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少年》在技術上有多麼圓潤成熟,自不必多說,隻要看第一個長鏡頭和導演不斷的變焦就知道花了多少功夫,可以說導演完全是按照現實攝影的标準來控制鏡頭的,這在國内是很罕見的。本文主要想提供《雄獅少年》的另一種解讀:我不認為它是一部“勵志”的成功學電影,但它也絕不是簡單的“反成功學”毒雞湯,我認為這部電影提供了一種更好的第三條道路。

我們常常談及的“勵志”電影是什麼呢?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普通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比如著名的《阿甘正傳》,一個傻子,成了富翁和社會名流;《當幸福來敲門》,努力的父親最終賺到錢,《摔跤吧爸爸》,一個女孩克服種種阻力獲得了名聲與尊重。勵志電影是一場夢,反複告訴人們,“隻要努力克服困難,你就可以成功”。本質上,這種電影是屬于美國及好萊塢的那種典型的美國夢。

但《雄獅》其實是很特殊的。我們主角最初的目标是獲得廣州舞獅比賽的冠軍,我們首先考察為什麼他想獲得這個冠軍?最初的動力有兩個:一,可以到廣州,給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個驚喜;二,那個漂亮的女孩阿娟“美救英雄”,自己又跟她同名同姓,所以内心難免有一些細微的悸動。這兩個動力可以歸納為一個需求:被他人認可。影片已經旁敲側擊告訴我們,舞獅沒有太高的世俗價值,師傅當年舞的那麼好,也賺不到錢,賣鹹魚為生;女阿娟舞的那麼好,她的家人也不認可。可以說,舞獅完全無法帶給主角物質和名望上太大的好處,這一點已經與傳統的成功學影片很不相同。

但影片從中間點直轉急下,令人震撼。父親突然昏迷,自己去廣州舞獅比賽已經失去了意義,隻能去打工養家。随後給我們展現的是男主小小年紀打多份工,住在髒亂的集體宿舍最下層,送外賣被刁難。如果說,這裡隻是露出了反雞湯的一點獠牙,那麼,最令人叫絕的是送外賣途中偶遇女阿娟:她小小年紀卻開着很好的車,送了男主角一程,輕描淡寫的述說着自己不被允許繼續舞獅,然後讓男主繼續加油。這一幕的諷刺力度是國内罕見的,一個富裕女孩對打幾份工作的民工男孩說,“堅持你的夢想”,多麼荒謬,你因為家裡的反對無法繼續夢想,卻依然能開着車享受體面的生活,而我的家庭卻讓我連做夢的權力都是奢侈。至此,為什麼男女孩都叫做“阿娟”,并且長得這麼像就顯然易見了:這是一組清晰的階級對照,我們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不同出身給二人命運帶來的遭際。這一幕之後,就是掉落在地上的枯萎的木棉,和男主在樓頂的最後一舞,決定與夢想告别,去往上海。

但如果故事止步于此,它也不過就是一部反雞湯,述說着“努力沒用,努力也得不到成功”,那麼它也不會得到我的好評。可我們的主角為了自己的隊友,還是回歸參與了舞獅比賽,帶傷奮戰到了最後一刻,并且看到了自己心儀的女孩已經有了男友,到這一刻,他已經沒有任何外部激勵了:沒有太多物質獎勵,師傅和夥伴都覺得已經夠本了,家人們都看到了,心儀的女孩親自給自己打鼓,自己已經被認可了。那麼為什麼他要挑戰“奇迹”?前邊師傅說過:“不認”,不認命。我覺得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最重要的幾個價值觀之一:“自強不息”。

什麼是“自強不息”?自強,不是為了得到更多物質享受,不是為了聲明,甚至不需要外部的認可,而僅僅出自于自己對自己生命,對自己主體意識的尊重,我就是“不認命”,即使知道不會有成功,但我也要展現自己能展現的最好的“姿态”。

我們的主角成功了嗎?如果從結果論來看,當然是失敗的,他沒有跳上最高的柱子,最後也還是去上海打工,生活沒有給他任何憐憫;然而,他超越了這種世俗的成功,他讓自己的内心從病貓成長為了“獅子”,因為他真正的實踐着自強不行,我們看到彩蛋中,在上海打工的主角,臉上的表情是更為平和的,已經沒有了初到廣州的迷惘和苦大仇深。挂在高柱子上的那顆破損的獅子頭,就像海明威筆下不知為何躺在乞力馬紮羅山上的那隻豹子,它們是失敗者,然而它們的姿态足夠偉大。

我認為這部電影展現的現實的廣度是驚人的,這種底層的描寫是不可能出現在當前的國産院線中的,所以彌足珍貴。在這個上升通道收窄,信息又極為發達的時代,我們都清楚,能實現階級跨越的那種成功是很難了,也許還有一小部分人追逐着成功學的幻夢;也許有很多人看透了真相,選擇躺平;但《雄獅》為我們展現了一種超越成功學的姿态,一種自強不息的姿态:也許我們注定是失敗的,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強不息,不是為了活得更舒服,不是為了别人的眼光,隻是我們單純的“不認命”,我們隻想展現自己生命更美麗的姿态。

當然我深知這部電影還有很多問題,例如前半段尴尬的喊口号般的台詞(病貓/雄獅),泛濫的屎尿屁笑話,一些body shame,性别歧視,老套的笑話,不和諧的網絡梗的濫用,人物造型。但我真心覺得這些完全不影響它成為我心中當代大陸動畫電影的最佳。我認為刻意加的笑點也是因為廠商不敢做一部完全嚴肅的動畫,就像當年《魔童》也濫用屎尿屁。僅從其現實關懷上看,《雄獅》甩開《魔童》這類架空曆史童話題材幾個身位。當《大明王朝》收視慘淡後,我們就隻剩下了《宮》,希望《雄獅》能有一個好的票房,國産現實主義動畫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