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你,看水是你,看那分分秒秒,時間流逝,看那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看那包含了以上全部的文學日常,山水與人和諧自處,話語随風飄揚四散,詩意地栖居原來真實存在,那以為是夢的生活原來有人擁有着。

...
新疆

是心馳神往的地方,那裡四季景色不同,那裡地廣物博,那裡還有羊肉串。看了第一集的内容,更加向往新疆,活躍着的羊群,後面緊緊趕着的牧羊人,深植地面的草木,即使是貧瘠荒漠,梭梭樹、胡楊也頑強地生長着。與大自然貼近,與土地接近,人會變得特别踏實。自然會塑造出獨特的東西,“活成這樣沒辦法”,我反倒覺得“活成這樣”才是他們的辦法,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借勢紮根生存,形狀扭曲亦不足懼,長久地展現自己的風采,汲取每一分水分,才不枉拼搏。有生有死,相互轉化,我的因可能是你的果,宏觀相待,才能更把他人放在心上。

...

夢和醒一樣在消磨你的一生,清醒的時間漫長卻短暫,清醒的時候我們又在主動消磨,直到生命這匹布被磨出了線頭,磨少了料子,磨走了光澤,磨剩了的,是精華或是荒蕪呢?答案由你選擇。

雲南

于堅特别有意思,他操着一口不太标準的普通話,侃侃而談,句句充滿哲思和惬意。他帶我們來到了雲南建水。我的思路遊走到他處,想到野孩子樂隊有幾位成員如今就生活在雲南,曾在一個影片裡看到,主唱張佺穿着拖鞋和大褲衩子就出來溜達,看起來相當随性。

...

在雲南體會五感交織,在建水體會豐饒人情。返璞歸真的生活,路邊喧嚷的集市,人們燦爛的笑容,都在說同一句話:親近自然!熱愛一切!鋼筋水泥的便利讓人們失去了動物本能,身體力行似乎成了低賤行為,然而人類本就從叢林中來,怎能抛棄那蜿蜒的山脈和潺潺的流水呢?“有就是無”,空虛的心需要藍天白雲。

“你把你的家建成一個可以死的地方”,多麼動人心魄的一句話。我失去鳥語花香,失去青草池塘,卻依然可以在自己的一方寸土鑄造安心,把破碎的靈魂用真心粘合。

甘肅

寫作是一種習慣,李修文認為作家是作品的承載者,是内容的轉述者,他們将自己所見所感如實地記錄下來,而後呈現給大衆,這是本能,也是希望。‍‍‍聶魯達說過,對我來說寫作就好像呼吸。我無法停止呼吸而活着,就好像我無法停止寫作而活着。科塔薩爾‍‍‍的話更加振聾發聩:要是誰願意寫作,他就會寫作。要是誰命定要寫作,他就會寫作。

...

韓松落輕言細語中彰顯心迹——想通過寫作來延長一些生命。物質必将滅亡,精神卻可能不朽,即使氣若遊絲,也終會影響一些人,感動一些人。當然,也有作家認為寫作是純個人的事,甚至是一樁秘密行動,作品完成就是一種割舍,再也不屬于自己了,這是斯坦貝克。

寫作的意義,就這樣融進了老友間的相約敦煌,坐着站着嚴肅着,笑着想着低着頭,敦煌恢弘也抵不過朋友的句句真心。

北京

李洱和張清華用腳步丈量了現代文學史,那些熟悉的名字,連帶了他們的相片一一浮現時,竟長歎一口氣,影像淺入淺出,仿佛是又一次迎來送往,令人心酸。冰心的床很小,許多作家的床也是,除去當年物質匮乏之外,李洱道出了真相:作家不可貪戀在床,寫作是件持續的事。

筆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作家的筆是有生命力的,是預言,是剖析,否則魯迅的文字不會适用于現代,奧威爾的小說也不會名揚四海,更不用說公元前的中外先賢流傳千年的傳世之作。作家風格不同,有人心懷大衆讀者,有人隻寫給自己和友人,可一旦你帶着功利目的去寫作,那必将難以成為經典。

...

最能給我啟發的一點是他們讨論的創作閉環。作品完成了,創作就結束了嗎?李洱和張清華不會同意這一點。創作是互動,是遇見他人,比如讀者,又比如批評家,遇見新鮮,比如有理有據觀點碰撞。可惜,當下很多人是道德憲兵,而非批評家,正如梅勒所言,作家是拼了老命才寫出來一本書,一些人卻發表着不公正的評論,試圖卻想用唾沫星子把作家淹死。不僅文學界如此,任何環境都是如此。争着吵着,似乎隻有自己才是道德先鋒,自己的唾沫星子仿佛是真理。縱使如此,我并不認為人們會像他說的那樣,看到别人堕落,所以我自己也要堕落。總是要心懷希望的,總是要相信反向激勵的。

東北/北京

說起東北,就是濃重的口音和接地氣的生活,許多東北民間藝術形式都喜聞樂見。東北充滿了人情味,史航和雙雪濤的見面也是如此。倆人在冰上跌跌撞撞地會了面,又像小孩一樣玩了冰上小車車。他們讨論最多的,是生活。

...

古人歎道,‍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于菀。己獨集于枯。多像現在的我們呢!别人早已飛上枝頭成了鳳凰,隻有自己苦苦掙紮原地踏步。生活就在比較中熬着,小人物的日子就該是灰暗無光的嗎?‍瓦萊裡說,如你想象的那樣生活,否則,你會如你生活那樣去想象。題目要自己解答,日子也是自己過,這山望着那山有時是模仿學習以靠近榜樣,有時卻是全盤抄襲為速求真金。就像着急去玩的小孩子,草草了結了作業,生活這位老師會皺皺眉頭,拿起戒尺預備下落。

西安

誠實勞動也是生命底色。像陳彥說的,我們總說要同情底層人民,可底層人民自食其力,一針一線都凝結了汗水,何需有人用高姿态來施加同情呢?不要同情,而要尊重。當人勢單力薄,發聲無果,應團結一緻,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汗水不白流,讓辛勞得到慰藉。

...

西安離我并不算遠,但陰差陽錯,總是出行未果。看着看着,聽着聽着,想去西安的心啊,又開始躁動了。

說來慚愧,這些作家,我聽說過的并不多,隻有韓松落、雙雪濤、李洱,聽過《主角》,卻不知作者是陳彥,讀過的更少——隻讀過雙雪濤,偏偏對他并不感冒。史航說他不願給雙雪濤貼标簽,而現代文學界似乎就是要盯着一個新起之秀來貼标簽。貼标簽是一種簡化,倒确實可能有利于傳播聲名。比如說起東北作家,你瞬間能想到他,說起小人物,你也可以想到他。看完這六集,聽完這些作家,也是普通人的故事,我好像靜了下來。

五光十色的現代世界裡,還有許多人詩意地栖居,這讓我們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在你擡眼看着《文學的日常》時,詩意已悄悄入駐你的心房,彌漫在你的眉眼和呼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