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很熱門的提問:“碩士學曆是否已經爛大街了”,讓人感歎即使在信息如此暢通的時代,每個人依然裹挾在自己的信息繭房裡。碩士的同學會基于“身邊統計學”想當然的認為碩士爛大街,仿佛初中之後至少一半分流的職高人間蒸發了一樣,彼此活在了互不打擾的平行宇宙。

可是當這部紀錄片毫不避諱的将這群與你一樣同血脈共膚色的普通人、以如此生活化的視角拉進你的視野裡、讓你仿佛置身其中之時,你才突然猛烈的意識到,原來這些人一直都在。他們并沒有消失。他們一毛兩毛一塊兩塊和老闆就工錢讨價還價,他們在遠方的作坊或工廠角落裡以計件的方式機械性勞作,為你的生活、為城市的光鮮亮麗無聲地貢獻力量。

也許,你可能會争論,你不比他們多賺多少。勤快些的伢子,他們加班多踩幾次縫紉機、多打幾個螺絲比你所謂的城市白領賺的還多。可是銘心自問:上下鋪農民房、土嗨DJ震天響,這樣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方式,你真的願意和他們互換嗎?更不用說職業生涯與未來,一秒鐘都不敢多想。

想起自己高考後去上海打暑假工,在面館裡端盤子。店裡的員工們和我年紀相仿,卻給我起了個“大學生”的外号。我那時不解,覺得這個身份實在平平無奇,考了個不高的分數,上了個垃圾大學,卻成了他們眼中一種别樣的象征。後來才慢慢明白,在一群小學初中就紮堆出來闖社會的人眼裡,“準大學生”的身份确實也算得上耀眼了。

但自此以後,他們仿佛無聲的消失了一樣。就像水消失在水中。身邊的同學都是碩士,大家都幹着白領打底的工作,聊的都是車房乃至人生理想。但當這部制作略顯粗糙(非貶義)、卻真實地讓人屏住呼吸的紀錄片映入眼簾,我才重新意識到,他們一直都在。隻是遊離到了社會邊緣。

我們觀察底層。

我們理解底層。

我們警醒自己。