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劇,看到一半,前面劇集重新剪輯了,然後我又重新看一遍。身邊也有朋友在讨論,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播2.0版呢。我在????上看到的解釋是1.0版會讓人有探究的欲望,2.0版比較常規屬于好理解的爽文版。從我個人角度,我沒有覺得1.0版讓我有探究的欲望,各種倒序插叙,插叙中夾着倒序。倒序裡夾着插叙。上一秒剛出現疑問,下一秒馬上給出解釋,完全是自問自答。我反而喜歡重新剪輯的2.0版,雖然是常規的順序,但是能看得出男主的心路曆程。

最近都在說這部劇的評級已經從A升到S,但是我覺得它本質就是一部A級劇。《仙台》的小說我沒有看完,印象中不是很吸引人。哪怕是劉芳操刀改編,這部劇的劇情依然很平,沒有鈎子,沒有讓人讨論的欲望。一部劇能吸引路人的關鍵是有話題有讨論度,但是粉絲好像把側重點都放在了男主的顔值上。

其實這部劇的優點很明顯,前後呼應做的很好。比如沐清歌用冰錐控制住蘇易水呼應到蘇易水後期練冰蓮功。沐清歌看天書呼應後面的青龍鱗片。像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可以說導演是一個細節控,盡量做到了劇情邏輯自洽。包括後期特效,男女主終于啟用新人,而且演技也是過關的。配角都是導演的老朋友,演技在線。

我為什麼說這部劇就是一部A級劇的體量呢,也許是因為經費或者集數限制。某些劇情處理得很草率,也許是仙俠劇的套路都大差不差,所以所謂的反套路就是沒有套路。這就讓人覺得劇裡男女主做事都特别容易,比如說蘇易水求轉生樹被刀了幾下就拿到了樹;四個徒弟第一輪考核隻是從光圈裡出來然後就考核通過;在死域雖然靈力被控,蘇易水領着冉冉就出來了;冉冉去洗髓池也沒費力就結丹了。類似這樣的劇情很多,給人的感覺就是缺了什麼。

一部劇,當配角失去了魅力,那主角的光環就不會閃亮。我很喜歡鄧為代入式的表演,這是我目前還在追劇的動力。鄧為對蘇易水的塑造,就是當下讓自己成為他。所以鄧為的每一個表情和肢體動作很準确,這種準确不是演出來了,而是人物在特定的環境和事件下的真實表現。

客觀的說,這部劇的評分大概是三到四顆星。給到五星,确實是有些評分太過分了,所以綜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