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時看過岩井俊二的一部電影,叫《四月物語》。影片不長,像部散文詩般悠悠晃晃,随着鏡頭穿梭在東京漫開的櫻花與春日傍晚的大雨裡。後來獨自居住時,某個不用工作的夜晚,窩在沙發一角,在不大的電視裡回顧這部影片。看着17歲少女榆野卯月騎車前往山崎學長打工的書店,鼓起勇氣與他交談……

在還算青春的年歲裡遇見他人的青春心事,心中總會泛起咯噔一聲的回響。想起十幾歲時曾喜歡過的某個人,擦肩而過時的緩步屏息,以及放學後在夕陽中騎車的背影。那股好聞的洗衣粉味道終是揮散不去。成年後雖然也曾遇見一些人,有過短暫的交集,卻怎麼也烙不下更多深刻的印記。那些轉瞬即逝的碎片也就成了腦海裡無關痛癢的回憶。

四月的尾聲,宅在家看電影,窗外是灰色調的陰天。《幸福的面包》裡的理繪小姐,大部分時間都面帶微笑,偶爾也會沒來由的難過。她會凝望高懸的明月,月光灑在面包店旁如鏡般的河面上。丈夫水缟君往往會在她的身後靜默,同時為她的難過而悲傷。理繪在尋找着心中的瑪尼,不管在東京,還是在月浦,那個瑪尼似乎都在與她捉迷藏。我曾一度以為瑪尼是理想情人的象征,因為縱觀整部影片裡的幾組人物,似乎都與愛情相關。

香織與時生,愛是純粹的好感。無關背景,無關職業,或許隻需要一朵向日葵,一次吹着晚風的夜談,我便願意送你一路回東京。

小未久的父母,愛是放手的釋然。昔日的快樂是真的,無法包容的痛苦也是真的。當愛已成往事,那便及時止損,把更多的溫情留給需要你愛的人。

坂本夫婦,愛是長久的陪伴。共結連理五十載,我有與你同赴黃泉的勇氣,若你願再為一顆紅豆面包而停留,我亦可陪你看盡往後餘生的所有月圓。

理繪在與水缟君用心經營面包店并治愈客人的同時,也從他們的身上得到了問題的答案。究竟瑪尼是誰,其實就是願意陪着她做任何事,最大的願望便是讓理繪快樂的水缟君啊。

我們要何其幸運,才會找到那麼一個人,想你所想,愛你所愛,與你同樣溫柔,陪你走過高山低谷,為你在雪地中留下腳印。你們也會因長久的相處而形成共有的默契,比如悄悄将衣服裡的硬币收入囊中,掰開面包時自然的将另一半分給對方……彼此眼神交彙時的相視一笑,都會讓陽光明豔起來,橫掃心中的陰霾。

瑪尼不會專程為你而來,但也許他(她)就在你身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包容對方,接納自己,與現實握手言和。終有一天,你也一定會尋找到心中的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