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古偶,感情戲其實不多,劇情發展快速,每一步都走在了出乎意料的點上。它不是高高在上描述神魔多麼多麼厲害,他們的愛情多麼多麼曲折,而是将視角聚焦到“人”,架起了現實世界與仙俠世界的橋梁,在娛樂之外,得到了一些思考和感悟。劇中摒棄神力崇拜,讓每個掙紮、堅守的普通人,都成為照亮仙俠世界的星辰。
劇中芸芸衆生皆有微光:當我們跟随源仲與姬譚音去尋找器靈,就像是重新走了一遍姬譚音“普度衆生”的路——劇中能看到神女愛世人的具象化,她始終秉承“授人以漁”的信念,助人族在仙俠世界裡發展科技,自毀神骨掙脫身份枷鎖後,仍能以凡人之軀力收複兖都;為證本心連破三道神誓,在滅魔君、守蒼生的危局中盡顯決絕;源仲面對世人的惡,仍然保有善良的底色,從“用五罪審判世人”到“以五罪自省”;人族雖然弱小,仍然自強不息,努力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謝遊對匠術的熱愛,即使面對徒弟先成神心有不甘,卻仍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覺悟與道心;守閣人老包雖然不識字,卻數年堅持謄寫書籍典故守護希望的火種;裴九(源仲的器靈)為救芸娘變回鹿沉,“幻夢雖美,初心未移”的誓言藏着遺憾與堅守;眉山君因為天梯被毀,渡了40年的雷劫,仍然有“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傲骨……
當神、人、仙、戰鬼族各族圍坐同飲,仙俠世界不再懸浮雲端,讓觀衆觸摸到現實的溫度。這或許才是仙俠最動人的浪漫————在虛構的故事裡,照見每一個真實的、永不言棄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