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不見呀~ 各位小夥伴,暑假過得還好嗎?
今天小柒要給大家分享的電影是《立春》。
(此影評存在劇透)

(電影海報)
這部影片由中國“第五代導演”之一的顧長衛拍攝,電影的女主演正是顧長衛的妻子蔣雯麗老師。

(顧長衛)

(蔣雯麗)
作為顧長衛的第二部導演作品,《立春》獲得了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的最佳故事片提名,蔣雯麗老師也因在此片中的精彩演繹斬獲了羅馬電影節影後桂冠。
劇情簡介
影片以蔣雯麗扮演的王彩玲為中心,講述了北方小城裡一群熱愛高雅藝術的年輕人追求藝術夢想而不得,最終向世俗生活妥協的故事。
主要人物

(王彩玲)

(黃四寶)

(周瑜)

(胡老師)
王彩玲是北方一個小城市的大齡音樂女教師,雖然相貌醜陋,卻有一副唱歌劇的好歌喉。她不甘于委身在小城市當一個普通的音樂老師,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去北京歌劇院工作。因為具有歌唱天賦,為人十分清高。
鋼鐵廠工人周瑜被廣播裡王彩玲的歌聲迷住,便以拜師為由對她展開追求。周瑜的表弟黃四寶一心想去北京讀美院卻屢次沒考上。周瑜聽聞王彩玲在北京進修過,便托王彩玲幫黃四寶找關系進美院。

其實王彩玲根本沒在北京進修,而是在背地裡用自己所有的積蓄托騙子買一個北京戶口。起初王彩玲驕傲地拒絕了周瑜等人的請求,但被黃四寶的勇氣和帥氣外表所打動,并對她産生了好感。
黃四寶讓王彩玲當裸模畫畫,更讓王彩玲産生了對方也對自己有好感的錯覺。王彩玲還以契柯夫的《三姊妹》裡懂六國語言的姊妹進行自比,認為自己和黃四寶絕非池中之物。
在開往北京的列車上,滿懷對愛情和夢想浪漫期望的王彩玲問黃四寶“你會一直愛我嗎?”,黃四寶卻坦言自己隻是把她當成苦悶精神世界裡的知音,兩人的意見分歧開始逐漸顯露。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黃四寶覺得王彩玲長得太醜了。

盡管王彩玲一直高調宣稱自己即将調入北京歌劇院,然而卻連在北京歌劇院當臨時工都被拒絕。屢次碰壁的王彩玲回到住處,在照顧同樣受挫酗酒的黃四寶時與他産生了惺惺相惜之感,并在黃四寶神志不清時與他發生了關系。事後,黃四寶認為王彩玲玷污了自己,便一氣之下去了深圳。

王彩玲自覺對愛情和容貌失去希望,便跳塔自殺。沒想到自殺不成,還把手摔斷了。此時,周瑜再次追求處于感情空窗期的王彩玲,勸她早點嫁人,老老實實過日子。心高氣傲的王彩玲認為周瑜沒有藝術才華,長相也一般,便直言拒絕了周瑜的求婚。

之後王彩玲又在演出過程中認識了自小迷戀芭蕾的胡老師,兩個有才華卻不為世俗欣賞的人成為了朋友。為了生存,胡老師放棄了熱愛的芭蕾舞,成了一名普通的民俗舞老師。


飯桌上,胡老師向王彩玲傾訴:“我一直像一根魚刺一樣,紮在很多人的嗓子裡。我真是個怪物,像六指兒一樣”。看到這裡小夥伴們可能比較疑惑,于是影片就通過學員的老公之口解釋了胡老師的怪異之處。

“二姨子”是雙性人的意思,在影片中則隐晦地指胡老師是同性戀,是女性化的男性。
在向王彩玲請求假結婚被拒後,胡老師對自己的才華和命運感到徹底絕望,在漫天飛雪的深夜心碎痛哭。

最終胡老師以偏激的方式,當衆猥亵了女學員,作為向世俗世界最後的控訴,自己則锒铛入獄。
回到家後的王彩玲從父母身上發現了世俗生活也有美好的一面。這時,自稱身患癌症時日不多的小貝找到王彩玲,求王彩玲幫助她去北京參加青年歌手比賽。
王彩玲被小貝的故事感動,用入戶北京的一萬多塊存款幫助她圓夢,成名後的小貝卻告訴王彩玲自己的故事是杜撰的。

受到打擊的王彩玲失去了去北京的機會,不再掙紮于追求藝術夢,将希望寄托于婚姻。但目睹了年輕貌美的鄰居的婚姻變故後,王彩玲自覺人老色衰,對婚姻也失去了信心。
便去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天生兔唇的小女孩,起名叫“王小凡”,辭掉音樂老師的工作回到老家當起了羊肉販子,她終于得到了純粹的世俗幸福。

黃四寶則成了招搖撞騙的婚介所老闆,常年被人追着讨債。周瑜也結婚生了孩子,過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王彩玲帶着女兒小凡來到天安門前,遠遠地望着天安門沉默良久。

影片以王彩玲在歌劇院唱歌的虛構情節結尾,獻給曾經不甘平庸、渴望真愛和夢想,百折不撓的王彩玲。
豐滿多面的人物塑造
影片通過大量細節表現王彩玲的個人形象,刻畫出她不同的性格側面。虛榮、孤傲、卑微、堅強、敏感、善良、倔強……都是她。
開頭喇叭傳出的美妙歌喉令人對王彩玲有着美好的想象,“隻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手法增大了觀衆見到真人後的心理落差。可能很多人看到蔣雯麗老師的造型都會被吓一跳,亂發、龅牙、滿臉雀斑,身穿一件姜黃色毛衣,高飽和度的服裝更加凸顯出她略顯臃腫的身材。據說蔣雯麗老師為拍這部片子增肥了15公斤。

