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古龍鐵粉,我對《歡樂英雄》這本小說的感情還是挺深厚的

或者也可以這麼說,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古龍小說

何以見得呢?

從我的ID就可以看出來——王不動

這個名字的靈感就來源于《歡樂英雄》

隻有死人才完全不動。
王動雖不是死人,但動得比死人也多不了多少。
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絕不動。
他不想動的時候,誰也沒法子要他動。
油瓶子若在面前倒了,任何人都會伸手去扶起來的,王動卻不動。
天上若突然掉下個大元寶,無論誰都一定會撿起來的,王動也不動。

我這人比較懶,但是相比于這位“王動”來說,還是有點自愧不如的

所以呢,最早有段時間,我網名就叫王動,正所謂“向偶像看齊”嘛

但這王動不是不能動,隻是不想動,而且動起來那可了不得

但他也有動的時候,而且不動則已,一動就很驚人。有一次他在片刻内不停地翻了三百八十二個跟鬥,為的隻不過是想讓一個剛死了母親的小孩子笑一笑。
有一次他在兩天兩夜間趕了一千四百五十裡路,為的隻不過是去見一個朋友的最後一面。
他那朋友早已死了。
有一次他在三天三夜中,踏平了四座山寨,和兩百七十四個人交過手,殺了其中一百零三個,隻不過因為那夥強盜殺了趙家村的趙老先生老兩口,還搶走了他們的三個女兒。
趙老先生和那三位姑娘他根本全不認得。
若有人欺負了他,甚至吐口痰在他臉上,他都絕不會動。你說他奇怪,他的确有點奇怪。
你說他懶,他的确懶得出奇,懶得離譜。

當時在知乎上呢,有位網友的個性簽名我記得很深(雖然我記不得他的ID了,現在改沒改也不知道了)

說是

沒有王動的本事,卻染了王動一身的毛病。

有一天偶然刷到了,我當時就很有感觸啊,覺得好像就是這麼回事兒啊,而且好像說的也是我啊

所以我把我QQ上的個性簽名也改成了這個

但沒過多久,我就感覺有點不對勁了

為啥不對勁呢?

因為我想追求一點改變

那從哪兒改呢?

“先改個名兒吧”

改啥名兒呢?

就是我現在這個名兒——王不動

王動不動,那王不動不就動了嗎?

于是,這個名字就一直陪伴着我走到了今天

所以,當五年前有消息說尚敬導演正在拍攝《歡樂英雄》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想看看電視劇裡的王動是個什麼形象——怎麼表現出他的懶,又怎麼表現出他的“不動則已,一動就很驚人”呢?

但那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

我這一關注,就又是好幾年,好幾年幾乎沒有一點兒消息

...

說實話,我是不知道這片子今天開播的

我已經好久沒關注這事兒了

但就在今天我無聊的時候,有意無意的在豆瓣上搜索了“歡樂英雄”這幾個字,我突然驚奇的發現——海報改了,然後我就點進去看了,然後又驚奇的發現,正好今天開播

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評分幾乎全是打一兩星的

我又震驚了——不會真的有那麼不堪吧?

細看評論,發現大家都在集火一個點——基本上跟原著無關

一看,還真是

什麼“百佬會”啊“三位長老”啊

書裡完全沒有這些内容啊

然後簡介裡又說什麼

渴望退休的三位長老為把子女林太平、王動、燕七培養成接班人

于是我想到了近些年來,一些金庸武俠的魔改劇,心開始涼了一大半,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隐隐約約的在我眼前浮現——“到底要看不看的”

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去看看,不為啥,就為王動,我就想看看王動到底是咋懶的

看了一、二集以後,我發現——這王動其實也不懶啊,或者說,這不是我那個以前“心目中的偶像”

于是我就有點不想看了,但是轉念一想,都等了這麼久了,幹脆把這六集都看完吧

于是乎,我就把這六集看完了,其實我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雖然和我預期的完全不同

看完之後,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尚導要這麼拍呢?

這麼一拍,豈非是十分不按常理出牌?

但我也又突然想起——這《歡樂英雄》也不是按常理出牌的啊

那為什麼古龍不願意按常理出牌呢?

因為古龍想求變

《歡樂英雄》又是個新的嘗試,因為武俠小說實在已經到了應該變的時候。在很多人心目中,武俠小說非但不是文學,不是文藝,甚至也不能算是小說。正如蚯蚓,雖然也會動,卻很少人将它當做動物。
造成這種看法的固然是因為某些人的偏見,但我們自己也不能完全推卸責任。

那為啥要變呢?

我們這一代的武俠小說約莫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開始,至王度廬的《鐵騎銀瓶》和朱貞木的《七殺碑》為一變,至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又一變,到現在已又有十幾年。
這十幾年中,出版的武俠小說已算不出有幾千幾百種,有的故事簡直成了老套,成為公式,老資格的讀者隻要一看開頭,就可以猜到結局。所以武俠小說作者若想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得變;若想提高讀者的興趣,也得變。

但這種變,是會引起大家的不适的,古龍也知道。哪怕是金庸當年寫《鹿鼎記》,也有許多人是不能接受的,認為這不是武俠,所以古龍又補充道

有人說,應該從“武”,變到“俠”,若将這句話說得更明白些,也就是說武俠小說應該多寫些光明,少寫些黑暗;多寫些人性,少寫些血。
也有人說,這麼樣一變,武俠小說根本就變了質,就不是“正宗”的武俠小說了,有的讀者根本就不願意接受,不能接受。
這兩種說法也許都不錯,所以我們隻有嘗試,不短地嘗試。我們雖然不敢奢望别人将我們的武俠小說看成文學,至少總希望别人能将它看成“小說”,也和别的小說有同樣的地位,同樣能振奮人心,同樣能激起人心的共鳴。

所以,就我的觀點來看,尚敬導演的這一“變”,其實是有點符合古龍創作時的心路曆程的——求變

那麼,古龍是怎麼判斷他這《歡樂英雄》成功與否呢?

《歡樂英雄》每一小節幾乎都是個獨立的故事,即使分開來看,也不會減少它的趣味——如果它還有一點趣味,這嘗試就不能算失敗。

“如果它還有一點趣味,這嘗試就不能算失敗。”

如果按古龍的這一标準來評判電視劇《歡樂英雄》的話,那麼其當然“不能算失敗”

隻不過這作品和我們想象中差别太大了

至于這劇整體的好壞,我還是等全部出完再來評價吧(暫時給個3.5星吧)

隻能說,這是一部很有可能讓絕大多數原著黨極度失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