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遊》,我打1.5星

+ 華語早期鬼畜,想象力豐富,對西遊記、流行文化等各種元素信手拈來
+ 音樂還不錯,叙事節奏、叙事結構開一些先河

- 僞環形叙事
- 男凝/厭女笑話太多
- 挑受衆,嚴肅的地方沒那麼嚴肅,搞笑的地方沒那麼搞笑,适合自我感動
(+ 0.5星私心打給我的一點點自我感動)

具體理由如下:

有意思的地方是電影有無厘頭的想象力,早期鬼畜視頻;塑造了一批生動的角色形象。
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為電影觸到了愛的“求不得”的普遍情緒。
批判這部電影,不是如同老保一樣批評對于原作的改編之類之類的,六小齡童說什麼“孫悟空有幾個女朋友”“改編不是亂編”,當時的大陸批評家說“離經叛道、低俗”。然而大話西遊恰恰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原著的精神:取經救人,舍身取義,大義。而且,“愛别離”本就是佛家語,為何不談?這種批評隻是原教旨主義蠢貨。

而真正激進的批評或許應該是這樣的:

1. 周星馳《大話》所謂離經叛道,内核卻是保守的,“成長後的妥協”。就像年輕時去“叛逆”,搞搖滾、飛dm,成長後滿足于做社畜,對過去的自己嗤之以鼻。這貶低了一切“反抗”,簡化成“代際叛逆”。

2. 周星馳《大話》的笑話,有許多不錯,比如建立在性格特質的沖突(啰嗦的唐僧和性急的猴子之間性格沖突),也有很多建立在嘲笑之上。

對女性的貶損 ——“八婆”、“慰af”之類;對不同于主流群體的嗤笑 —— 譬如“人妖”、“瞎子”之類;

男生之間互相親密接觸是讓人尴尬的所以是笑點,而男女之間接觸是物化的所以是笑點(比如“抓奶手”)。

女性角色比較花瓶,那麼厲害的紫霞仙子連楊戬都能打過,後期眼睛裡卻冒出星星眼。

男性角色在醜角和好兄弟之間橫跳。主角也在“重色輕友”和“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之間橫跳。到底為什麼兄弟這麼死心塌地,女人又那麼圍着至尊寶轉?

3. 不帶緊箍咒可以愛你但不能救你,戴上緊箍咒可以救你卻不能愛你。難道救你的方法隻有帶上緊箍咒,成為無欲無求的孫悟空一種?對,這其中是有環形的叙事,月光寶盒的超凡能力,造成了命運感。可是這種環形叙事真的能夠說服觀衆嗎?這裡面的神,如來、觀音、玉皇大帝,都能幹涉人間,都能做出來月光寶盒,為何不成全愛情?天界為何阻撓神仙動凡心?電影裡頭的楊戬說的很明白,“你動凡心愛上什麼妖魔鬼怪,我們天界臉不要了?”,天庭真是秩序井然呀。難怪流行文化會流行,把取經當做佛祖的一場陰謀。

選擇愛一個人就一定要放棄自己的責任,選擇責任就要放棄愛情嗎?這很奇怪。這聽着怎麼這麼像丈夫的經典借口:“我不是不陪你,我要打工賺錢養家咯。”

總的來說,《大話西遊》可以一看,不能說一部爛片,說是一部“優秀的爛片”吧。優秀在商業制作,爛在老保,還這麼多人當做青春的紀念冊。不過爛的部分可以捏着鼻子和朋友們吐槽,也是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