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像是一份禮物,在恰當的時候出現在我面前中。每次淚如雨下的時候,一些模糊的記憶也從腦海裡擦過。

1、奶奶、光禮、愛純,這三代人之間細膩的情感連接,是全劇觸發我淚點最多的地方。光禮和奶奶的演技太精湛,一個眼神就足以讓人動容。尤其媽媽光禮的人物塑造,從第一集到此後每一集,隻要她出現,都會讓我眼光泛淚。

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去拍遺照的劇情,當她塗上口紅、淚水晃動、對鏡頭努力擠出微笑時,以及跟奶奶說“這孩子有羞恥心,如果找到你,一定是生活過不下去了,拜托你一定要幫助她,就一次”時,眼淚決堤。劇情再到多年以後,中年愛純為奶奶慶生,承諾給奶奶買假牙時,我的心更是一陣陣的痛。

我突然想起來,以前也答應過要給外婆換假牙,這樣她可以繼續吃喜歡的食物。後來我有能力做到很多事情了,但和她見面的次數卻越來越少。每次打電話,外婆總是在想還能為我做些什麼。八十多歲的爺爺也總叮囑三十歲的我要照顧好身體,即便他自己時日不多。

人會刻意去遺忘一些無能為力的事,是為了保護自己吧。

2、寬植和愛純一生堅定不移的愛,是我的第二大淚點。世間存在這樣的愛情,不過是屬于少數人的幸運。那些愛和堅持,也喚起我一些模糊的記憶,大概每個人都會有虧欠的人吧,也會被人虧欠。彼此付出過真心就好。

劇情裡到了金明這一代,當她跟初戀離别時說:“我真的很愛你,但我也愛我自己”時,眼眶有些紅。如果太勉強或是太drama,那就放手吧。對的人最終會以自然的方式,出現在自己的未來裡。

還有很多很多打動我的片段:第一次聽到愛純叫自己“親愛的”的少年寬植;在市集擺攤,因為遇到高中同學而羞愧不已的中年愛純;嘟囔着讓媽媽“不要在街上吃飯”、和父母打電話憧憬去留學的青年金明…

像是現實和回憶在腦海裡的重影,看劇的過程像是慢慢把壓在心裡的東西移開,得到治愈。

3、 也有一些讓我不适的内容,基本都在金明故事線。我的視角裡,她大部分時候在索取,用口是心非的語言傷害自己在乎的人——即便在她成年和工作後。雖然從道東裡走到首爾大學、留學、職場的成長經曆很了不起,但這不是理由。我想她經曆了太多壓抑和羞辱,内心柔軟的東西積壓太久,說出口才會變成刺。

她指責父母無法支持自己,但帶走了父母賣房的錢去留學;帶着父母見初戀家長,努力讨好對方父母;總是用帶刺的話和家人互相傷害,同時對愛人卻百般溫柔...這些橋段我實在無法共情,甚至有些反感。好在,後來她找回了自己。她是實現了外婆光禮期望的”盡情享受世界”的人,可這一切顯得好沉重。

——————————————————————————————————————

我讨厭一切美化苦難的叙事,也抗拒所有自我犧牲式的成全和情感綁架。

隻要能選,當然要選擇過“輕松”的生活,不需要靠刻意吃苦去鍛煉自己的氣度、靠刻意制造困難去檢驗關系。如果享受世界需要犧牲所愛之人的夢想,那就算了。靠自己也可以好好地、牢牢地活在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