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它是一部五⭐英語聽力素材——詞彙常見且恰當,表達流暢且地道,發音标準且清晰,高考之前讓我多看幾遍可能英語就上140了。
2.這部片讓我感到最nice的地方是内容無比真實:從火車上的搭讪,略顯拘謹的聊天,維也納tram上的進一步互相提問,到河邊散步開始徹底放下防備讨論“what about me bugs you,if It had to be something”(這一步很重要!當和另一個人開始坦誠而友好地談論對對方的不滿時,那往往就是關系升華的開始),以及輪渡上激情過後進行理性讨論“as rational adults”,每一步都相當符合人際交往的邏輯。再者就是人物的各種微表情、gesture language和交往細節,無比真實,幾乎每次都跟我的下意識反應想到一塊兒去了。
3.除了内容真實,錦上添花的地方是多處合理的浪漫——火車臨行前邀請她下車的crazy idea,以給朋友打電話之名袒露心聲(這招太強了,學着,以後用得着罷),分别之時的一年之約等等。全都是再勇敢一點,有創意一點就能在現實生活中付諸實行的浪漫????
4.然而該片讓我——以及我覺得很大一部分中國人日本人——會感到不那麼舒服的地方,即扣了一⭐的原因,就是節奏過快。倒不是影片節奏,而是人物親密關系的發展節奏,影片裡兩人從初識到生離死别不過區區大半天時間,可能對open米國人and romantic法國小姑娘很正常,但對于相對講究情感内斂不輕易流露的中日文化來講,可能多少有點wild了,難免不适——或者設身處地想一想,你會願意和一個火車上剛認識的别國異性共度良宵然後生離死别嗎?
至少對我來說,要是把單位從一夜換成一周或一月節奏就很nice了——雖然這會大大降低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5.最後草地滾床單的一幕我唯一的感想竟然是:1995年的法國小姑涼就已經不穿bra了改穿小背心????了嗎?真的fashion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