對女生心動,并為之欣喜。

最後拿歌詞點個題吧:“就算綻放走向凋零,你要我怎麼否定?那終将是我認識世界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