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值七分吧。開推是個國内很少見的綜藝形式,不以期為單位,而是一季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相比綜藝更像是懸疑劇,還偏美劇模式:前幾集自成單元同時埋主線線索懸念,後幾集彙成主線。
這種模式比較成功的案例是女高推理班,觀衆本質上是在看一個沉浸的故事,劇情帶着嘉賓(以及觀衆)走。這模式的特點顯而易見:呈現效果更多地依賴于劇情(編劇)而不是嘉賓。一方面這模式不像明偵那麼挑嘉賓,理論上講劇情上的高能完全可以取代嘉賓的高能,嘉賓達到及格線即可;另一方面如果劇情不夠精彩、讓觀衆跳出故事外“出戲”則一切免談。
開推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沒有做到明确自己的定位、最大化發揚這個模式的優勢,反而給了觀衆不正确的預期。作為一個“沉浸式劇情體驗”觀劇綜藝,錯誤地選擇了前六案“找兇手”的劇本殺模式,且給自己起“推理”這個名字,導緻觀衆開始時的預期是明偵那種推理劇本殺,想要的是本格的樂趣。而第一期的案件作為推理綜藝來講毫不高能,作為劇情綜藝則故事老套冗長,兩邊都不讨好。劇本殺模式其實和觀劇模式兼容性并不好,因為劇本殺的核心在“找兇手”,重要的是鎖定兇手的邏輯鍊條,而不是複雜反轉的故事。同時劇本殺模式對嘉賓要求是很高的,嘉賓不高能會極大損害觀賞性——而開推的嘉賓尤其是第一案顯然稱不上高能。這也是為什麼進主線後顯然更好看了,因為終于更像追劇了,靠反轉的“懸念”來吸引觀衆看下一集——但因為第一集而流失的觀衆是很難再回來的。
劇本上講開推寫得還可以,主線是相對比較有趣、刺激、反轉也基本說得過去的。當然還可以做到更好,比如最後的真相未免潦草,有些疑點沒有交代清楚(懸疑劇最忌不嚴謹、有bug),比如常駐之間的關系可以做得更環環相扣一些(類似伊坂幸太郎經常寫的那種),比如“不同的選擇會影響結局”完全沒有交代了(做不到的東西就不要宣傳啊)。
嘉賓上講,既然不是以“高能”為标準選的嘉賓,就不要再讓節目設置暴露嘉賓的“不高能”了。好在嘉賓至少态度認真(雖然這是個及格線要求但現在的内娛……)npc請得倒是都不錯,很入戲也很有節目效果。
總之我其實看好這個模式,認可節目組的創新和用心。希望節目組之後做節目首先想明白自己的定位,揚長避短,“既要也要”的結果往往隻能是兩邊都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