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loop的故事以至于一開始還以為《因果報應》也在暗喻loop,既沒有平行世界也沒有時空循環踏踏實實講了一個現實的故事真是太好了_(:зゝ∠)_
私人性很強的想到哪寫哪……
影片的前一個小時荒誕混亂且無序。節奏這件事是印度電影的通病,通病的像印度警察扇耳光一樣????第一個小時的鋪墊過後劇情在父親斬首修車工中爆發,這時劇情便徹底撕去前一個小時的喜劇外衣,編劇開始收線。撇去節奏這點叙詭和剪輯已經在能力範圍内做到極緻(《看不見的客人》是top不要拿這個比了)。無論是故事開始時的買玩偶送孩子,還是賽爾旺和馬哈拉賈兩條故事線的處理都在最初起到了迷惑作用,且不影響觀衆對「這單獨一段故事」的理解。如果你将這些插叙重新按照順序單獨剪輯,你會發現他們的故事是完整的。我覺得作為以叙述性詭計作為主要手法,盡可能在視聽語言上「欺瞞觀衆」的電影,《因果報應》能将各自的故事講清楚并成功達到欺騙大部分觀衆的目的就已經是十分優秀的了。
故事進入第二個階段,觀衆清晰明了地知道馬哈拉賈是為了一些真正的原因做出荒誕行事以後劇本便不再有喜劇色彩(除了警察線????)。色調在此時轉暗,我們也意識到馬哈拉賈找到犯人并不隻是簡單的繩之以法甚至打算直接行使暴力。那麼第二個階段吸引觀衆的點就是:馬哈拉賈的動機是什麼?這個時候對懸疑片套路比較了解的朋友基本上已經意識到女兒線和父親線不是一個時空(女兒不止一次說要和父親即時視頻,但父親看的全部都是錄頻),但因為同時有賽爾旺線的存在以至于我們在觀影途中無法認識到女兒此時是生是死。這也是我覺得這部片子處理的很不錯的地方。作為一部懸疑電影在提前得知了一個真相以後仍會為主角後續的行動揪心,将懸念設置。賽爾旺和同夥的窮兇極惡不斷逼近,同時賽爾旺線的收尾也要比修車工線快和急促,僅僅第一個階段後的半個小時。節奏遠比第一階段緊湊(事實上我也覺得第一階段的部分閃回可以做的再删減些)。在揭示報案真相時,色調不再像馬哈拉賈初次時采用暖色調,而是更為真實的打光+灰色,并且對馬哈拉賈使用了虛焦鏡頭,更像是現實裡的詢問。意味警官對馬哈拉賈的報案詢問不再是捉弄而是貨真價實的受理。
我看見有别的評論說電影裡反應印度警察的腐敗還有一個地方是警察遺孀被殺害警察不作為(忘記長評還是短評了),但我認為恰恰相反。正是她們的死去讓印度警察短短幾天之内支棱起來破獲了這樁惡性案件(同時和後面警官說:如果是你的女兒遭遇了這種事你會怎麼做呼應。)因為同是警察且有家人所以才加速了案件的破獲。
賽爾旺對女兒下毒手這裡是我認為最符合「因果報應」這個譯名的一幕,也是我覺得譯名極佳的根源。結束第一輪施暴,過肩鏡頭給到牆上父女的合影,賽爾旺對于胖子提議的第一次停滞;中間三人探讨馬哈拉賈的晚歸與女兒的意外歸來;對胖子第二次提議的停滞(牆上合影隻露出父親的一半)。這些都是這場悲劇的重大轉折點。賽爾旺幾次可以就此收手,但都沒有。于是一環扣一環,他種下的所有因都在他的女兒身上得到果,他傷害了别人的妻女,最終他自己也得到了報應。同樣,賽爾旺額頭的疤痕和女兒頭上傷口位置相近,意味着這場因果報應以血還血的開始。
這部印度電影女性角色塑造的真的非常棒。女兒那句我憐憫你真是太有力了……她将黃金丢給賽爾旺的時候可能認為賽爾旺是入室搶劫(畢竟這人前科如此)。雙腳被打斷依然堅持被老師扶着來到現場直面為自己刻下傷害的暴徒,她擁有非常強大的内心和敢于從頭再來以及千金散盡的勇氣。馬哈拉賈将她培養成非常耀眼的女兒,并且深深以她為豪。老師雖然是配角但是能看出她重視學生尊重學生,而且願意主動去維護學生的利益。我印象最深的是賽爾旺的妻子……在警察如此粗暴蠻橫的扇丈夫耳光時直接拉開對方據理力争,發現丈夫本性時又斷的如此幹淨……不因為陌生警察的話去懷疑丈夫,也不因為是自己的丈夫就盲目相信。丈夫被抓走時哭着說我為了你和家族撇清關系,一個猜想會不會她的出身稱得上下嫁。所以賽爾旺對帶來更好的物質環境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最後十分鐘鏡頭太過有力,為女兒生日買的紅寶石黃金腳印,親手打斷的雙腳留下的腳印,血漫過的腳印。對比諷刺冰冷又殘忍。
從入室搶劫傷害他人妻女開始,到黃金丢在自己身上傷害自己女兒結束。自己額頭的傷痕,女兒額頭的傷痕。「我希望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真的成長的極為出色的女兒。頭頂的垃圾桶,床下的垃圾桶。生日禮物的紅寶石黃金腳印,走出新生的血漫過的腳印。種下什麼樣的因便收獲什麼樣的果,環環相扣,因果報應。所以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标題。
PS:傷害了女兒所以報應在了自己身上這個邏輯完全沒有問題啊(;´Д`)而且女兒她真的不在乎賽爾旺啊。她覺得被狗咬了一口是真的覺得對面是狗,她還要考試複健忙着和人生賽跑哪有空管路邊一條啊。這個片的重點不是性暴力而是你對他人犯罪終會以血還血所以管好你的作案工具啊( ´_ゝ`)旦
PSS:印度人都知道不直接拍受害者了(歎氣)
我真的好喜歡《因果報應》這個譯名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