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會看二遍,但是它值得。
感謝創作團隊的付出讓我看到這樣一部作品,最近的眼淚都流給了天下長河。
雖然早就點了想看,但是第一次看還是因為媽媽在電視上看,我給她找了前兩集跟她一起,沒想到一下子就愛上了。

沒有女主,沒有感情戲,一部很小衆的題材。主演的精湛的演技,這才叫演員,這才叫作品。
少年帝王的無奈,清廉官員的艱難,還有那些亦正亦邪無法去判斷的曆史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

最喜歡看明珠和索額圖的對手戲,真正的黨争不一定是故作陰沉,也可能是原始樸素的腦瓜崩。

最驚喜的是明珠扮演者和羅晉,原本以為前者看面相一定是個壞人。
現在已經很少遇到能一邊百度一邊看的劇,把這些曆史人物的生平都挨個搜了好幾遍。每次了解更多,直到可以将這些雜亂的知識串起來,是一種别樣的欣喜。

沒有俗套的規律,主角也不是事事都能做成,主角也不一定善始善終。除了靳輔、陳潢,其他的人都無法單純的用好人或者壞人來判斷。
可能真正的曆史就是如此,沒有人能在後人的視角裡一直正确。我們無法評判曆史,隻能窺得一角。但是曆史的魅力就在于,哪怕隻是窺得一角,也是一片偌大的天地。

劇情也有很多憋屈的地方,比如那些看起來的反面人物,為什麼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為什麼一心為民的主角卻屢屢受難?為什麼康熙不能一直做個明君?

因為,真實的曆史或許也有種種遺憾,那個時代,身處其中的那些人,并沒有觀衆的視角。

發現了一個小tips,如何避免看了一部好劇後陷入電子失戀,去看花絮吧,戲劇和現實迅速交替可能避免産生悲傷。
花絮裡施琅的那一小段戲,演員說練了一周,酒也是真喝。突然有些後悔,在看到那一幕時,我可能正點了1.5倍速。
群演們也很不易。
用心的作品會被觀衆看到,希望這樣的作品越來越多。

(雖然還沒看完鶴唳華亭,但是在剛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就在想,羅晉和黃志忠的角色調轉了,磕頭被磕頭的人平衡了)
第一次看尹昉是和媽媽一起看的新世界,請繼續走花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