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看了《小小的我》。首先得誇一下四字弟弟,他的演技不再有偶像派的漂浮感,好幾個片段都讓我忘了這是易烊千玺。雖然上半身的肌肉痕迹還是有表演的功夫,但是無論面部表情還是體态還是情感流露,看得出是下了功夫,也有思考和被導演調教的痕迹。希望他繼續接好片,演好片,未來可期。
我喜歡《小小的我》的細膩,我打算分别寫一寫。
一、身殘心健or身鍵心殘的選擇?
我替劉春和惋惜。身殘心健本身就是個莫大悲劇,出生就是原生家庭的巨大變故,成長的過程中,越是發展心靈,身體的殘疾就越是讓人痛苦。這和史鐵生的從高處跌落的痛苦還不同,他從未享受過奔跑跳躍打車輪這種基本的運動,所以劉春和的夢裡充滿了對運動的本能奢求。身殘心健帶來的是一種抗争,給公交公司的投訴信,在咖啡館執拗的報菜名證明自己記憶力好,寫詩,學習打鼓,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想要基本尊嚴的象征。整個社會需要給他們這種尊嚴,在這個層面,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反思自己的有色眼鏡,反思自己做的夠不夠,去包容殘障人士,用實際行動為他們帶來尊嚴。
更多的普通人,是在漫長的人生中,體會身健心殘的痛苦。那包括原生家庭之殇,親密關系之殇,自卑與超越之殇,孤獨與鍊接之殇等等,并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去修複自己的心靈創傷。于是我們忽視它,埋葬它,封閉它,卻又在一次一次的沖突中爆發,劉春和會絕望又瘋狂地一顆一顆的吃自己勞動換來的牛軋糖但窒息,他會躲進行李箱裡把自己封閉在黑暗裡,這個場景和這種情緒精準的擊中了我,那個曾經也會封閉也會爆發也會自傷的我,在熒幕前,因為高度的共鳴差點無法呼吸的痛苦。其實影片給出了解決辦法,學會脫殼。熒幕裡春和借助雅雅的手完成了想象中“身體的蛻殼”,現實中我在人生的一輪又一輪痛苦襲來時,夜深人靜給自己的心脫殼,看到痛苦,了解原因,扯開盲區造成的枷鎖,讓這部分痛苦随着被看到,被改變而失去作用。這個過程真的演繹的非常精準,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歡。
二、痛苦的外婆和媽媽和外孫之間的關系
祖孫情是人生中特别真摯的感情。隔輩親帶着時間的轉移,命定有一種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惆怅。在這個電影中,外婆才是真正喜歡春和的那個人,不清楚她是在彌補對女兒的虧欠,還是她真心喜歡自己這個敏感聰明的幺兒,默默陪伴,用力發聲,鼓勵和尊重,都和他媽媽的控制忽視憤怒産生了鮮明的對比。
但我無法讨厭春和的媽媽,這個一輩子也沒得到想要的愛的可憐人。童年被忽視,婚姻也不見得幸福(春和和他爸幾乎零溝通),孩子的出生直指她的錯誤(似乎難産缺氧是腦癱的相關因素但未必是因果關系),這種打擊往往會摧毀一個人的自我信念,她也無法正确看待孩子的殘疾,又不能給自己的心脫殼,就隻能用錯誤的方法繼續人生,可悲可歎。祖孫倆就這樣被缺位的爸爸,擰巴的媽媽聯系到了一起,原生家庭的問題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直面的,但并不意味着無解。所以其實心理學是最好的脫殼工具,我們通過改變視角,能夠找到真正的愛和希望,人生就不會堕入黑洞和深淵。就像外婆和天台,就像我自己的外婆外公給我塑造的堅定的被愛的印記。春和長大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外婆自由,這是他想要的,也能夠給予别人,這就是自愛自尊帶來的他愛他尊,特别喜歡這個結尾,祖孫倆已經自由了,希望那個痛哭的媽媽也能和自己和解吧。
三、性的萌發的細膩描述
影片的一大亮點,恰恰是雅雅如同工具人一般的出現消失,伴随着春和性欲愛欲的萌發和消亡的真實寫照,我在雅雅頭三次出來的時候就覺得這女孩子怎麼和工具人一樣忽上忽下的,直到幻想中她抱着劉春和撕去他脊背的皮膚時,我才明白雅雅就是春和從男孩到男人的橋,承載他愛欲,襯托他的痛苦,最後不得不放手,泯滅于人群銘記在記憶變成詩的過程的工具而已。他們注定就是沒有結果,怎麼可能會有結果呢?越早體會這一點,春和的人格才越完整。對着金沙遺址的黃金面具吟誦愛欲幻滅的痛苦,和面具沉默戲谑的對望,有着莫名的儀式感。每個人内心都有一個關于愛欲的巨大黑洞,被各種各樣的幻想填滿,這是愛的幻想,也是性的成長,最終把我們帶向對自我的否定和肯定中,帶給我們成熟。老阿姨還經常做和奇奇怪怪的人的春夢呢,這是一場隻關于自我和解的儀式,與他人毫無關系。導演真的很細膩,拍出了具象化的愛欲,大逆光的唯美和光明,恰如夢境!
四、電影配樂撥動心弦
可能這一年和音樂接觸的多了,屬于耳朵的弦越發敏感,這部電影的配樂真的精準,細膩烘托情緒。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的組合,或者溫情,或壓抑,或輕松愉快,或唯美浪漫,恰如其分回蕩在心中。特别的,片尾外婆帶着耳機在暗調的家中翩然起舞的時候,整個人和窗戶形成了一個大的剪影,軍鼓的旋律複刻了《波萊羅舞曲》,那種漸進式的充滿希望的鼓點,完美映襯外婆的心情。喜歡音樂的人走到哪裡都不會活的太難,因為音樂本身就有療愈的作用,也是蛻殼的一個好工具。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附身親吻大地,挺身迎接太陽。春和景明對劉春和來說并非遙不可及的夢,開在他自愛自尊的土地上,也默默的治愈更多身健心殘的普通人。
學會給自己的心蛻殼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