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像是一把無形的傘,遮住頭頂的風雨;家像是一盞明亮的燈,照亮前進的路;家像是一個結實的肩膀,可以無時無刻地依偎着它。
看盡人世繁華,品讀百味人生。大家好,我是楓葉飛翔,歡迎大家來到我的電影專欄做客,今天我将向大家推薦一部一個從未獲得母愛的女孩卻給予了母愛,為愛航行的溫情電影《小小港灣》,該片将于9月2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

這是是一部斯洛伐克的影片。單親家庭裡,少女初成長,她漸漸處于大人的成熟與孩童的天真之間。可是家長們自顧不暇,根本沒有心思體會孩子内心的孤獨與正在發生的變化。于是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在偶然帶回兩個嬰兒的情形下,仿佛“過家家”那樣喂哺照料。雖然他們笨手笨腳,也乏力擔待,但在成人世界之外,孩子給自己組建了一個家庭,作為簡陋破落但悉心營造的“避風港”。斯洛伐克女導演伊塔·格夫沃的這部作品清新、質樸,宛如《何以為家》。









《小小港灣》透過孩子的視角描繪了成人無法看到的世界。講述了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們在奇幻世界與殘酷現實中尋求堅固的生命之舟的冒險故事。
家庭,對一個孩子而言,其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成也家庭,敗也家庭。雖然這句話并非是絕對的,但是家庭對一個孩子人格成長的重要性舉足輕重。當一個人在家裡缺乏歸屬感時,孩子的心理健康會受很大的影響,嚴重的話可以持續到孩子成年,甚至一生都難以彌補孩子曾經失去的愛。
到底什麼是歸屬感?為什麼孩子會沒有歸屬感?缺乏歸屬感對孩子會帶來哪些影響?如何培養孩子的歸屬感呢?這是每個父母都需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如果一個人長期得不到愛,缺乏歸屬感的話,就會對生活,對學習,對工作缺乏動力,無法發展出責任感,同時朋友也會越來越小,圈子越來越窄。孤獨感就會導緻童年愛的缺失。父母的認同,在家庭中的自我存在感,這些原本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重要的心理營養。可是現實生活中,往往容易被父母忽視。因此孩子會産生一種沒有情感歸屬的孤獨無力感。
影片中10歲的亞拉在失去家庭的庇護之後,這既是她的傷痛,也是她的開始:你走之後,我要去愛!
幸福就是愛的港灣,是日常生活家人其樂融融的相處之道,是日常生活瑣事細節的體現,父母恩愛,一家人充分享受溫馨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