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決定去嘗一嘗櫻桃的滋味?
  櫻桃的滋味也許包含着生活的酸和甜,我卻不願意再去嘗一顆!
  《櫻桃的滋味》你不得不看的理由
  1、節奏情緒的累積
  也許有很多人會說文藝片的節奏就是“慢”,相比“慢”的節奏更多觀衆更願意去觀賞富有節奏變化有懸疑性的商業電影;而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是他也有商業電影所具有的節奏變化,在動與靜與伏筆的鋪設中,營造了懸疑的氛圍充分調動了觀衆的觀影欲望,并且幫助他們累積了情緒!
  在影片開頭的前三十分鐘主角巴迪駕駛着他的車,主角或快速駕駛着他的車經過喧鬧的人群或緩緩前行乃至停住,車窗成為鏡成為了觀衆代替主角觀察世界的媒介,裡面有貧窮的衣衫褴褛的人、有天真無邪的小孩、有一對母女……
  汽車在行駛光與影在變化漫長的人生也可以是短暫的一瞬……
  汽車短暫的停在了電話亭外,巴迪告訴打電話的人他願意載他一程并給他一筆錢,路人告訴他他可以走路去上班,并用難堪的話語拒絕了他。(這裡為觀衆埋下了伏筆為什麼巴迪願意載路人并給他們一筆錢?)
  在被拒絕以後汽車繼續行駛,鏡頭切到一個遠景一個青年在光秃秃的山旁撿着破爛,鏡頭跟随青年,終于車和青年一并停住了。巴迪告訴青年他願意給他一筆錢載他一程,青年向巴迪短暫的講述了他的困境并拒絕了。(這時觀衆的疑問與不解快要到達頂端!)
  終于,巴迪載了一個當兵的青年,青年害羞的向他講述了他被迫當兵的經過,在青年短暫的講述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中東戰争帶給人的不幸。鏡頭在車内、車窗與車外巧妙地切換,觀衆的興緻也在導演精妙的安排中逐漸累積。終于,當車停到了一棵樹下,巴迪告訴當兵的青年他願意給他一筆錢,第二天來到這棵樹如果他掙紮了就将他救上來,如果他死了就将他埋在這裡,無論如何他都能得到一筆錢,在他的不斷勸說下青年慌亂的逃離。(伏筆的揭曉讓觀衆的心靈産生沖擊,在巴迪一路開車的過程中巴迪與路人的善意、以及他的憂郁的眼睛讓觀衆産生共鳴,觀衆在這裡産生新的欲望與好奇心。)
  巴迪的車繼續行駛着,在路上鳥兒倉皇的飛着沒有歸期茫然無措。車卡住了,一群熱情的人幫助他又讓車子重新行駛起來。
  一個看守的人讓他停住看看他的生活,看守者拒絕了巴迪的要求,巴迪載了一個神學院的學生,學生是從阿富汗逃難而來雖然生活很艱辛可他仍然沒有放棄生活。學生告訴巴迪,自殺在真主安拉的誡言裡是一種罪過,他不願意幫助自殺者巴迪告訴他他并不能夠體會到他的傷痛……
  巴迪最後載了一個老師,老師向他講述了他自殺的經曆并告訴他不要放棄品嘗櫻桃的滋味……
  最終,巴迪決定去死他吃了安眠藥安靜的躺在那顆樹下。又是一個白天,巴迪從土裡爬起來遞給了路人一支煙,鏡頭切至遠景再切回阿巴斯,原來是導演在拍攝這部《櫻桃的滋味》,反高潮的結局讓觀衆來審視巴迪到底是已經自殺了還是又等到了新的一天,增加了這部電影的後勁。
  2、鏡頭
  窗替代了鏡頭,觀衆替代了巴迪,替他審視處在自然中的芸芸衆生,這個世界是值得留戀還是放棄?
  所有情緒累積在最後一刻,導演并沒有使用蒙太奇的剪輯技巧來反映巴迪在自殺前在房間裡的徘徊,而是讓鏡頭再一次成為窗,間離的效果讓觀衆審視巴迪也在審視自己。
  3、景
  山
  車在蜿蜒的山路不斷徘徊,這一座山好像生活把人困住,光秃秃滿是黃土的山又好像象征着生命的即将凋零,當車最後一次行駛,山路上種滿了發着光的好看的樹巴迪準備品嘗櫻桃的滋味了嗎?
  可他最後又回到了光秃秃的那一面。
  
  鳥與各種各種的環境雜音
  鳥總是在天空茫然的飛着,各種各樣的環境雜音零散的散在四周好像我們隻是來人間一趟散在四周,沒有人能徹底了解其他散落的人……
  
  4、櫻桃的滋味
  關于櫻桃的滋味最後成為了一個問題,不僅是對巴迪人生的疑問,也是對觀衆人生的提問!不同的觀衆有不同的答案,并不能用簡單的對錯來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