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說睡覺了,但是腦海裡好像有很多東西急着迸發。(寫于淩晨12.35)

去看了隐入塵煙,很喜歡,很感動,仿佛站在了一首樸實無華又深情浪漫的詩歌面前。這也許就是導演獻給黃土大地和栖居于上的人們的一首情詩吧。

映後交流時,導演說自己沒有什麼宏大的目标去表現什麼,他隻是記錄了兩個農民一年裡的生活,以此向觀衆展現同一時空同一緯度下的另一種生活方式。然而這平凡中不乏浪漫又可愛。

...

開頭下雪時,貴英在門外撫摸着驢,老四坐在門内吃飯,想要探頭看看卻又很克制。那個構圖是第一個打動我的地方,兩個人割裂又相互吸引着。

然後是為小雞做孵化箱的時候,光從紙箱的洞口中洩出,照耀着男主女主還有牆壁,随着燈泡的擺動而搖曳。僅僅是一個雞窩,卻浪漫得不可名狀。

下雨天,貴英聽雨哨子的樣子惬意又可愛,緊接着兩人趕去搶救土塊,在雨中嬉鬧的樣子實在讓人羨豔。這一場雨的滋潤,伴随着小雞的誕生,兩人的愛情也終于生根發芽了。村裡的婦人都開始眼饞老四對貴英的柔情,羨慕貴英的好命。他們互相用麥粒在對方的手上留下花的印記,也把對方印在了自己心上。這種樸實的浪漫,最是難忘。

導演說電影裡的耕種都是真正在勞動,拍一段,剩下的人把農活幹完,然後再拍,再做,如此而已。農民對土地的喜愛與感恩也盡在這真實記錄之中。老四的馍馍掉在了地上,他毫不在意的撿起來繼續吃,還告訴貴英:所有的東西都是土裡長出來的,土,是幹淨的。其中有一句沒有直譯,而是翻譯成the soil rewards everything還是us了(需要二刷确認一下)。印象裡老四唯有一次對貴英發了火,看似是說貴英無能無力,而我覺得到底是因為覺得她糟蹋了麥子,這是對自己體力勞動和土地饋贈的一種傷害。

當然了,種地也不乏悲傷和無奈。糧食長在土裡,哪裡也去不了,人也一樣,離不開這片貧窮的土壤,又在城市裡找不到歸屬。

在老四兩口子用驢耕地時,遠處卻有機器耕地,而兩人建房子又是因為借用的房子都被拆除了。農民們為了一萬塊的補貼,毫不猶豫地,把辛苦搭建、滿懷記憶的房屋交給推土機碾壓。機器化城市化的時代,似乎很多東西都失去了傳承,失去了意義,很多人也都走散了。

在這樣一個時代裡,什麼才是家?母雞會跑到故居生蛋,驢子會在被放生後跑回主人家裡,而善良的老四每次搬家時,除了那個喜字,也從來不會忘記屋檐下的燕子窩。就算别人都笑他傻,他還是會在廢墟中尋找燕子窩,把它安在新的屋檐下。老四到了城裡的房子,卻隻覺得拘束,自己的動物們将無處安放。他親手的搭建的房子,也随着愛人的離世而坍圮。所以,對他而言,是否還有所謂的家呢?

我記得放生驢子時,老四和驢子回頭的樣子,記得老四的憂傷,記得驢子突出的骨頭,還記得那片沙漠的廣袤和寂靜。誰曾想到,曾經他時兩個人坐在沙漠上,把關心的話通過食物傳遞。可是他關心的那個人呢,因為關心着他,在他們留下美好記憶的水中,永遠的離開了。

那麥粒印出的花朵,麥穗舞動的樣子,好像都成了凄美的絕唱。

映後導演和觀衆交流,提到影片中其實有數段配樂,但不想刻意煽情,隻想自然而然,想來二刷的時候會更加注意音樂。

...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這兩年來最喜歡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