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0号,全37集首播結束。簡單評論幾條:
1、【部分改編的陷阱】字幕裡說本劇是部分取材于路遙的小說《人生》,但是初期宣傳的時候可是打着路遙《人生》的名義賺足了關注。真是機關算計,全身都是心眼,欺騙觀衆。特意注明“部分取材”是不是也顯露出制作方的心虛?以後胡編亂改的改編劇是不是都可以說“部分取材”“部分改編”了?八九十年代改編經典文學作品的那種敬畏心哪去了?這不是帶壞風氣麼??
2、【改編無邏輯】再來說改編的問題。路遙的原著《人生》是個中篇小說,改編成傳統長篇電視劇來說确實體量小了些,但是現在這個時代了可以改編成新媒體付費短劇呀,這不是挺新穎的麼。可惜,現在為了擴充容量,胡編亂造,大概就是把原著裡沒有寫的續寫下去。原著裡寫到高加林被舉報回到高家村,劉巧珍痛苦地嫁給了馬栓就結束了。電視劇就天馬行空地續寫成這些人都到上海去了,而且混成了有錢人,真的讓人不可理解。尤其是加了一個雙星的角色,強行把他寫成了一個冒名頂替高加林上大學的角色,強貼熱點,邏輯勉強,脫離現實。劉巧珍的發展更是離譜,最後成民營企業家了,而且去上海剛開始當保姆赢得主人歡喜,最後主人死了把一棟上海的别墅給了她,這已經夠超現實了吧,更超現實的是,劉巧珍把房子捐給了公家,如此高的覺悟,如此無私,還算是普通人嗎?劉巧珍被刻意神化了。
改編還有一個毛病,就是不想要誰了就直接寫殘或者寫死,如馬栓,莫名其妙就出車禍死了,剛開始還以為要給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感情死灰複燃留地,看到最後也不是(最後這一幫人全部成了光棍),那幹嘛要寫死馬栓呢?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編劇編不下去了,人物線太多。或者故意渲染劉巧珍的自立自強,但自立自強的人就不配有丈夫嗎??還有黃亞萍的爸爸,突然就老年癡呆了,然後黃亞萍的媽媽從美國回來,家大業大,把亞萍帶到了美國。(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現實裡太少了,編劇隻寫個别,不寫普遍)等黃亞萍繼承了母親的舞蹈學校,直接口頭給亞萍爸爸判了死刑(說他已經去世)。還有裡面和高明樓勾結冒名上大學的地方官員馬占勝,最後要追究責任了,編劇可能不知道怎麼編才能不越尺度,就直接說馬占勝早死掉了,短命成了他的報應?本該出彩的點就這樣一筆抹過,編劇的社會責任感呢?(這裡說的“編劇”隻是泛指,指一切參與編寫或改動劇本的人,也可能是導演或制片人或…………)

3、【觀念陳舊】在真實生活裡,讀書隻是千萬條人生奮鬥的路徑之一,但是電視劇裡流露出很強烈的“惟有讀書高”的觀念,請問什麼年代了,還在宣傳這種思想?原著裡路遙恰恰寫了一個有知識有志向的青年卻找不到出路的困惑和迷茫,并沒有渲染“惟有讀書高”的觀念。
4、【刻意消解苦難】:原著描寫的是七八十年代陝西農村的貧瘠、農村生活,農村青年想逃離黃土,向往現代生活的志向,最後高加林回到黃土地,表現他對土地的深情。可電視劇裡的陝北農村呢?每家每戶好像都豐衣足食,小日子過得衣食不愁,俨然一副新農村的模樣,刻意消解苦難,讓人相當無語。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消解苦難、空頭勵志、觀念陳舊、叙事無邏輯、偏離原作精神的僞現實主義作品。

個人認為路遙《人生》的擴充改編可以往扶貧劇的方向走,這樣既不偏離原作,又緊跟時代,農村的面貌應該是這些年輕人來改變的。這才是真正的勵志。而且又符合路遙要表達的鄉土情懷,和對黃土地的感情。為什麼非得抛棄家鄉往上海跑呢,隻有到大城市上海才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