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參考相關電影:

十全大補男 (2000)7.42000 / 美國 / 喜劇 運動 / Howard Deutch / Keanu Reeves

驚魂眼 (2000)6.72000 / 美國 / 犯罪 劇情 懸疑 / 山姆·雷米 / 凱特·布蘭切特 吉奧瓦尼·瑞比西

2021年4月2日

之所以想起寫這部電影,隻是因為這部片子算是好萊塢知名巨星——“Keanu Reeves/基努·裡維斯”所出演過氣質、人格、内在最不符合他的一位電影人物。而這部《正義守望者》也算是這位家喻戶曉的美國明星的作品履曆表裡,比較屬于“倒數”的電影作品了,因此我時隔多年,就簡單評說兩句好了。

事實上這是一部比較典型的老式警匪類型電影,說它是“驚悚懸疑”,多少有些不及格,因為驚悚的壓抑感不重,懸疑的偵訊内容幾乎是“無”。這部電影更像是那種正邪勢不兩立,黑白對立分明的“雙雄”題材作品。一善一惡,一正一邪,一警一匪,勢均力敵......“勢均力敵”了嗎?寫到這裡時,我不這麼認為。這部電影可以這麼寫,從始至終,都是“黑”牽引着“白”,“邪”撩動着“正”,“匪”挑釁着“警”,甚至連本片中的那位由“詹姆斯.斯派德/James Spader”所飾演的警方主角【Joe Campbell/喬.坎貝爾】他都是受不了這部電影中的那位辰龍處女座的精神異常的變态殺手“David Geriffin/大衛.格裡芬”而選擇從洛杉矶“逃之夭夭”到芝加哥的。結果沒想到這位連環殺人狂不遠千裡,“癡心不悔”的追逐這位警察角色,繼續以命進行“騷擾”,而這位警察角色與這個殺人狂周旋了三年間都獲得了什麼?居然是“無”。“不知道他長什麼樣” ...... 你不是在自己亡妻被火舌吞噬的那年,與這位兇手狹路相逢,而且差點就追到嗎?(這部分記憶多少與電影劇情有所出入,好像不是妻子。)而且就以本片開頭原聲音樂還挺有氣氛環繞的剪切片段,我真心認為,其實男主人公可以試着開槍了,向由“Keanu Reeves/基努·裡維斯”主演的那位變态殺手,那個距離,而且片段中似乎又沒什麼更多行人,完全是近乎一目了然的開闊視野,既然手上有槍,為何不嘗試射擊呢?我認為這部電影如果在開篇的追逐戲中開槍,可能就沒之後那麼多泛善可陳的“精神崩潰”戲份,與稍顯“陳詞濫調”的“心理救助”内容。是的,這部譯名為“正義守望者”的電影裡,那位代表“正義”的警察一角,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迷離眼神,在自己亡妻的哀緬裡,一蹶不振。這個正面人物甚至錯過了變态殺手給他直接郵寄的有關受害女性的偷拍照片,這就是太不負責任了吧?這位警探角色,他作為“正義”的一方,甚至可以這麼寫,在這部電影中,連他自己的妻子,都無法保護。一直是被兇嫌,牽着鼻子走。甚至最後連知道這個兇手“長什麼樣子”,都是由“Keanu Reeves/基努·裡維斯”所飾演的這部電影中的連環殺人犯,主動“露面”,才得以告終。

是的,有關這位正面人物的塑造,從頭到尾都有種“力不從心”不在狀态的感覺,鏡頭一轉向他時,就是那種朦胧昏暗的“溫冷”打光,在過去的暖色調,與現在的冷色調中徘徊遊離着,給觀者真是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直到本片結束,其實都沒見好。我真心認為,這部電影裡,“詹姆斯.斯派德/James Spader”的演技,更是“糊弄”。但也許就是要這種“力不能勝”的無奈凄涼感受?但真的,由“Keanu Reeves/基努·裡維斯”所飾演的變态大反派——“大衛.格裡芬”根本也沒勝任能夠令觀衆信服的“令人感到頭皮發麻的高智商變态人物。” 此片中這個變态殺手的“高智商”,全在正面角色“喬.坎貝爾”的台詞中了。我就搞不明白,既然都彼此“了解”的如此“透徹”了,怎麼可能完全“一無所知”呢?這本就矛盾。而這位警察人物在片中一開始就是個丢盔棄甲的逃兵,他的精神已受這位“變态殺手”由裡及外的摧毀,他不是什麼“守望者”,更像是極力想要擺脫往昔的“逃亡者”。

