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是生命的贊歌。
有些電影,是民族的脊梁。

前天晚上,看了部熱熱鬧鬧的美國科幻片《失控玩家》,講遊戲中NPC的覺醒——做你想做的事,做自由的人。這主題這故事背景,真的很美國。

昨天晚上,去影院看了部排片量極低的《隐入塵煙》,講村裡的老實人和殘疾女人的離合悲歡——這就是命,我接受,我掙紮向前。這主題這故事背景,真的很中國。

...

對觀衆來說,大團圓的結局往往顯得庸俗,悲劇或者懸念式的結局往往更讓人回味無窮。但在看《隐入塵煙》時,我相信大部分觀衆,都像我一樣,衷心期望他們有個幸福的結局。

可現實總是不能如人意。

這部電影,好在真實,好在克制,好在浪漫。

雖然同是甘肅人,但作為一個隴東人,還真得靠字幕才能懂得他們的台詞。方言的真實,是制作方的一份倔強,也是電影真實感的一大來源——真就那麼土。

農村題材的電影,最怕愛美二字。無論是形象,還是場景,一旦愛美,就要失真。海清給觀衆的一般印象,是城市裡性格急脾氣暴的強勢老婆、暴躁老媽。但這一次,她演西北農村裡,一個自小受虐待,殘疾又自卑的婦女,居然演得那麼真實,實在難得。

凍得通紅起了痂的臉,哆哆嗦嗦無處安放的手,一瘸一拐總像是要栽倒的左腿這些形象都不必說了。倒是有一處細節,讓我立刻相信了他們的窮苦——是他們被迫搬家的那一晚,馬有鐵貼着大紅喜字,貴英正吃飯,碟子裡就剩下一兩根土豆絲,也沒油水。貴英夾了一下夾不起來,就端起碟子,往碗裡抖了抖,放下碟子,又用筷子夾起了貼在碟子邊上的最後一根土豆絲,放進碗裡,晃了兩下碗,吃掉了最後一點食物。

...

說起來有那麼多動作,可是這些動作那麼連貫,那麼不起眼,導演也沒有刻意去拍個特寫,就如同農村的日常一樣。可這個細節,确實讓我立刻相信了這個故事。這種真實,沒有親身經曆過的人不會想到。

馬有鐵和貴英的人生,實在承受了太多苦難。馬有鐵就因為老實,被親生兄弟當長工一樣,使喚了大半輩子,卻連個危房都沒落着;被住着二層樓開着寶馬戴着大金鍊子的欠債人道德綁架,一次一次抽“熊貓血”救人,不僅沒有絲毫報答,反而對馬有鐵的老實輕蔑一笑;就連國家的利民政策,對馬有鐵來說,也成了被人趕出家門的壞消息……

貴英同樣苦難,被親生兄嫂虐待,從小住牛棚。因為兩個饅頭,就能打到半個月動彈不得。無盡的毒打與淩辱,讓她瘸腿、手抖、尿失禁、無法生育,也讓她自卑沉默,任人擺布。

...

這無盡的苦難,随便拿出來一兩個,都足夠他們哭個昏天黑地,再加點背景音樂,必然能催人淚下。可是整部片子,卻沒有一處痛哭流涕,沒有一處有煽情的音樂。他們默默地承受着命運的不公、世人的欺淩,他們不哭、不鬧、不搶,不怨,在狂風暴雨中,裹着兩片塑料布,互相依偎,掙紮着過好自己的日子。

這份克制,從主人公的角度來說,是他們悲慘人生的緣由,卻也是他們能夠活下去的緣由。從觀影者的角度來說,不煽情,不代表不動情。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沒有淚眼朦胧,沒有開懷大笑,但我卻真得代入了他們的人生,真希望他們能夠幸福。

他們确實幸福過。

...

這部電影,樸實又厚重,但卻不影響它的浪漫。他們的愛情,像是開在戈壁灘上的無名小花,又像是他們用幾顆麥粒在手上壓出的那朵花的印記。他們無法給予對方幸福的生活,甚至連溫飽都無法保障。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對幸福的追求,那杯換了又換的熱水、那件買不起隻能放棄的大衣、那大紅喜字、那意外之喜的烤魚……這些可憐可笑的回憶,絲毫不比别人的愛情差,甚至更浪漫。

...

但這部電影的浪漫也不僅僅局限于愛情,更浪漫在他們對人生的态度上。這樣兩個命運悲慘的人,從這個世界感受到的,隻有欺淩,隻有冷漠,但他們的内心居然溫柔得如同春水一樣。

那頭驢,他們舍不得騎上去。看驢吃了玉米苗,也隻是換個地方栓,然後像對孩子一樣說,現在吃了玉米苗,秋天就少吃一根苞谷。

那個燕巢,他們每次被人趕出危房,看着推土機毀掉自己的“家”,都不忘帶上燕巢,讓燕子有家可歸。

就連打一桶水,舀起來一看,裡面有幾隻蝌蚪,他們也溫柔地将它們掬出來,放入池塘。

這樣的溫柔,不是這個世界教給他們的。世界隻給了他們欺辱,但他們報之以最溫柔的歌。

...

電影裡,馬有鐵一鍁一鍁地和泥,打土坯,一方一方的土坯圍成一圈,他站在中間,不緊不慢地勞作着,簡直像在建造金字塔一樣偉大。那時的他,對于未來的日子一定充滿了期待。

可是最終,那座包含着兩人全部向往的小房子,還是轟然倒塌。兩顆最溫柔,最偉大的心,也隐入了塵煙。

但他們依舊溫柔,依舊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