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感謝下《忠犬八公》(中國拍攝)這部電影,讓我在看完之後,在腦海中瘋狂搜尋可以和它類比的素材時,回憶起困擾過我很長時間的那篇小說:我記得它的情節,但忘記了名字。當時問過很多人都沒有印象了。我又嘗試在百度搜了一下,竟然搜到了。是歐·亨利的《吉米·海斯和缪裡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以下是我對這部劇的看法(純個人觀點):

如果這是一部小說,用一些疏離的語言,我覺得是可以給人留下印象的:大學教授因巧合欲收養小狗;與妻子就收養問題産生矛盾,經波折小狗成為家庭的正式成員;兒女離家,教授與狗親密生活;教授死,房屋拆遷,舊居毀;家人欲安置狗未果,狗堅持在舊處等待教授歸來,十年如一日;舊人歸,遇狗,回舊居,遇壯觀景象,狗死;幻想:小狗追随光,随主人離去。

但這是一部電影,在我回憶并梳理劇情的時候,就可以明顯感到這部電影的不合理之處了。


前面的劇情拉的太長,看了五分鐘基本能猜到後面的教授之死(教授也死的莫名其妙,船舶出事也比這沒有任何鋪墊的烈性病合理),不然就這種流水賬劇情,怎麼會被貼上“催淚”的标簽。


人物的塑造上存在問題。看到教授對狗的态度,我覺得他是一個善良,和藹,童心未泯(甚至有點矯情)的老人,肯定也是一個友善,與孩子們親近的父親。但到後來,我看見孩子們對他的态度,似乎并不符合我的想象:妻子讓女兒傳話給他,女兒故意傳錯内容;女兒帶男朋友回家,女兒表現的不耐煩,男朋友懼怕他;在家蝸居的兒子告訴他自己在努力工作,若能幹得順利便去北京發展,他卻因為怕狗被妻子發現而敷衍兒子;兒子發現他帶狗回家,他示意兒子不要聲張,兒子仍然選擇堅定地呼喊母親;兒子告訴他第二天要去北京了,兒子甚至不敢主動與他交流,而是在母親的幫助下才說出自己的情況,他卻一言不發,匆匆吃完飯就出門遛狗,妻子追問他,他說已經決定的事情,多說也無益,他離開後,兒子說:對狗比對我好,幾欲落淚。盡管他知道女兒會帶男朋友回來;知道兒子要去北京後,淋雨買了一堆吃食要兒子帶走,第二天早晨全力奔跑想去給兒子送行。(這裡也是令我無語的點:教授因為淋雨,妻子責令他吃藥,他說要送送兒子。第二天早晨妻子沒有叫醒他,妻子自己也沒有去車站送行。很多地方感覺該出現的人沒有出現,沒必要出現的人一股腦往外冒。)但我将這些行為視為他突然的良心發現,無法填補長久以來對子女的忽視。教授給狗洗澡時和狗對話,在鄰居眼裡,都能是“沒想到教授還這麼活躍”,可見教授在家庭中的角色缺失。


甚至在教授與妻子的夫妻關系之中,我仍能感知一些詭異之處。教授帶狗回家被妻子發現,在交涉之中,妻子提到結婚時就明确說過不養狗,因為妻子小時候被狗咬過,平日裡見到狗都繞道走(作為一個害怕陌生犬類的人,我能狠狠共情)。此時教授說了一些聽起來道貌岸然的話,其中提到妻子平日天天打麻将,這是妻子的愛好,所以教授不幹涉;教授養狗,是教授的愛好,所以妻子也不能幹涉。我尋思,都這麼大歲數了,打打麻将怎麼了?你白天上班,晚上回來,妻子打麻将能影響得到你嗎?妻子每天照顧你飲食起居,哪樣不是面面俱到?你說養狗是你的愛好,你怎麼不把狗帶到學校去養?狗在家裡養着,妻子還得忍着内心的恐懼去照顧它,這嚴重影響了妻子的生活,真是pua的一把好手。還有一處,教授發現小狗在對别的狗示好,對前來送遺落物件的妻子說:這狗像我,就喜歡漂亮的。妻子聽後還挺高興的。大學教授,十幾年前肯定是個稀罕人物(上班路上常有人主動問候),妻子我猜測是開店鋪做小生意的,社會地位的不平等也許導緻教授的結婚像選妃,然後他選擇了最漂亮的妻子。甚至狗都是公的,怎麼不換個母狗來演。


接下來來闡述為什麼我對小狗的行為無感。

本片的淚點集中在教授死後小狗的行動:堅持在平時等待教授的地方等候他,不管教授死後由于各種原因,它像貨物一樣被搬來搬去,總有一個地方讓它魂牽夢繞;它找尋之前和教授共同走過的地方,一同玩鬧的地方,最終又回到之前等待的地方;如同教授在世時教導它的一般,往舊家叼早報,十年如一日,不論物非人非。其實說實話,看見那堆成小山一般的舊報紙,我是小小的吃驚了一下,不過也僅就于此了。要問起原因,我隻能說,畢竟它隻是隻狗。放在我小時候,我肯定非常能共情:這是多麼忠誠的一隻狗啊!它不知道它的主人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我現在隻能說:哦,它隻是隻狗罷了。對于有過這方面生活經驗的人來說,我想并不難理解。

我從小在農村的外婆家長大,農村裡家家戶戶都養狗,外婆家也不例外。有一隻狗陪着我長大,我小時候把它當成家庭的一員,常常和它說話,開心的不開心的;在委屈時,簡直把它當成了最好的夥伴,最親近的朋友,比家人還要親近。我逐漸長大,它越來越老,後來離開外婆家搬到鎮上,每次周末回家我都會非常的擔心,怕它會不在了,這樣的想法讓我恐懼。又過了幾年,外婆打電話來說它不見了,後來說它死了,死在了山上。我哭了,周末我回外婆家了,它不見了,我又難過地想哭,心裡空蕩蕩的,這樣的狀态持續了很久。這麼多年過去了。就在上個星期,我給外婆打電話,外婆家現在養了五條狗,有兩條生了小狗,外婆說每窩隻留一條,其他的出生就抛棄了,我說,我知道,都是這樣的,哪養得了那麼多,留兩條養大點後送人吧。外婆說是的。有些事情經曆的多了,就會明白,也不會有多餘的情緒了。可以說是麻木,但我想稱其為清醒。

如果我以狗的軀體看劇中狗的故事,如果狗也會因為悲痛而流淚,我一定會淚流滿面,并發出悲痛的哀嚎。但我是個自我又自私的人類,我隻能聳聳肩,說:那又怎樣,它隻是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