因此這部電影,更适合另個雖然有些“猥瑣”,但更為确切的譯名——《偷窺殺手》。而不是“正義守望者。” 而在英文單詞中“Watcher”的意思也是在指——觀察者、守望者、觀察家、甚至“注視”的意思。這個單詞直指的人物,就是本片海報上未露真容的——【David Geriffin/大衛.格裡芬】.

别說,這部電影的海報,我倒是覺得做得不錯。它是這個樣子的——

...
The Watcher

嗯,有點兒2005年漫改電影《康斯坦丁》的味道了。而“Don't go home alone”的電影海報宣傳标語,也是令人看得有些不寒而栗。但是這部電影所呈現出的作案過程......就差兇手本人沒拿着大喇叭喊:“我就是兇手!”了......而電影中的正角“Joe Campbell/喬.坎貝爾”直到本片最後一位女性受害者被害時,都不是他親手揪出兇嫌的,每個被“格裡芬”盯上的女性配角,幾乎都無一失手。而這部電影裡的這位“變态殺手”本身,他的作案手法,我覺并不高超,甚至有幾次差點就不用主角出手,便能抓住。結果電影給了一個非常“勉強”的原因令其“僥幸”逃脫——車技不錯,還炸死了幾個警察角色。嗯......能說什麼呢?“不愧是John Wick.”

是的,如果有人問我這部電影讓我想起“Keanu Reeves/基努·裡維斯”哪個更具代表的熒幕角色,自然就是《疾速追殺》、《疾速特攻》、《急速備戰》中同樣殺人如麻的“John Wick”,江湖人稱“夜魔”。是的,這部《偷窺殺手》裡的“David Geriffin/大衛.格裡芬”就像是“約翰.威克”尚且稚嫩的“前世”一樣,甚至發型,都有幾分“相似”。隻不過那個使其鹹魚翻身的動作系列更顯幾分“身不由己”的滄桑,這部電影中,我隻能說,“欺騙性太強。” 是的,如果“Keanu Reeves/基努·裡維斯”真的是一個變态殺人狂,那我也隻能這麼評論——人不可貌相,不能光看外表。是的,完全可以如此解讀這部電影裡,這位殺人狂不夠令人感到“不寒而栗”的究其原因——表裡不一不過。我想隻要是個女人,在面對這麼一張天真無邪,挂着朗目疏眉的男性時,都不會想到,這是個“殺人狂”吧?如果說這部電影有何“驚悚”之處,就在這裡了吧。

至于本片中似乎點到即止的“基情”,确實有。這個人物應該就是“愛”本片中那位由“詹姆斯.斯派德/James Spader”所扮演的自我封閉的警察角色——“Joe Campbell/喬.坎貝爾”. 不是“呼之欲出”,而是已經溢滿屏幕。這就是這個人物的“變态根因”——同性戀人物。是的,此片中的“David Geriffin/大衛.格裡芬”,真是這個群體的隐喻一種。而他給與那位正面人物的“愛”就是——死不瞑目的女性屍首,以及“喬.坎貝爾”這個人物的極深痛苦。事實上這部電影這點“隐藏心理”,确實是有些“耐人尋味”,可在這部淺嘗辄止的警匪驚悚片中,也沒太擺明了說,有那麼些遺憾。我倒是認為這樣的心理,在類似的電影中,無需大驚小怪什麼。而“Keanu Reeves/基努·裡維斯”又不是沒演過這類角色,隻不過在《不羁的天空》那部文藝感更為濃郁的電影中,他是個正派。

以及,此片的攝影、燈光、服裝、以及配樂,都還不錯。挺有好萊塢就是年代那種“飽滿”的影像風格。但是要說此片值不值得“推薦”......唉......除非你是“Keanu Reeves/基努·裡維斯”的鐵杆影迷,不然真的非常無趣,這部電影。至于“詹姆斯.斯派德/James Spader”,我個人一直不是他的影迷。貌似他所出演的至少電影,經典也屈指可數,事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