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到深夜,休息時突然刷到了《哪吒2》團隊的幕後紀錄片,全片46分鐘,看完之後感慨萬千,甚至比看原版電影還要感動。

今年春節檔這部《哪吒之魔童鬧海》給我個人帶來的沖擊感太強,從大年初一到現在上映了14天,我已經完成了二刷,順便還把《哪吒1》二刷了。被原創故事、精美特效深深打動,被幕後團隊的匠心精神、真人真事深深打動。

據悉,這部《哪吒2》的制作人員超4000人、特效鏡頭超1900個,其中參與制作過程的中國動畫公司達138家。不破不立——破圈、破枷鎖、破規則、破曉……,一群“人生不設限”的人相聚在一起,完成了一件“逆天改命”的作品,真正做到了打破成見、扭轉命運的“奇迹”。導演餃子說,“藝術創作,就是要較真兒”,“隻要認真做、努力做,就能做出好作品”。這背後是團隊對每一個人物、每一個鏡頭、每一幀畫面的極緻挖掘,以及全身心、拼命地投入。

細品電影的内容深度,還有以下深刻感受:

1、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與再創造。兒時深刻烙印的哪吒、龍王等角色,甚至新片裡每個新創角色,仿佛都呈現了現代人生活的影子。太乙,像個打工人,但每天都在笑,忙中取樂;申公豹,也不是反派印象,有家人、有良知;海妖們,隻是想奮力活下去,試圖掙脫命運的枷鎖,反抗世間不公……這背後,是全體團隊傾心投入創作,把自己對生活的感知與經曆鮮活地融入了每個角色身上。

2、對于夢想的創造都來自于真實生活。這麼大規模的内容制作,要怎樣才能保持充沛的靈感?動畫師為了刻畫魚群,去菜市場和水族館觀察采樣;音效師為了研究民族音樂,用侗族大歌演繹寶蓮盛開,用蒙族呼麥演繹天元鼎開啟;配音們更是把劇本和台詞,一遍一遍打磨,達到最準确的真實人物狀态;其他工作人員,甚至在洗澡、吃飯、睡覺、上班路上都在不斷琢磨細節,思考究竟怎樣才能實現更好效果。

想做好一件事真的那麼難嗎?聽到了幕後工作人員這樣說,“開始做的時候不知道是否能夠成功,隻有做以後才知道”,“反複地自我懷疑”,“死磕都要做完”,“隻要沒倒下就接着幹”……與其說好作品是靠人和錢堆出來的,更準确點說是靠追求極緻的精神幹出來的。

還是借用餃子的一句話,“每個作品和項目都是渺小的,你必須與這個世界去碰撞。”被這種精神激勵着。說句題外話,自己創業的公司距離可可豆工作室直線距離也就不到3公裡,還是可以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在身旁,哈哈哈!

祝願《哪吒2》出海再創“奇迹”,祝願餃子和團隊再創新作,順便時間可以快一點點,别再來個5年計劃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