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這個電影名稱在暑期檔的一種大片中“其貌不揚”,但又最大限度的概括了這個有趣的故事。這部以“靈魂互換”為外殼的喜劇,是用奇幻設定解構了人生的普遍困境:中年社畜黃遇奇(賈冰飾)與18歲的自己(王皓飾)靈魂互換,一個帶着中年人的世故重返校園,一個頂着少年的熱血闖入職場。
而這個設置的巧妙之處,首先是兩個人年齡的呼喚,18歲的黃遇奇帶着真誠和有些傻氣的耿直闖入職場,而43歲的黃遇奇回到學生時代又擁有了不屬于自己年齡階段的成熟和經商頭腦。這種“錯位”時常也像我們普通人的想法:年輕時總渴望一夜長大,以為成年意味着自由;而真正步入社會後,又懷念青春的無畏。電影用誇張的喜劇手法,戳中了這種永恒的“圍城心态”——我們永遠在羨慕另一種人生,卻忽略了當下的珍貴。
其次就是對時間的設置,18歲的黃遇奇正處在2000年,也就是跨進新世紀的千禧年代,這樣的标志性時間也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18歲的年輕人們喜歡頂着略帶殺馬特的造型,在新興的網絡上無所顧忌地展示自己,這樣的社會環境也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這也是和我們現在20年有巨大差異的原因。這個差異化,加劇了兩個人在看待時代和社會的差異
影片的高明之處在于,它沒有用“重來一次就能逆天改命”的雞湯糊弄觀衆。相反,它告訴我們:18歲的黃遇奇即使預知未來,依然拿不到金手指一路順利;43歲的黃遇奇即便重返青春,也逃不開中年危機的陰影。但這并不意味着這就是失敗的,人生固然沒有完美的版本,但是他們在各自的錯位時空中能夠憑借自己不變的勇氣和執念完成最後的目标。
《奇遇》的故事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看起來并不過度吸引人的眼球,也沒有什麼噱頭,但它溫柔地告訴我們:人生沒有“正确”的活法,18歲的熱血和43歲的沉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而沒有人能拿到标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