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妖怪的夏天,3星。人物形象有記憶點,背景作畫熔古鑄今,但兩者的畫風有一絲絲割裂。劇本應該是我看完的幾集裡相對完整的,但還是意味不明——要說全片在描繪豬妖的底層小人物屬性呢,豬妖又有欺壓烏鴉和樵夫;要說小人物的惡行是被大人物不合理要求所壓迫呢,它也沒自救成功,而是被究極大人物大聖給救了;很多社畜有所共鳴的職場影射,我隻看到黑色沒看出幽默,對我的情緒調動一直落落落落落落落。而且,全片僅出場一個女性角色,還是非常工具人屬性的帶崽豬媽媽。既然從頭到尾都是人類的社會,那借個妖怪殼有什麼意義……?我揣測得惡毒一點,是好蹭西遊記的知名度、賣大聖的情懷嗎?
鵝鵝鵝,4星。美術配樂表現都很不錯,跟内容也是相輔相成。但去搜了搜原文又覺得動畫純屬故弄玄虛——把原文中的男人女人都改成動物、書生形象緻敬天書奇譚裡的斷腿狐狸、口中吐人畫成放大頭部的詭谲形式等,雖然放大了畫風特點、強化了影片沖擊力,但也更加劇了觀衆的雲裡霧裡,當我幾眼掃完幾百字的原文再回頭看動畫,隻覺得“觀衆想了千層,但劇本是個單餅”……
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三個神仙,不評分。旁白有氣無力,作畫經常自我矛盾(比如9:00的透視,左邊和背後的大門是正常透視,右邊的狗窩又成了古早風正交視圖;順便用這段舉例一下人物跟背景之間的矛盾:背景的土地、磚頭、瓦片等的型很細緻,磚瓦有豁口,樹和木闆有木紋(這裡又是個小矛盾,樹是外皮,木闆是橫切面,紋路怎麼會一樣呢),上色有層次;人狗的型是簡單線條,上色也是單色+陰影(12:04狗死了又跟背景一個畫風了,還有3D輔助明顯的巴士,我無意探尋其間的區别有無深意,個人認為作品的畫風要有整體性,靠畫風暗示這些而不是靠鏡頭語言或者文戲,很破壞觀影體驗)),願意花大力氣繪制背景樹葉的葉脈、密鋪的瓦片和滿盆花生的紋路,但“文武小學”幾個字(3:30)角度懸浮,切豆腐(8:06)像切魔方,光屁股雕像和裹腚布藍人更是登味溢出屏幕。劇本就不評價了,視覺上不适的地方太多,沉不下心看内容。
小賣部,不評分。畫風倒是挺整體的,DS說是市井風俗畫(類似《清明上河圖》局部) + 細膩工筆 + 溫暖水彩,我個人感覺更像油畫風(尤其老頭的眉毛很像突出的筆觸)。但背景是死的,被子和花葉不會随着風動,3D老頭在其間穿梭,到底是表達煙火氣還是在拍什麼鬼片?配音年齡也跟眉毛全白掉的老頭形象有很大出入,同樣是沉不下心分析劇情的一集。
小滿和月兔技術力是過關的,展現了現在能把剪紙皮影片和木偶片做得多精緻,但劇本夠不上拍動畫的質量,純屬為醋包餃子。林林、飛鳥與魚,美術劇本誰也别嫌棄誰。
全系列8集全部采用不同的畫風,上美廠确實家底厚,想傳承下來的東西太多。但我個人覺得真的不必把美術上的先聲奪人放在首位,這已經不是全國人才雲集在上美的上世紀60年代了,大部分動畫公司應該都有技術做到這個程度,不做隻是因為沒必要……現在也不是靠建模毫發畢現、渲染流暢、劇本不那麼低幼就能讓人熱血沸騰為大聖當自來水的2015年,國漫當下真不缺技術,缺的是劇本、審美和受衆。總之,國産動畫請先把劇本打磨好,美術為劇本服務好嗎好的。
BTW,還忘了一點,奇譚全篇,能貼的不能貼的都在強行貼“中國風”,但哔哩哔哩上面向國内觀衆的片源,每句台詞都配有英文字幕,很破壞畫面的整體性(沒仔細看英文字幕,好像有評論說翻譯質量不高,那就更多此一舉了)。我知道上美在上世紀60-80年代在國際上享有非常高的聲譽,但這系列顯然質量配不上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