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看到電影兩小時的篇幅,我問自己我為什麼還要看這些?在從小到大受過那麼多的紅色教育,了解過那麼多戰争、創傷、無秩序、劣根性、勇氣與人道主義之後,為什麼還要去了解裡斯本丸?而電影最初的解釋也蒼白無力:它是如此令人震驚,但卻無人問津所以要講出來要讓大家知道,一點說服力都沒有。可能世界的另一處還有同樣不為人所知的外斯本丸、馬德裡丸、倫敦丸巴黎丸or whatever,那我就非得都知道嗎?它能夠而且必然達到的功效是安撫親曆者後人的心情,去告慰死在海底的默默無聞的士兵,但這并不意味着要讓我們知道,要讓我們走進影院,因為這類故事已經有過次無數重複,同樣的調查資料同樣的尋找幸存者同樣的最後來點“向前看”的雞湯,沒有一絲絲新的地方,甚至簡介裡也自知是“東方的‘敦刻爾克’”。
所以,我為什麼還要去看——我很無聊需要打發時間,就是這樣。我會為英國士兵受盡屈辱苦難而心悸,會為戰争泯滅人性而憤慨,會為中國漁民冒死相救而振奮,會為舟山電視台保存“地方志”而欣慰,會為方勵散盡家财尋找真相感動,會為老兵聚會重逢而感慨人民的力量。但是,在電影内,這是按部就班的,是流水線的工業産品,是“完美的三段式戲劇”,所以,電影到最後也沒能回答疑問,沒有什麼稀奇的。
當然,一切僅限于電影内。
(感覺自己還有很多能展開叙述的地方,但暫時就寫這麼多,日後還能回想起這部電影的話說不定會補充,done.)
我為什麼要看這部電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