在我看來,王彩玲是愛歌劇,但又沒有那麼愛。準确來說,她更愛歌劇帶給她的名利,希望借此跻身上流社會。從被北京歌劇院屢次拒絕可以看出,她的才華和容貌有限,沒有堅固的背景支撐,“北京夢”隻是水中撈月。而她最終也放棄了歌唱一行,像水融于水,匍匐在了生長的地方。
影片通過許多細節襯托了人物的變化。如食物的變化反映出王彩玲從渴望去北京到一步步向平凡妥協的發展階段。王彩玲剛開始吃了很長時間的泡面,并不是因為喜歡吃,而是為了省下錢買北京戶口。
經曆了現實對夢想的重重打擊後,她開始自己包餃子吃,偶爾也會買烤雞翅當零食,這說明她已經不再拼命攢錢追求名利,而是更注重生活本身。
服飾和妝容也反映出她年齡和心氣的變化。在和黃四寶交朋友時,王彩玲燙過頭發,穿着黑色皮衣,透着一股濃濃的朋克女青年味。當與黃四寶發生關系後,她破天荒地化了全裝,戴上了黃絲巾,刻意打扮自己。

當愛情破滅後,她穿上了自制的藍色歌劇服,想帶着歌劇信仰死去。年紀變大後,她把頭發盤到了腦後,換上了顔色暗沉的衣服,外表與普通婦女一般無二。
性少數者
胡老師是本片中很獨特的角色,他是王彩玲口中“和世俗生活水火不容”的人。超出常人的舞蹈天賦,英俊的外表,舉手投足間透露出的高貴氣質。

如果能生在大城市,很可能會成為出色的芭蕾舞者。然而他卻生在小城市,且因為某些原因沒能去大城市發展,這是他命運的悲劇。
天鵝生在了雞圈裡,注定是要成為異類的。
扮演胡老師的演員是焦剛老師。他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是國家話劇院演員。演員本身也和胡老師有着相似之處,焦剛老師在求學過程中被音樂劇的魅力吸引,在讀完音樂劇專業畢業後同樣面臨失業的困境。

懷才不遇,無人理解,還要因為陰柔的氣質遭受他人異樣的眼光,使得胡老師對自身的認知産生了扭曲。因此他通過猥亵女學員這種方式報複蔑視自己的人,證明自己是個通俗意義上的“男人”。
“既然你是這個命,你就得擔待”。王彩玲如是說。
有時候,命運并不憐惜人,隻自顧自往前走。
胡老師在入獄前跳的最後一支舞特别令我動容。導演在場景布置上别具匠心,舞室背景是用兩塊做舊、有着滲水痕迹的灰黑色牆闆搭建的。乍一看,又像一個監獄,困住了這隻原本自由的白天鵝。

伴着一支典雅的芭蕾舞曲,胡老師在燈光下盡情地舞動,舞姿輕盈而富有力量,表情時悲時喜。
這一刻他盡情釋放着内心深處壓抑已久的對芭蕾的熱愛。他終于可以肆無忌憚地跳芭蕾,不用管他人的眼光。
或許在偌大的世界裡,芭蕾是胡老師唯一的精神寄托,他帶着光照亮着黑暗的周遭。芭蕾既成就了他,又讓他無法和大多數人一樣過着平凡的生活。
可以說,全片裡隻有胡老師是把藝術追求當做自己的全部生命的人,他不像王彩玲那樣把唱歌當做獲取名利的途徑。即使到了監獄裡,依然穿着布鞋踮腳尖跳芭蕾。

觀照衆生
《立春》和同樣是顧長衛導演的《孔雀》有相同之處,都關注平民命運,主人公在與命運抗争後都向生活妥協。但《立春》的台詞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北方方言的運用不僅增加了煙火氣,更使影片具有更強的喜劇意味,中和了人物令人歎惋的命運。
顧長衛的拍攝風格給我一種平淡、寫實、克制的感覺,沒有好萊塢大片那種令人感官炸裂的特效,更多地是對生活細微的觀察,透露出對衆生的憐憫。
“春”是貫穿影片的一個字眼。影片中出現的兩段關于春的清談為北方的故事背景增添了一抹溫柔,考究的台詞使人回味良久。
開頭便是王彩玲對春天來臨感受的清談,我們可以把“立春”看作是希望的隐喻,表現出王彩玲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她要抓住機會發光發熱。和小貝在火車上的那段清談,也預示了她的願望落空,歸于平凡的後半生。
細心的觀衆可能會發現,影片中出現的幾段藝術歌曲和歌劇歎詠調跟劇情發展有着緊密的關聯。在影片開頭,通過喇叭外放的《慕春》由奧地利詞作家烏蘭和作曲家舒伯特創作。歌詞表現了王彩玲渴望改變命運,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
“那溫暖的春風已蘇醒。它輕輕地吹,日夜不停。……這世界一天比一天美麗。”
被北京歌劇院拒絕後,王彩玲唱的幾句歌詞來自歌劇《托斯卡》中的《獻身藝術,獻身愛情》,表現出她對命運不公的憤懑和悲痛。
“為何啊上帝,為何對我殘酷無情?”

如果有夢
看完整部片子,我突然想到北島先生寫的散文《波蘭來客》中的一段:
“那時我們有夢,
關于文學,
關于愛情,
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從王彩玲身上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那個曾經不甘平庸,被看成異類,經曆一場颠沛流離,依然不屈不撓的自己。
即便生活終将歸于瑣碎,也請你不要放棄最初的那份熱愛,不要失去對生活中美的感知。祝你出走半生,歸來眼裡仍有星河。
緻敬每一個王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