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女巫》,單看其影調色彩,總會誤認為它是上世紀的複古老片,尤其是邪典片。再看基本介紹,才發現居然是16年的“僞老片”。它包含了所有邪典電影所具備的要素:“邪教”、巫術、殺人的恐怖,風格濃烈懷舊,在現在的電影裡已是少見。與此同時,卻又跳脫出了單純對老電影的模仿,而是舊瓶裝新酒,在原邪典風格的基礎上以女性視角出發,探讨了性與愛。

一、性——取悅他們,滿足我們

伊蓮對于男性,是呈百依百順的讨好心理。這與她在巫師團學習到的知識和對男性進行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相符的,事實證明,也正是如此。在她以性成功取悅并征服了兩名男性後,他們徹底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或許有人會将這種行為視作貶低女性自身價值的魅男行為,但撥開取悅男性的這層皮囊,其本質是女性對自己魅力的一種證明,通過“取悅”來“征服”,從而實現自我滿足。這與男性在征服女性後産生的滿足感是一樣的,無關男權、女權,而是荷爾蒙的碰撞。女性的肉體,男性的欲望。伊蓮和巫師團所信奉的,不過就是:“如果你想要愛,那你就得給予愛”,用女性的優勢,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在兩性關系中達到平衡或上風地位。

...
男人們看脫衣舞娘的眼神

因此,“以性包裹愛”就成了《愛之女巫》的基調。對性的描摹也成了這部影片的重中之重。在涉及情欲的鏡頭中,導演大膽采用了紅色為主色調,以高飽和度的色彩來達到一種浪漫、誇張而又詭異的效果。而紅色,也是描繪性欲時最常用的一種顔色。

在伊蓮與第一個男人韋恩做愛時,她在給韋恩的酒裡下了緻幻藥。因緻幻藥的作用,韋恩産生了幻覺。于幻覺中,他與伊蓮達成了完美的性愛,伊蓮完全征服了她所選的第一個男人。而為了體現幻覺下二人完美的性愛,導演選擇用了三基色成線性旋轉與鏡頭虛化來充斥整個性愛過程,形成一種迷離感。這一點同樣也運用在了第二個男人理查德身上,它是性愛的高潮,也是人物走向死亡的前戲。

而在妻子崔茜得知丈夫理查德為了第三者而死時,曾信誓旦旦地說:“如果我們一直滿足他們的需求,那麼怎麼才能男女平等呢?”并以靠性獲得婚戒的自己為恥,表達男人愛自己就應撇開性去愛自己本身,這之後卻改變了态度,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取悅他,甚至開始效仿伊蓮的行為。這種“女權思想”的轉變,在取悅、征服與滿足之間企圖尋找平衡,從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伊蓮與巫師團所信奉的觀點:如果你想要愛,那你就得給予愛。

...
崔茜對伊蓮的模仿

二、愛——讓它永恒,在未消逝前

伊蓮和崔茜對愛的看法都是呈烏托邦式的,前者渴望童話般的愛情和白馬王子一樣的男人,後者則渴望去雜質化的愛和隻愛自己本身的男人,這是女性在追求愛情中會陷入的兩個極端。崔茜的結局我們早已知曉:她因無法滿足自己的男人而被人乘虛而入奪走了丈夫,那伊蓮呢?為了愛願意無條件滿足男人的伊蓮又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首先,伊蓮無疑是想要愛的,在被傑瑞抛棄後她甚至對愛呈現出一種病态的追求。随機挑選一個與她目光擦除火花的男人,對其施以愛情藥水,用性将他們俘獲,讓他們瘋狂的愛上她。而當愛進一步展開,他們向伊蓮顯示出自己的本我時,伊蓮卻對這種毫不僞裝的脆弱嗤之以鼻。從中可以看出,她所追求的也不過是一種幻影,想象的、隻存在于童話中的愛情。

...
做愛後伊蓮對韋恩的評價

當第三個男人格裡夫警長出現時,這一場愛的鬧劇也無疑意味着結束。格裡夫是特别的,他從一開始對愛情就是冷酷、克制的,這也的冷酷、克制使伊蓮無法簡單用性來俘獲他,愛情魔法在這一情況下自然也沒了用武之地。當他們裹着僞裝交往後,愛在他們彼此之間蔓延。公主王子的童話看似有了快樂結局,可我們卻忽略了一點:格裡夫對伊蓮雖然愛,卻同時有着懷疑。這份懷疑讓他克制自己對伊蓮的愛,也克制了将真實的自己展現給伊蓮。而當格裡夫不顧自己警長的身份,不顧真理去解救險些被男人們當衆侮辱的伊蓮身受重傷時,他終于不得不承認自己對伊蓮的愛。他們的愛達到了最頂峰。頂峰之後,是消亡。

伊蓮意識到了這一點,塔羅牌中的寶劍三預示了格裡夫會向她的前兩個男人一樣走向死亡。看着格裡夫的臉,伊蓮看見了死神。絕望之餘,她将刀插進了格裡夫的胸口,親手殺死了自己最愛的男人。在濃烈的愛情消逝前,她要讓它永恒。

...
伊蓮看見了格裡夫的死亡

最後,在格裡夫的屍體旁,伊蓮開始幻想自己最初的夢想:王子與公主幸福的童話,她以極端的方式,讓愛成為了永恒。

電影《愛之女巫》充滿了導演的個人風格,以奇幻的方式揭示了性與愛的殘忍。無論是伊蓮、崔茜還是影片中對愛抱有期待的男人,其結局都是充滿悲劇性的。而性與愛到底如何權衡,這仍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